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383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吸附池包括多组单元格;单元格之间并联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吸附池,可以作为最终保安措施,去除生化系统处理后水中剩余的氨态氮,使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排放;同时利用氨氮在吸附池内的吸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的执行也日益严格,其中的氮磷指标尤为重视,实现低成本高效稳定的脱氮一直是污水处理厂运营的一项关键任务。
[0003]通常市政污水处理厂通过生化系统实现对污水中氮的去除,即在厂内设置生化池,通过池内活性污泥中的硝化菌在好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氨态氮转化为硝态氮,后续在缺氧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利用碳源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最终实现污水的生物脱氮。
[0004]目前市政污水厂的脱氮主要依靠活性污泥的生物菌群,但是由于进水水质氮素的波动性导致的冲击负荷以及季节性对水温变化,导致对生化系统脱氮性能存在不稳定性,致使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存在不达标排放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能够消除进水水质波动和季节性水温变化对系统脱氮效能的影响,使处理出水的氨氮和总氮指标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
[0008]吸附池包括多组单元格;单元格之间并联布置。
[0009]进一步地,吸附池的单元格中的装填料为沸石。
[0010]进一步地,吸附池中的单元格上均设有再生管路;再生管路包括再生液输入管路和再生废液回流管路;/>[0011]再生液输入管路上设有第一自动控制阀;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二自动控制阀。
[0012]进一步地,好氧池前端设有再生废液回流入口;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与再生液回流入口连接。
[0013]进一步地,沉淀池底部设有排出活性污泥的管路。
[0014]进一步地,沉淀池底部的管路包括活性污泥回流管路和活性污泥外排管路。
[0015]进一步地,好氧池上设有活性污泥入口,污泥回流管路中的活性污泥经活性污泥入口进入缺氧池中。
[0016]进一步地,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装填有微生物载体。
[0017]进一步地,微生物载体包括含有微生物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及或活性污泥与生物膜的两者组合。
[0018]进一步地,好氧池上设有混合液回流出口,缺氧池设有混合液回流入口,混合液回
流出口与混合液回流入口通过混合液回流管路连接。
[001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技术通过在依次连接的缺氧池、好氧池和二沉池后设置沸石吸附池,可以作为最终保安措施,去除生化系统处理后水中剩余的氨态氮,使出水氨氮和总氮达标排放;同时利用氨氮在沸石吸附池内的吸附

解吸的过程,可以缓解来水氮污染负荷的冲击负荷以及弥补生化系统自身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处理波动,实现出水的稳定达标。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1

缺氧池;2

好氧池;3

沉淀池;4

吸附池;41

单元格;42

第一自动控制阀;43

第二自动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
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1、好氧池2、沉淀池3和吸附池4;
[0031]其中吸附池4包括多组单元格41;每个单元格41之间并联布置。
[0032]在本技术中,单元格的数量取决于沸石单元格的氨氮吸附容量和待截留的氨氮量,同时考虑冗余备用单元数量,一般单元格数量不少于3格。
[0033]在本技术中,吸附池4的单元格41中的装填料有具有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特性的物料,优选为沸石。
[0034]沸石是由SiO2、Al2O3、H2O和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组成的硅(铝)氧四面体,其内部结构是互相连接的孔道,比表面积大,其特殊结构决定了沸石具有吸附、离子交换和催化的特性,特别在去除氨氮方面表现优良。此外,沸石除吸附功能外,同时也兼有过滤功能。
[0035]在本技术中,吸附池4中的单元格41上均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再生管路;沉淀池3和吸附池4之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输送管道又分支为多个输送支管,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稳定脱氮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依次串联布置的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吸附池组成;所述吸附池包括多组单元格;所述单元格之间并联布置;所述吸附池中的单元格上均设有再生管路;所述再生管路包括再生液输入管路和再生废液回流管路;所述再生液输入管路上设有第一自动控制阀;所述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上设有第二自动控制阀;所述好氧池前端设有再生废液回流入口;所述再生废液回流管路与所述再生废液回流入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的单元格中的装填料为沸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底部设有排出活性污泥的管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翀鹏李桢陈宏秋唐婷芳子和睿付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