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465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推送芯丝;支架,环绕设置于部分推送芯丝外,具有若干网孔;至少一个卡爪组件,位于推送芯丝与支架之间,卡爪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及至少两个卡爪,卡爪及弹性件均沿推送芯丝的轴向套设于推送芯丝上,弹性件位于相邻两个卡爪之间并连接两个卡爪,卡爪具有至少一个凸起部,凸起部沿推送芯丝的径向朝背离推送芯丝的方向延伸并卡入对应的网孔中,支架在推送及回撤的过程中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相邻两个卡爪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夹紧,进而抓紧网孔。避免了在推送回撤过程中对局部网孔产生拉伸和挤压力,进而解决了支架的网孔会因为受力而变形扩大,导致支架容易出现打开不充分和无法回收的问题。收的问题。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动脉血管病变,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一方面动脉瘤的增大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动静脉组织,造成身体不适应或者部分功能的丧失,一方面动脉瘤因为瘤壁老化或者外部力量等原因造成破裂,会造成出血,危害生命。特别是脑部动脉瘤的破裂,也称脑卒中,具备相当高的致死致残率。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恶化,动脉瘤发病的概率再逐步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产生严重的损害。
[0003]在动脉瘤的形成部位中,以颅内的动脉瘤最为难以治疗。常用的动脉瘤治疗方法包括:1)外科手术夹闭,需要用金属夹固定在动脉瘤的颈部。2)使用栓塞材料的介入手术,如弹簧圈和液体栓塞剂填塞动脉瘤。3)使用血管内支架的介入手术。其中介入手术相比传统的开颅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小、治愈快、复发率低以及后遗症少,获得了大多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其中使用血管内支架术通过对于载瘤血管的血流重建,减少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逐渐萎缩,从而减少其“占位”效应,而使用栓塞材料则无法解决动脉瘤的“占位”问题。因此,血管内支架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案。
[0004]血管内支架的介入手术,植入支架的主要工具是支架的输送系统。在手术前,支架已经通过特殊工艺方法压缩到输送系统的特定位置。首先医生通过影像方法确定动脉瘤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然后根据相关参数选择合适的支架规格;随后在影像的引导下,从合适的将支架输送进入人体血管,并经特定的路径到达病变点;随后输送系统释放支架,支架会膨胀,支撑血管壁;最后,将释放完成的输送系统抽出,手术过程基本完成。
[0005]该手术的关键是能够在支架释放过程中,支架能够准确定位,否则由于支架释放位置错误,支架不能完全打开或不能扩开血管,导致达不到预期手术效果甚至手术失败。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支架往往在释放过程中,需要回撤后进行重新定位。
[0006]申请号为CN201510325188.1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通过推送导丝推压锚部件控制支架的释放位置。
[0007]申请号为CN201610170895.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后固定卡住支架末端,从而实现在释放过程中可回收的功能。
[0008]上述专利文献在支架推送及释放上进行创新,提高了支架和释放性能,但是可以看出,上述专利没有关注支架输送系统在反复推送回撤后的可靠性,由于在卡爪的反复拉拽后,支架网格的局部受到推送和回撤力,支架的网孔会因为受力而变形扩大,导致支架容易出现打开不充分,不贴壁和无法回收的情况,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解决了支架的网孔会因为受力而变形扩大,导致支架容易出现打开不充分,不贴壁和无法回收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
[0011]推送芯丝;
[0012]支架,环绕设置于部分所述推送芯丝外,所述支架具有若干网孔;
[0013]至少一个卡爪组件,位于所述推送芯丝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及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爪及所述弹性件均沿所述推送芯丝的轴向套设于所述推送芯丝上,所述弹性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卡爪之间并连接两个所述卡爪,所述卡爪具有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推送芯丝的径向朝背离所述推送芯丝的方向延伸并卡入对应的所述网孔中,所述支架在推送及回撤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相邻两个所述卡爪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夹紧,进而抓紧所述网孔。
[0014]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内部还设置有膨胀体,所述膨胀体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初始状态下,所述膨胀体压握于所述支架内,当所述支架展开后,所述膨胀体进行自膨胀并用于对所述支架的内壁进行按摩。
[0015]可选的,所述膨胀体自膨胀后的外壁与所述支架展开后的内壁贴合。
[0016]可选的,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的至少一个限位件对,所述限位件对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卡爪组件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卡爪组件中的卡爪沿所述推送芯丝的轴向移动。
[0017]可选的,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卡爪组件的远端侧以在回撤所述支架时限制所述卡爪向远端移动,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卡爪组件的近端侧的区域设置一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卡爪的内径以在输送所述支架时限制所述卡爪向近端移动。
[0018]可选的,所述卡爪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推送芯丝上。
[0019]可选的,所述卡爪具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推送芯丝的周向分布。
[0020]可选的,所述卡爪卡入所述网孔中的一端的尺寸与所述网孔的尺寸相适应。
[0021]可选的,所述凸起部卡入所述网孔中的一端具有倒圆边缘。
[0022]可选的,所述卡爪的材质为金属或刚性聚合物。
[0023]可选的,所述推送芯丝包括从远端到近端顺次设置的第一变径段、定径段及第二变径段,所述第一变径段及第二变径段的直径从远端到近端逐渐增大,所述定径段的直径保持不变,所述定径段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变径段的最大直径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变径段的最小直径,所述支架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变径段外。
[0024]可选的,所述定径段上套设有加固弹簧。
[0025]可选的,所述加固弹簧及所述第二变径段的外侧还套设有热缩管。
[0026]可选的,所述推送芯丝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7]可选的,所述推送芯丝具有相对的近端及远端,所述远端套设有弹簧导丝。
[0028]可选的,所述支架为由柔性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柔性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诺、铂、铂

钨合金、不锈钢、钴

铬合金或钴

镍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0029]可选的,所述柔性金属丝的外壁涂覆聚合物涂层,所述柔性金属丝与聚合物涂层之间还覆盖有硅烷层,所述硅烷层与所述聚合物涂层通过共价键连接。
[0030]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31]可选的,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微导管,所述推送芯丝及所述支架均位于所述
微导管内,且所述推送芯丝能够沿所述导管主体的轴向移动以释放或回收所述支架。
[003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通过在推送芯丝与支架之间设置卡爪和弹性件,所述卡爪具有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推送芯丝的径向朝背离所述推送芯丝的方向延伸并卡入对应的所述网孔中,所述支架在推送及回撤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相邻两个所述卡爪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夹紧,进而抓紧所述网孔,配合所述弹性件的自伸缩调节避免了对局部网孔产生拉伸和挤压力,进而解决了支架的网孔会因为受力而变形扩大,导致支架容易出现打开不充分,不贴壁和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推送芯丝;支架,环绕设置于部分所述推送芯丝外,所述支架具有若干网孔;至少一个卡爪组件,位于所述推送芯丝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卡爪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及至少两个卡爪,所述卡爪及所述弹性件均沿所述推送芯丝的轴向套设于所述推送芯丝上,所述弹性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卡爪之间并连接两个所述卡爪,所述卡爪具有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推送芯丝的径向朝背离所述推送芯丝的方向延伸并卡入对应的所述网孔中,所述支架在推送及回撤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始终处于拉伸状态,以使相邻两个所述卡爪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夹紧,进而抓紧所述网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部还设置有膨胀体,所述膨胀体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并跟随所述推送芯丝运动,初始状态下,所述膨胀体压握于所述支架内,当所述支架展开后,所述膨胀体进行自膨胀并用于对所述支架的内壁进行按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体自膨胀后的外壁与所述支架展开后的内壁贴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的至少一个限位件对,所述限位件对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卡爪组件两侧的两个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卡爪组件中的卡爪沿所述推送芯丝的轴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推送芯丝上的至少一个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位于所述卡爪组件的远端侧以在回撤所述支架时限制所述卡爪向远端移动,所述推送芯丝位于所述卡爪组件的近端侧的区域设置一限位段,所述限位段的直径大于所述卡爪的内径以在输送所述支架时限制所述卡爪向近端移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可旋转地套设于所述推送芯丝上。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具有多个凸起部,多个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推送芯丝的周向分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输送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静雯王瀚立朱钧华
申请(专利权)人:齐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