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也能兼具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与正面碰撞时的行人保护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在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15,17)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3)的安装部(18a)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连结固定车身构件(15,17)和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的复数个托架(20,30);在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12);在上下方向连结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和保险杠梁(12)的支撑件(40);其中,支撑件(40)具有在有向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18)时曲折变形的变形促进部(43)。变形的变形促进部(43)。变形的变形促进部(4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前部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配设于车辆前部的保险杠外面板、以及从车身前部中相较于保险杠外面板而言的后方支撑该保险杠外面板的车身构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从作为车身构件的散热器上支承件(在散热器护罩的上部具备的护罩上件)向前方伸出的突出片部上安装有保险杠外面板的保险杠安装结构。
[0003]如专利文献1中例示的那样,以往已知有通过设于车身前部的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以悬臂状支撑在车身更前方具备的保险杠外面板的结构。
[0004]而一般来说,若为车高较高的车辆,位于车辆的前部上端的发动机盖的前端部位会位于行人大腿部的高度。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已知有如下结构:在车辆和行人碰撞时,为了满足缓和对行人膝韧带的影响等行人保护条件,使发动机盖前端部位从车辆的最前部后退。
[0005]另外,在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一般设有在发动机盖关闭的状态下通过与从该发动机盖向下方突出的锁扣卡合来上锁的闩锁。因此,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多为如上所述,随着发动机盖前端部位后退,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也与发动机盖一起后退的结构。
[0006]但是,在如上结构中,保险杠外面板与从后方以悬臂状支撑该保险杠外面板的护罩上件等车身构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距离长,因此可能会使得对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连结上述保险杠外面板和车身构件的托架施加的负荷较大,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降低。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也考虑采用通过在紧接着保险杠外面板的下方所具有的保险杠梁等、介由支撑件从下方支撑该保险杠外面板的结构。
[0008]在此,以往都是在车辆和行人碰撞时,期待发动机盖的缓冲效果,拨开行人的脚让行人的上半身向发动机盖上倾倒,保护与发动机盖碰撞的行人的头部。但是,车辆的车高越高,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盖碰撞的区域越从发动机盖的后方侧接近前方部位,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具备从紧接着保险杠外面板的下方支撑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件,若发动机盖的前方部位变得坚固,会产生行人保护性能降低这一新的技术问题。
[000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5-1964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以上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根据该车辆的前部结构,即使在车高较高的车辆中,也能兼具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
装精度与正面碰撞时的行人保护性能。
[0011]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具备: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的安装部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固定所述车身构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复数个托架;在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在上下方向连结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和所述保险杠梁的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变形促进部,所述变形促进部在向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曲折变形。
[0012]根据所述结构,有支撑件顶住正常时输入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下方向荷载,由此,能够抑制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向下方的变形,能够提高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另一方面,有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变形促进部会曲折变形,因此能够降低碰撞物的伤害值,能够确保碰撞时的行人保护性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托架具备介由所述支撑件连结固定作为所述车身构件的护罩上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间接托架,所述间接托架在所述护罩上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连结固定所述护罩上件和所述支撑件。
[0014]根据所述结构,所述支撑件能够在由所述间接托架支撑的状态下支撑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支撑件具有:向下方延伸的第1延展部、从该第1延展部的下端介由作为所述变形促进部的曲折部越往下方越向前方倾斜的第2延展部。
[0016]根据所述结构,在有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从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向支撑件传递的荷载会集中于曲折部,因此能够以曲折部为变形起点使支撑件切实地曲折变形,且能够以使支撑件的一部分曲折形成这样简单的结构构成所述变形促进部。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支撑件介由连接板与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所述连接板具备: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支撑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横板部、从该横板部向下方延伸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中相较于所述变形促进部而言的上方位置的纵板部。
[0018]根据所述结构,在有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能够通过横板部切实地承接该下方向的冲击荷载,并介由纵板部向支撑件中在下方的变形促进部高效传递荷载。
[0019]即,在从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向支撑件传递荷载时,不会有意外的弯曲应力作用于支撑件等而使支撑件在所述变形促进部以外的部位变形的情况,能够使其在目标部分(变形促进部)切实地变形。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所述纵板部从所述横板部的后端向下方延伸,所述横板部在相较于所述纵板部而言的前方支撑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
[0021]根据所述结构,所述纵板部从所述横板部的后端向下方延伸,因此横板部从相较于纵板部而言的前方支撑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由此,能够在不将支撑件自身向前方配置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横板部极力在车辆前端位置支撑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
[0022]因此,容许随着让发动机盖的前端极力后退,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保险杠
外面板)和护罩上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距离变长,且抑制间接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能确保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所述间接托架的前端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上下方向中相较于所述变形促进部而言的上方位置。
[0024]根据所述结构,即使在向车身构件的前方配置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结构中,也能确保正常时的保险杠外面板的支撑刚性及组装精度。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所述间接托架安装于所述支撑件的安装位置位于相较于所述横板部而言的下方。
[0026]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在比横板部更接近变形促进部的下方位置通过间接托架支撑支撑件的上部。由此,在轻微碰撞时,能够阻止支撑件在变形促进部处弯折时上部(第1延展部)的下端向后方突出,由此能够抑制散热器等辅机被支撑件损伤。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形态,可以为:在所述支撑件的延展方向,形成跨所述变形促进部连续延伸的支撑件加强棱线,而在所述连接板的延展方向,形成跨所述纵板部和所述横板部连续延伸的连接板加强棱线,在将所述纵板部固定于所述支撑件的状态下,所述支撑件加强棱线和所述连接板加强棱线在车宽方向形成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设于车身前部的车身构件;在所述车身构件的前方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具有安装保险杠外面板的安装部的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固定所述车身构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复数个托架;在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下方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保险杠梁;在上下方向连结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和所述保险杠梁的支撑件;其中,所述支撑件具有变形促进部,所述变形促进部在有向下方向的冲击荷载输入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时曲折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备介由所述支撑件连结固定作为所述车身构件的护罩上件和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的间接托架;所述间接托架在所述护罩上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连结固定所述护罩上件和所述支撑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具有向下方延伸的第1延展部、从该第1延展部的下端介由作为所述变形促进部的曲折部越往下方越向前方倾斜的第2延展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的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介由连接板与所述保险杠外面板支撑构件连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代邦芳,水口浩尔,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