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115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刷马达。无刷马达(10)具备转子(30)、定子(40)、轴承部件、吸引磁铁(27)以及轭部(28)。转子(30)具备轴(33)、保持轴(33)并且将轴(33)的周面覆盖的转子轭(31)、以及配置在转子轭(31)的外周的磁铁(32)。定子(40)配置于转子(30)的外周侧。作为轴承部件的壳体(21)的内部壁(223)经由轴承(26)将轴(33)保持为能够旋转。吸引磁铁(27)配置于内部壁(223)中转子轭(31)保持轴(33)的一侧的端部,产生针对转子轭(31)的吸引力。轭部(28)辅助并强化吸引磁铁(27)所产生的吸引力。铁(27)所产生的吸引力。铁(27)所产生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刷马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轴构造的无刷马达。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单轴构造的无刷马达。
[000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刷马达具备转子、定子以及预压调整机构。
[0004]预压调整机构具备以螺旋方式滑动的机构。当滑动用的球因使用而磨损时,通过将支承轴的底板拧入,来调整预压调整机构,修正轴的位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157407号公报
[0006]然而,例如在旋转对象物为风扇等的情况下,使转子从定子分离的力(推力产生力)大,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结构中,难以抑制转子的推力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推力产生力大,也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转子的推力移动的无刷马达。
[0008]本专利技术的无刷马达具备转子、定子、轴承部件、吸引力产生部件以及吸引力辅助部件。转子具备轴、保持轴并且将轴的周面覆盖的转子轭、以及配置在转子轭的外周的永久磁铁。定子配置在转子的外周侧。轴承部件将轴保持为能够旋转。吸引力产生部件配置于轴承部件中转子轭保持轴的一侧的端部,产生针对转子轭的吸引力。吸引力辅助部件辅助吸引力。
[0009]在该结构中,能够提高对转子轭的吸引力。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转子的推力移动。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的外观立体图。
[0012]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13]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组件2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14]图4(A)是转子30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表示转子3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15]图5(A)、图5(B)是转子30和定子40的接近部的放大图。
[0016]图6是表示转子30和定子40的间隔距离与磁吸引力的关系的图表。
[0017]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8]图8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无刷马达10的利用例的泵1的结构例的侧面剖视图。
[0019]图9是表示转子30与定子40之间的必要吸引力相对于叶轮90的转速的变化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定子组件、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刷马达1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组件2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4(A)是转子30的分解立体图,图4(B)是表示转子3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22](无刷马达10的概略结构)
[0023]如图1、图2所示,无刷马达10具备定子组件20及转子30。定子组件20及转子30的具体构造如后所述。
[0024]定子组件20具有开口234。转子30从开口234被插入到定子组件20的内部。在俯视观察无刷马达10(定子组件20)时,开口234与定子40的中央空间重叠。由此,转子30配置在定子40的内侧。换言之,定子40配置在转子30的外周侧。
[0025]转子30的轴33延伸的方向的一端从定子组件20的开口234侧向外部突出。转子30的轴33延伸的方向的另一端由定子组件20支承为能够旋转。
[0026]在该结构中,通过控制提供给定子40的信号,来控制转子30的旋转。由此,无刷马达10实现内转子型且单轴构造的无刷马达。
[0027](定子组件20的具体结构)
[0028]如图1、图2、图3所示,定子组件20具备壳体21、绝缘性树脂24、轴用盖部件25、轴承26、吸引磁铁27、轭部28、以及定子40。
[0029]壳体21具备第一壳体部件22及第二壳体部件23。第一壳体部件22及第二壳体部件23由SUS等刚性高的材料构成。
[0030]第一壳体部件22具备主壁221、侧壁222以及内部壁223。主壁221在俯视时为圆形。侧壁222为圆筒形,沿着主壁221的外周端形成,为沿与主壁221的主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
[0031]内部壁223为圆筒形,形成于主壁221的中央,为沿与主壁221的主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内部壁223具有在圆筒形的两侧开口的中空部225。在主壁231,在与中空部225重叠的区域具有开口。因此,中空部225也与第一壳体部件22的主壁231侧的外部连通。
[0032]主壁221、侧壁222以及内部壁223为上述结构,由此第一壳体部件22具有由主壁221、侧壁222以及内部壁223围起来的空间224。空间224在俯视时为环状,在与主壁221侧相反的一侧开口。
[0033]第二壳体部件23具备主壁231和侧壁232。主壁231在俯视时为圆形。侧壁232在俯视时为圆筒形。侧壁232为圆筒形,沿着主壁231的外周端形成,为沿与主壁231的主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由此,第二壳体部件23具有由主壁231和侧壁232围起来的空间235。空间235在俯视时为圆形,在与主壁231侧相反的一侧开口。
[0034]主壁231在中央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主壁231的开口234。开口234与空间235连通。开口234在俯视时为圆形。开口234的外形相对于转子30的俯视时的外形(从轴33的一端或另一端侧观察的外形)为相似形。开口234的面积是能够供转子30插入的面积,例如为定子40的中央空间的平面面积程度。
[0035]另外,主壁231具有多个孔236。多个孔236沿厚度方向贯通主壁231,并与空间235连通。多个孔236沿着开口234的外周配置。
[0036]第一壳体部件22和第二壳体部件23相互组装。更具体而言,第一壳体部件22配置为空间224的开口朝向第二壳体部件23侧,第二壳体部件23配置为空间235的开口朝向第一壳体部件22侧。于是,第二壳体部件23被嵌入到第一壳体部件22,使得侧壁232的外壁与第一壳体部件22的侧壁222的内壁面2221抵接。
[0037]由此,壳体21具有内部空间。壳体21的内部空间通过上述开口234及多个孔236与第二壳体部件23侧的外部连通。
[0038]轴用盖部件25为圆板形,具有从一个主面凹陷的凹部250。轴用盖部件25配置在中空部225的主壁221侧的端部附近。
[0039]轴用盖部件25在外周具有旋合用的槽。在凹部250的主壁221侧的端部附近的壁面形成有旋合用的槽。轴用盖部件25通过这些旋合用的槽,旋合于形成凹部250的壁面。而且,通过调整该旋合状态,调整凹部250的轴向上的轴用盖部件25的位置(轴用盖部件25相对于壳体21埋入的深度(参照图5(A)的埋入深度HS1、图5(B)的埋入深度HS2))。
[0040]轴承26为圆筒形,配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无刷马达,其中,具备:转子,具备轴、保持所述轴并且将所述轴的周面覆盖的转子轭、及配置在所述转子轭的外周的永久磁铁;定子,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周侧;轴承部件,将所述轴保持为能够旋转;吸引力产生部件,配置于所述轴承部件中所述转子轭保持所述轴的一侧的端部,产生针对所述转子轭的吸引力;以及吸引力辅助部件,辅助所述吸引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所述吸引力产生部件是与所述转子轭相对配置的吸引磁铁,所述吸引力辅助部件是相对于所述吸引磁铁配置在与所述转子轭相反侧的吸引用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刷马达,其中,所述转子轭具备:圆筒状的主体部,与所述轴的周面平行;保持部,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藤修古屋美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