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及其服务平台技术

技术编号:372479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区块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及其服务平台,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其中,基于区块链的匿名防追溯方法包括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得出的研判结果,确定对应于待执行任务的目标对象,其中,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分析识别或攻击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当执行主机执行对涉嫌区块链网络犯罪的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及攻击识别任务时,通过匿名防溯技术可降低网络犯罪嫌疑人的警觉程度,防止犯罪嫌疑人追溯攻击来源及途径。攻击来源及途径。攻击来源及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及其服务平台
[0001]分案说明
[0002]本分案申请的原始基础是申请号为202211045027.3,申请日为2022年08月30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基于区块链取存证技术的网络犯罪服务平台及应用方法”的专利申请。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区块链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及其服务平台。

技术介绍

[0004]自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兴起后,区块链技术成为了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前沿科技,在互联网创新领域具有非凡的作用。各行各业开始尝试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希望借助高新技术助力行业发展。区块链本身是一种中立性技术,但不法分子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将区块链应用于违法犯罪。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匿名性、跨界性等特征,区块链取证、存证难度大幅增加,执法部门打击区块链犯罪面临极大的挑战。
[0005]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区块链应用热度稳步提高,但碍于区块链独特的安全技术机制: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以及不可篡改,为执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主要体现为取证难、打击难、抓捕难、追脏难。
[0006]传统的存证技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中心化单方存证、依赖存储介质、容易导致电子数据丢失、数据易被修改和伪造等问题,且诉讼中出现的电子证据质量参差不齐,在证据认定的过程中,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三性”难以保障、认定困难,对于在审案件的事实认定无法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一系列问题,导致电子数据证据在实际中采信比例低,不具备可靠性。
[0007]电子数据由于其本身来源途径唯一且不可替换,脆弱无比,且易消逝、易篡改。在管理过程中,传统方法大多以物理介质存储,人工归纳成卷,并移交检察院、法院,存在管理较为繁复且共享难度较大的情况,难以有效实现证据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检察院、法院、鉴定机构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可靠流转。鉴于现有区块链技术存在的缺陷,需要建设一套针对区块链取证的终端设备,进而协助相关用户针对区块链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0008]另外,在现有电子取证手段中,为了防止网络犯罪嫌疑人对执法取证方的网络打击进行追根溯源,通常会采用匿名防溯技术对执行方进行保护。而现有匿名防溯技术通常防溯模式较为固定,隐蔽性较差,容易引起可能具有犯罪行为的被取证方的警觉,容易导致取证失败,而且可能引起被取证方对取证方的网络攻击,其次,被取证方的信息一旦被获取则有可能遭遇执行主机的意外泄露,将对公民隐私造成损害。
[0009]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及其服务平台,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取存证技术的网络犯罪服务平台,包括:
[0012]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得出的研判结果,确定对应于待执行任务的目标对象,其中,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分析识别或攻击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
[0014]优选地,当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电子证据的采集任务之时,为执行采集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针对目标对象的一级防溯等级。
[0015]优选地,当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分析识别或攻击任务时,为执行主机设定针对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的二级防溯等级。
[0016]优选地,当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对应权限或关键数据的获取任务时,根据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对应权限或关键数据的工具的危险性来为执行主机和其搭载的工具设定三级防溯等级。
[0017]优选地,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包括:在相应传输间隔通过改变中继节点的数量和/或位次的方式对建立的链路进行调整,中继节点的数量和/或位次的改变方式至少基于相应的匿名防溯等级而确定,匿名防溯等级是基于各执行主机所执行的不同任务而确定的。
[0018]优选地,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得出的研判结果,确定对应于待执行任务的目标对象包括:针对目标对象的电子数据,基于预设的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建模,根据识别模型对上链保存的电子数据进行匹配,以根据模型识别结果输出相应的案件研判结果。
[0019]优选地,还包括利用搭建攻击脚本运行所需环境的执行主机执行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的配置,并提供执行主机与其运算能力相符且经授权加密后的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
[0020]优选地,执行主机仅在执行针对目标对象的分析识别或攻击任务时才在预设时段内加载与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相关的数据,且执行主机在执行完相应的分析识别或攻击任务后执行针对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的销毁程序。
[0021]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区块链网络犯罪服务平台,包括:
[0022]数据分析管理系统,配置为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得出的研判结果,确定对应于待执行任务的目标对象,并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
[0023]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包括:
[0024]监控模块,用于提供针对目标对象的网络地址实时追踪之功能;
[0025]溯源模块,用于追踪目标对象地址,获取目标留存地址,并将全流程的地址变动信息发送至分析执行模块;
[0026]分析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针对目标对象的电子数据的模型识别结果输出相应的案
件研判结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指派至少一个执行主机执行与其权限等级对应的数据采集及攻击识别任务时赋予各执行主机与其权限等级对应的匿名防溯等级,使得通过匿名防溯技术可降低网络犯罪嫌疑人的警觉程度,防止犯罪嫌疑人追溯攻击来源及途径,同时也需避免采用的攻击模式及相应的攻击工具产生预期外的泄漏,进而对网络安全环境以及今后网络办案造成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基于区块链取存证技术的网络犯罪服务平台的流程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基于区块链取存证技术的网络犯罪服务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子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记列表
[0034]1:电子数据采集系统;2:电子数据管理系统;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过模型分析识别得出的研判结果,确定对应于待执行任务的目标对象,其中,所述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数据采集、分析识别或攻击中的一种或多种;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电子证据的采集任务之时,为执行所述采集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针对目标对象的一级防溯等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分析识别或攻击任务时,为执行主机设定针对分析识别或攻击工具的二级防溯等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执行任务为针对目标对象的对应权限或关键数据的获取任务时,根据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对应权限或关键数据的工具的危险性来为执行主机和其搭载的工具设定三级防溯等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至少一个用于执行不同任务层级的所述待执行任务的执行主机设定不同的防溯等级包括:在相应传输间隔通过改变中继节点的数量和/或位次的方式对建立的链路进行调整,中继节点的数量和/或位次的改变方式至少基于相应的匿名防溯等级而确定,所述匿名防溯等级是基于各执行主机所执行的不同任务而确定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追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针对目标对象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东董鹏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安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