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级联天线和天线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56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级联天线和天线阵列。全向圆极化天线包括馈电结构、连接杆、第一双螺旋结构、第二双螺旋结构、第三双螺旋结构和第四双螺旋结构;第一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半径小于第三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半径;第一双螺旋结构的一端通过馈电结构与第二双螺旋结构的一端共轴心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第三双螺旋结构共轴心连接;第二双螺旋结构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第四双螺旋结构共轴心连接;第一、第三双螺旋结构关于馈电结构与第二、第四双螺旋结构中心对称;第一、二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长度之和为0.5λ;第三、四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长度均为0.5λ。天线工作在1.5λ模式下,提高了辐射电阻,从而提高了辐射效率。提高了辐射效率。提高了辐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级联天线和天线阵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级联天线和天线阵列。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无线通信中,圆极化天线对于抑制极化失配、多径效应以及法拉第旋转效应具有很大优势:由于圆极化波可以分解为两个正交线极化波的叠加,因此,无论圆极化天线用作接收天线还是发射天线,其摆放角度无需受另一端天线的极化特性影响,电磁波信号均能在这两种天线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同时,圆极化天线能够接收各种方向的线极化电磁波,即使线极化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多径反射效应、法拉第旋转效应的影响,以致极化方向发生变化,圆极化天线同样能实现信号的有效的接收。另外,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例如端对端通信、可穿戴设备通信、车载通信等,一般要求天线的辐射覆盖范围广,同时,随着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为了节省系统的空间,通常要求天线具备较小的体积。因此,对比于线极化天线,结构紧凑的全向圆极化天线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需求。
[0003]常见的全向圆极化实现方法主要有:

利用电偶极子和磁偶极子的正交组合产生全向圆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双螺旋结构、第二双螺旋结构、第三双螺旋结构、第四双螺旋结构、馈电结构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半径小于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半径;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的一端通过所述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双螺旋结构的一端共轴心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共轴心连接;所述第二双螺旋结构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四双螺旋结构共轴心连接;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和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关于所述馈电结构与所述第二双螺旋结构和所述第四双螺旋结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和所述第二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长度之和为0.5λ;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和所述第四双螺旋结构的螺旋长度均为0.5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和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和所述连接杆的截面形状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二双螺旋结构、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所述第四双螺旋结构和所述连接杆均由金属导体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向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圈数N1=2;所述第三双螺旋结构的螺旋圈数N2=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卓著朱红博梁雨泉曾子铭张铭达曾俊文陈焰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