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包括地坪,所述地坪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连接有中继器,所述中继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所述地坪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改良后的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在使用新型的无线充电方式外,还设置了有线充电,增加选择多样性,同时无线充电装置设置有外保护壳,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和杂物落入无线充电平台导致设备无法使用,在具备上下调节的功能时还可以前后调节,避免因为停车位置导致接触面不够,影响充电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为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
[0003]由于充电桩的技术标准和投产规范性都已趋于平稳,所以充电桩产业在技术层面已基本不存在发展阻碍,尤其以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统一,使得老桩与新车和新桩与老车在兼容性上存在的问题而造成的的资源浪费现象还在不断改善。
[0004]无线充电中,充电器与汽车底盘的接收器有一定的距离要求,两者过远会影响充电效率,但现有的充电续航站中,其充电器高度不可调节,对于不同高度底盘的汽车不能通用,使用不够便利。
[0005]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充电器与汽车底盘的接收器有一定的距离要求,两者过远会影响充电效率,但现有的充电续航站中,其充电器高度不可调节,对于不同高度底盘的汽车不能通用,使用不够便利;2、目前常见新能源汽车续航站内充电桩的充电方式较为单一,降低了充电效率,影响使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充电方式单一,对于无线充电设备没有保护装置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包括地坪,所述地坪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侧面连接有中继器,所述中继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
[0007]所述地坪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
[0008]所述防护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侧板;
[0009]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充电平台,所述充电平台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感应器,所述感应器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所述固定平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固定平台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机滑块;
[0010]所述中继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线路,所述主线路的侧面平行安置有副线路;
[0011]所述立柱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镜子和探照灯,且镜子在探照灯上方,所述立柱的侧
面插接有有线充电枪;
[0012]所述顶壳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顶壳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调位杆。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盖设计为相对可分离式挡板结构,且顶盖中段连接处设计有交错锯齿结构。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侧板的两端设计有齿轮结构,且与顶盖底部齿轮孔啮合。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电平台的侧表面设计有同等高度的遮板结构,且充电平台与固定平台之间设计有滑轨结构。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杆与伸缩杆之间设计有转动连杆结构。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杆和电机滑块的线路一端分别设计有蓄线框,且蓄线框内的线路与孔洞之间设计有限位弹簧结构。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中,通过无线充电装置设置有外保护壳,可以有效防止雨水和杂物落入无线充电平台导致设备无法使用,在具备上下调节的功能时还可以前后调节,避免因为停车位置导致接触面不够,影响充电效率。
[0020]本技术中,通过使用新型的无线充电方式外,还设置了有线充电,增加选择多样性,通过遮板可以在充电平台充电时,防止杂物落入车底与平台缝隙处,还有防雨功能,滑轨结构可以配合调位杆602调整接触面,避免因车辆位置不同导致无法充电,浪费资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地坪;101、栏杆;2、防护罩;201、顶盖;202、侧板;3、无线充电装置;301、充电平台;302、感应器;303、固定平台;304、支杆;305、伸缩杆;306、电机滑块;4、中继器;401、变压器;402、主线路;403、副线路;5、立柱;501、镜子;502、探照灯;503、有线充电枪;6、顶壳;601、显示屏;602、调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包括地坪1,地坪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防护罩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无线充电装置3,无线充电装置3的侧面连接有中继器4,中继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5,立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6;
[0027]地坪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101;
[0028]防护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01,顶盖20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侧板202;
[0029]无线充电装置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充电平台301,充电平台3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
感应器302,感应器3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303,固定平台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304,支杆304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05,固定平台3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机滑块306;
[0030]中继器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401,变压器4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线路402,主线路402的侧面平行安置有副线路403;
[0031]立柱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镜子501和探照灯502,且镜子501在探照灯502上方,立柱5的侧面插接有有线充电枪503;
[0032]顶壳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601,顶壳6的侧面活动连接有调位杆602。
[0033]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顶盖201设计为相对可分离式挡板结构,且顶盖201中段连接处设计有交错锯齿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分离式挡板可以方便打开使得充电平台301伸出,交错锯齿结构可以防止雨水或者或杂物落入设备内部。
[0034]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侧板202的两端设计有齿轮结构,且与顶盖201底部齿轮孔啮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齿轮结构可以方便顶盖201左右展开。
[0035]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充电平台301的侧表面设计有同等高度的遮板结构,且充电平台301与固定平台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续航站,包括地坪(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坪(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无线充电装置(3),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的侧面连接有中继器(4),所述中继器(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5),所述立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壳(6);所述地坪(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栏杆(101);所述防护罩(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盖(201),所述顶盖(201)的底部啮合连接有侧板(202);所述无线充电装置(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充电平台(301),所述充电平台(30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感应器(302),所述感应器(302)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平台(303),所述固定平台(3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杆(304),所述支杆(304)的侧面活动连接有伸缩杆(305),所述固定平台(30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电机滑块(306);所述中继器(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变压器(401),所述变压器(4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线路(402),所述主线路(402)的侧面平行安置有副线路(403);所述立柱(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镜子(501)和探照灯(502),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周鑫,易志萱,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