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冷设备及电力调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452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冷设备及电力调峰系统,其中,蓄冷设备包括:容器,限定出容纳池;换热水,设于容纳池内;多个换热器,设于容纳池内,换热器配置为用于对换热水进行降温,各换热器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各换热器之间间隔布置;列分隔板,设于各列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换热器的列的方向布置;行分隔板,设于同行的两个相邻的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换热器的行的方向布置;换热管路,包括进液管道以及出液管道,进液管道与出液管道沿平行于各换热器的列的方向相对布置于容器的两端。该方案中,换热器会一个一个依次进行融冰,热水无法绕过当前换热器而到达下一个换热器,从而避免了“千年冰”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发生。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冷设备及电力调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冷设备及电力调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普及率逐年增长,电力消耗增长迅速,高峰电力紧张,离峰电力又得不到充分应用。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解决的问题。采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某些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使用离峰电力的积极性。这就使离峰蓄冷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冰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储存在蓄冰装置中,利用冰的相变潜热进行冷量的储存,白天融冰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
[0003]在发达国家,60%以上的建筑物都已使用冰蓄冷技术。美国芝加哥一个城市区域供冷系统,6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共有4个冷站,城市集中供冷。其中芝加哥城市供冷三号冷站蓄冰量是12.5万冷吨时,电力负荷438兆瓦,每日制冰4700吨。从美、日、韩等国家应用的情况看,冰蓄冷技术在空调负荷集中、峰谷差大、建筑物相对聚集的地区或区域都可推广使用。目前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新增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约8亿~9亿平方米,为冰蓄冷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我国每年公共建筑新增面积约3亿平方米,如30%的新建公共建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全国每年可节约15亿千瓦时所对应的电价差值,所节约金额高达约10亿元。
[0004]现有技术中,将用于制冷的换热器设于装满换热水的池中,当夜间电价低时,换热器工作并对换热水进行降温,使得换热水结冰。当白天电价高时换热器停止工作,并且将换热水的冷量带走,以用作空调或其它行业供冷。常规的盘管外融冰系统,将整个蓄冰池作为一个整体,一般从冰池的一端输入高温水,从另一端提取低温水,利用高温水在水池内的自然对流换热融冰。但这种融冰方式由于换热器的盘管外表面冰层不均匀,易形成水流死角,从而使冰槽局部形成难以融化的冰层(千年冰)。为了解决此问题,常规的盘管外融冰系统通常采取搅拌措施,以促进冰的融化。采用了搅拌措施的外融冰系统,整个蓄冰水池内的换热水作为一个整体,无法实现冷量的梯级利用,导致供冷能力下降,冷量的能源利用品味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蓄冷设备及电力调峰系统,能够使得各个换热器上的结冰被充分融化,不易出现“千年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蓄冷设备,包括:
[0007]容器,限定出容纳池;
[0008]换热水,设于所述容纳池内;
[0009]多个换热器,设于所述容纳池内,所述换热器配置为用于对所述换热水进行降温,
各所述换热器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各所述换热器之间间隔布置;
[0010]列分隔板,设于各列所述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列的方向布置;
[0011]行分隔板,设于同行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行的方向布置;
[0012]换热管路,包括进液管道以及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出液管道沿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列的方向相对布置于所述容器的两端;
[0013]其中,所述列分隔板以及所述行分隔板具有分隔状态以及非分隔状态,在所述分隔状态下,所述列分隔板分隔各列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所述换热水的流通、所述行分隔板用于分隔行之间的所述换热水的流通,在所述非分隔状态下,所述列分隔板使各列所述换热器附近的所述换热水导通、各行所述换热器附近的所述换热水导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行所述换热器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行分隔板;
[0015]每列所述换热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列分隔板。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列分隔板以及所述行分隔板均由隔热材料制成。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分隔板上下平移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列分隔板上下平移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
[0018]或;
[0019]所述行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列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列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
[0021]所述行分隔板与所述容器的底壁连接,且所述行分隔板能够向下收缩至行程内的任意位置;所述列分隔板与所述容器的底壁连接,且所述列分隔板能够向下收缩至行程内的任意位置。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分隔板的密度小于所述换热水的密度,所述列分隔板的密度小于所述换热水的密度。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分隔板横向弯折堆叠布置,且所述行分隔板包括多个第一子条形板,在所述非分隔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一子条形板呈波浪形弯折堆叠,所述行分隔板还包括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的上端连接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子条形板,所述第一拉绳的下端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一拉绳通过拉拽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子条形板从而实现对所述行分隔板的收缩;
[0024]所述列分隔板横向弯折堆叠布置,且所述列分隔板包括多个第二子条形板,在所述非分隔状态下,多个所述第二子条形板呈波浪形弯折堆叠,所述列分隔板还包括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的上端连接最上方的所述第二子条形板,所述第二拉绳的下端位于所述容器的底部,所述第二拉绳通过拉拽最上方的所述第二子条形板从而实现对所述列分隔板的收缩。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冷设备还包括中间分隔板,所述中间分隔板设置于每行所述换热器之间,且所述中间分隔板的上端高出所述换热水的液面,所述中间分隔板的下端与所述容器的底部间隔布置。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分隔板配置为能够朝上进行收缩。
[0027]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力调峰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蓄冷设备。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蓄冷设备包括容器、换热水、多个换热器、列分隔板、行分隔板以及换热管路。容器限定出容纳池。换热水设于容纳池内。多个换热器设于容纳池内,换热器配置为用于对换热水进行降温,各换热器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各换热器之间间隔布置。列分隔板设于各列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换热器的列的方向布置。行分隔板设于同行的两个相邻的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换热器的行的方向布置。换热管路包括进液管道以及出液管道,进液管道与出液管道沿平行于各换热器的列的方向相对布置于容器的两端。其中,列分隔板以及行分隔板具有分隔状态以及非分隔状态,在分隔状态下,列分隔板分隔各列换热器之间的换热水的流通、行分隔板用于分隔行之间的换热水的流通,在非分隔状态下,列分隔板使各列换热器附近的换热水导通、各行换热器附近的换热水导通。
[0030]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限定出容纳池;换热水,设于所述容纳池内;多个换热器,设于所述容纳池内,所述换热器配置为用于对所述换热水进行降温,各所述换热器呈矩形阵列排布,且各所述换热器之间间隔布置;列分隔板,设于各列所述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列的方向布置;行分隔板,设于同行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换热器之间,且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行的方向布置;换热管路,包括进液管道以及出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与所述出液管道沿平行于各所述换热器的列的方向相对布置于所述容器的两端;其中,所述列分隔板以及所述行分隔板具有分隔状态以及非分隔状态,在所述分隔状态下,所述列分隔板分隔各列所述换热器之间的所述换热水的流通、所述行分隔板用于分隔行之间的所述换热水的流通,在所述非分隔状态下,所述列分隔板使各列所述换热器附近的所述换热水导通、各行所述换热器附近的所述换热水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每行所述换热器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换热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行分隔板;每列所述换热器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列分隔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列分隔板以及所述行分隔板均由隔热材料制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分隔板上下平移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列分隔板上下平移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或;所述行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所述列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行分隔板上下收缩从而在所述分隔状态以及所述非分隔状态之间切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春光王朝晖许健旷金国陆春富罗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前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