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43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阀体、位于阀体内且呈圆锥状的阀芯、带动阀芯转动的阀杆、套设于阀杆外并盖合于阀体上开口处的阀盖、呈上下分布的上阀座和下阀座,阀芯直径大的一端位于上阀座内,阀体朝向阀盖的开口处开设有与上阀座外径相匹配的移动槽和两个位于移动槽槽底上的防转槽,两个防转槽所在的平面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垂直,上阀座下方设置有两个分别插接于两个防转槽内且能与阀芯外壁贴合的防漏板,上阀座和移动槽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绕阀芯分布的弹簧,解决了现有技术因加工误差而造成阀芯无法同时与上阀座和下阀座形成密封的问题。同时与上阀座和下阀座形成密封的问题。同时与上阀座和下阀座形成密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


[0001]本技术涉及旋塞阀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

技术介绍

[0002]旋塞阀是关闭件呈柱塞形的旋转阀,通过旋转90度使阀塞上的通道口与阀体上的通道口相同或分开,实现开启或关闭的一种阀门。旋塞阀广泛地应用于油田开采、输送和精练设备中,同时也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暖通行业以及一般工业中。
[0003]现有的旋塞阀包括有呈圆锥状的阀芯、呈上下分布的上阀座和下阀座,上阀座与阀芯之间和下阀座与阀芯之间均采用锥度密封,这类旋塞阀存在缺陷,因加工精度的误差,会导致阀芯无法同时与上阀座和下阀座形成稳定的密封,容易造成介质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的旋塞阀。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包括阀体、位于阀体内且呈圆锥状的阀芯、带动阀芯转动的阀杆、套设于阀杆外并盖合于阀体上开口处的阀盖、呈上下分布的上阀座和下阀座,所述阀芯直径大的一端位于上阀座内,所述阀体朝向阀盖的开口处开设有与上阀座外径相匹配的移动槽和两个位于移动槽槽底上的防转槽,两个所述防转槽所在的平面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垂直,所述上阀座下方设置有两个分别插接于两个防转槽内且能与阀芯外壁贴合的防漏板,所述上阀座和移动槽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绕阀芯分布的弹簧。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阀座上设置有一一对应穿过若干个弹簧的防歪轴,若干个所述防歪轴均穿入移动槽的槽底内且能相对阀体移动。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阀座的外壁上设置有与移动槽内壁贴合的密封圈。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防转槽供防漏板穿出的开口处均设置有软质且具有弹性的密封层。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上阀座和弹簧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能确保在阀芯与下阀座贴合后还能保证上阀座在弹簧作用下与阀芯贴合,形成上下有效且稳定的密封,同时在上阀座或下阀座磨损后,依旧能保持上下有效的密封;防漏板能随着上阀座上下移动的设计能弥补上阀座向上移动后形成空隙而造成介质泄漏的缺陷,确保将进入移动槽内的介质阻隔于阀芯的一侧,同时防漏板与防转槽的配合能避免上阀座随着阀芯一起转动的现象,提高了上阀座相对阀体的连接稳定性;密封圈的设计能够提高上阀座与移动槽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外泄的现象;密封层的设计能够避免介质从防转槽处泄漏到阀芯另一侧的现象,提高了阀芯阻隔介质流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左剖视图;
[0012]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3]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4]图5为本技术中上阀座与局部阀体的拆分图;
[0015]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0016]附图标记:1、阀体;2、阀芯;3、阀杆;4、阀盖;5、上阀座;6、下阀座;7、移动槽;8、防转槽;9、防漏板;10、弹簧;11、防歪轴;12、密封圈;13、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0018]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包括阀体1、位于阀体1内且呈圆锥状的阀芯2、带动阀芯2转动的阀杆3、套设于阀杆3外并盖合于阀体1上开口处的阀盖4、呈上下分布的上阀座5和下阀座6,上阀座5和下阀座6的内壁围成的腔体形状均为圆台状,阀芯2直径大的一端位于上阀座5内,下阀座6与阀体1一体成型;
[0019]基于前述现有技术,上阀座5下方一体成型两个位于同一条直径上的防漏板9,防漏板9与上阀座5内壁衔接的面能与阀芯2的外壁贴合,上阀座5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可采用软质的材料制成,例如橡胶,在上阀座5设置有防漏板9的面上开设出若干个绕上阀座5中心分布的凹槽,将若干个弹簧10的一端分别卡接于若干个凹槽内,若干个弹簧10均与两个防漏板9互不干涉,在阀体1朝向阀盖4的开口处同轴开设有移动槽7,移动槽7的内径与上阀座5的外径相匹配,在移动槽7的槽底上开设出两个分别供两个防漏板9穿插的防转槽8,两个防转槽8所在的平面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垂直,两个防转槽8与移动槽7以及阀体1内腔连通的开口边缘均固定连接有软质且具有弹性的密封层13,例如具有弹性的橡胶层,同一个防转槽8的相向边缘处的密封层13均能相互贴合,防漏板9的厚度小而满足在防漏板9向上移动后,相向的密封层13在弹性作用下依旧能相互贴合;
[0020]安装过程中,将两个防漏板9分别对准两个防转槽8,随着上阀座5装入移动槽7内,两个防漏板9分别插入防转槽8内,相互贴合的密封层13均被防漏板9隔开,密封层13与防漏板9的外壁贴合,若干个弹簧8的另一端均与移动槽7的槽底顶触,接着将带有阀杆3的阀芯2装入阀体1内,最后将阀盖4套设于阀杆3外并盖合于阀体1上开口处,上阀座5限位于阀体1内,若干个弹簧8均处于压缩状态,密封圈12与移动槽7的内体贴合形成密封;
[0021]初始状态下,阀芯2的通孔与阀体1的流道连通,阀芯2的下端外壁与下阀座6贴合,若干个弹簧8均将上阀座5向上推动使得上阀座5的内壁与阀芯2外壁保持贴合;在阀芯2转动至阀芯2的通孔与阀体1的流道断开的位置的过程中,上阀座5因为防转槽8与防漏板9的配合而无法随着阀芯2一起转动,当阀芯2转动到位后,介质充斥于阀芯2一侧的流道内且会通过阀体1与阀芯2之间的缝隙进入移动槽7内并向上推动上阀座5,上阀座5与阀芯2之间的贴合更紧密,两个防漏板9将进入移动槽7内的介质阻隔于阀芯2的一侧;在阀芯2转动至阀芯2的通孔与阀体1的流道流通的位置的过程中,阀芯2的通孔与流道之间的流量逐渐变大,
介质从阀芯2的一侧流向阀芯2的另一侧,移动槽7内的介质经缝隙流回流道中,上阀座5与阀芯2之间的贴合力减小,便于阀芯2相对上阀座5的转动;
[0022]上阀座5和弹簧10的设计相比现有技术能确保在阀芯2与下阀座6贴合后还能保证上阀座5在弹簧10作用下与阀芯2贴合,形成上下有效且稳定的密封,同时在上阀座5或下阀座6磨损后,依旧能保持上下有效的密封;防漏板9能随着上阀座5上下移动的设计能弥补上阀座5向上移动后形成空隙而造成介质泄漏的缺陷,确保将进入移动槽7内的介质阻隔于阀芯2的一侧,同时防漏板9与防转槽8的配合能避免上阀座5随着阀芯2一起转动的现象,提高了上阀座5相对阀体1的连接稳定性;密封圈12的设计能够提高上阀座5与移动槽7之间的密封性,避免介质外泄的现象;密封层13的设计能够避免介质从防转槽8处泄漏到阀芯2另一侧的现象,提高了阀芯2阻隔介质流动的稳定性。
[0023]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和图5所示,在上阀座5上一体成型有一一对应穿过若干个弹簧10的防歪轴11,根据阀体1内部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性稳定的旋塞阀,包括阀体(1)、位于阀体(1)内且呈圆锥状的阀芯(2)、带动阀芯(2)转动的阀杆(3)、套设于阀杆(3)外并盖合于阀体(1)上开口处的阀盖(4)、呈上下分布的上阀座(5)和下阀座(6),所述阀芯(2)直径大的一端位于上阀座(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朝向阀盖(4)的开口处开设有与上阀座(5)外径相匹配的移动槽(7)和两个位于移动槽(7)槽底上的防转槽(8),两个所述防转槽(8)所在的平面与介质流动方向相垂直,所述上阀座(5)下方设置有两个分别插接于两个防转槽(8)内且能与阀芯(2)外壁贴合的防漏板(9),所述上阀座(5)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挺夏小华吴通达朱凯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德氟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