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植物油回色的精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378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操作性强的控制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性强的控制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性强的控制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植物油回色的精炼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精炼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范围广、操作性强的控制植物油、尤其是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食用植物油产品在流通、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色泽逐渐加深的现象是一个长期困扰油脂加工业的难题,其造成的产品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也受到了业内的高度重视。在食用植物油中回色问题普遍存在,约60%的油脂在储存过程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色,其中以玉米油最为典型。但目前尚无普适且操作性强的控制植物油回色的方法。
[0003]为此,本领域的学者们对影响回色的因素和回色物质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众多因素对回色的影响,包括金属离子、磷脂、β

胡萝卜素、甾醇、生育酚、生育红等。例如,技术人员报道了:玉米油中的金属离子、磷脂和生育酚含量显著影响回色程度,且金属离子和磷脂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体系色泽,二者对于体系色泽的增加具有增强作用(郑立友,玉米油返色因素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β

胡萝卜素、甾醇不会对油脂回色造成影响,磷脂不能造成油脂颜色可逆变化(回色),但能加深油脂颜色(张余权,徐学兵,姜元荣等,β

胡萝卜素、甾醇、磷脂、生育酚对油脂回色的影响[J].,中国油脂,2015,40(1):41

43);对油脂回色物质进行分离鉴定,认为回色的主要物质包含γ

生育醌和含1个羟基的氧化甘油三酯(张余权,植物油储存过程中回色机理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4.);其中,多认为植物油的回色与生育酚氧化有关,但仍无研究明确影响回色的主要因素为何。
[0004]本领域中也提出了许多控制植物油回色的方法,如高温高压水蒸气处理玉米胚芽颗粒、预蒸馏

复脱色工艺和二次脱色等工艺。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1564064A公开了一种控制色拉油返色及反式脂肪酸形成的油脂精炼方法,其采用预蒸馏

复脱色法对植物油进行二步脱色和二步高温处理,缩短了油脂在精炼过程中受高温处理的时间,降低了活性白土对油品氧化稳定性的不利影响,使色拉油在货架期内的返色程度得到控制。CN207891317U公开了一种植物油精炼二次脱色设备,其中油脂经过一次预脱色(预脱色器),然后进行二次脱色(二次脱色器),油脂与脱色剂长时间接触,以获得良好的脱色并控制二次处理后的油脂回色现象。CN106675763A公开了一种适度加工制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包括:利用磷酸和碱进行脱磷和脱除金属离子处理;利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混合剂进行脱色处理;以及利用脱臭塔进行脱臭处理。CN106947592A公开了一种降低玉米油返色的理化工艺,其中包括酸化—离心、干燥—脱色、过滤—脱蜡、脱臭,较传统工艺而言,不采用碱法脱酸,无皂脚产生,避免了玉米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的损失,毛油中的金属离子主要依靠柠檬酸螯合去除。
[0005]但实际生产中,有些方法不适用于常规精炼工艺,如玉米油精炼厂通常直接采购玉米毛油进行后续加工,无法对玉米胚芽进行预先处理。有些方法(如需要重复蒸馏或二次脱色等)需要对常规的精炼路线进行改造,增加脱色罐、换热器和泵等,还需要对管路进行
改造。即便如此,由于对影响植物油回色的主次要因素并未有清楚明确的揭示,精炼工艺中的技术人员仍然无法实现在精炼过程中灵活且有效地调整各工段的工艺参数,以稳定地保证各中间产品的品质,从而控制植物油成品油(例如玉米油成品油)的回色。
[0006]也就是说,对于控制植物油回色的工艺的开发,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7]1.没有明确影响植物油(例如玉米油)回色的关键因素。现有文献多围绕金属离子、磷脂和生育酚等有关因素进行验证,但仍未明确影响植物油回色的主要因素,这对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回色技术造成了阻碍。
[0008]2.控制工艺的适用性不强。如对玉米胚芽颗粒进行高温高压水蒸气处理及低温压榨制取毛油等工艺,但我国玉米毛油的制取以湿法胚芽为主,且油脂精炼厂几乎都外采玉米毛油,无法对玉米胚芽质量进行控制。也有控制工艺为保留维生素E,不采用碱炼脱酸,仅采用柠檬酸螯合金属离子,通过两次离心的方式获得脱胶油。但玉米毛油酸价普遍较高(高者甚至达到9mgKOH/g),不采用碱炼的方式去除游离脂肪酸,那么脱除游离脂肪酸的压力则将全部处于脱臭环节。而现有常见玉米油精炼脱臭塔尚不具备如此高效的脱酸能力,极有可能导致成品油的酸价无法满足质量要求。
[0009]3.控制工艺不够便捷。需对传统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如预蒸馏

复脱色工艺和二次脱色等工艺需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改造,增加脱色罐或者改用二次脱色设备等。
[0010]4.控制工艺可操作性不强。全精炼线控制工艺中,多推荐了重要加工参数的范围,对中间各工段油脂产品的质量指标不够明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无法准确判断调整工艺后的中间产品是否能满足控制回色的加工要求。若成品油检测回色程度不合格,也无法排查存在回色风险的环节。
[0011]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已经发现油脂氧化程度是决定玉米油回色程度的关键因素,而金属离子和γ

生育酚是相关影响因素,并提供了一种快速预判成品植物油回色程度的方法(请参见专利ZL 202110060781.3的记载,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内容整体并入本文)。
[0012]然而,仍然需要一种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且经济的控制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回色主、次要因素在精炼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合各精炼工艺的作用,建立了主、次要回色因素与各工段中间产品常规质量指标的对应关系。进而,针对传统的精炼工艺,通过推荐加工参数并明确各工段产品应满足的常见理化指标和影响回色的主、次要因素或指标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适用性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的控制植物油(例如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
[0014]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人在研究和确认影响回色关键因素以及次要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以控制影响油脂中氧化物含量为主,控制金属离子含量、磷脂含量和皂含量等为辅,结合常规精炼工艺各工段的加工特性,深入研究了在有效去除影响回色的主、次要组分时,其它理化指标(例如常规精炼工艺中常规采用的指标)对应的范围,从而明确了各工段加工参数以及中间产品的质量标准,从而提出了一种适用性范围广、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控制植物油(例如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使得能够及时且精确地调控各工段的工艺操作,实现对
植物油回色的良好控制。
[0015]由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植物油、特别是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毛油或脱胶油进行以下步骤:
[0016]中和,包括酸反应、碱反应以及水洗干燥,其中,中和油具有:含皂量≤30mg/kg,磷脂含量(以磷计)≤10mg/kg,酸价≤0.30mgKOH/g,铁(以Fe计)≤0.5mg/kg,铜(以Cu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植物油、特别是玉米油回色的精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毛油或脱胶油进行以下步骤:中和,包括酸反应、碱反应以及水洗干燥,其中,中和油具有:含皂量≤30mg/kg,磷脂含量(以磷计)≤10mg/kg,酸价≤0.30mgKOH/g,铁(以Fe计)≤0.5mg/kg,铜(以Cu计)≤0.1mg/kg;脱色,其中,脱色油具有:含皂量≤5mg/kg,磷脂含量(以磷计)≤2mg/kg;酸价≤0.40mgKOH/g,R≤2.5,过氧化值≤0.6mmol/kg,极性组分≤14%;脱臭,其中,脱臭油具有:酸价≤0.12mgKOH/g,R≤1.2,过氧化值≤0.1mmol/kg,极性组分≤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在脱色步骤之前和/或之后,包括多个通过梯度降温进行的脱蜡步骤。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酸反应中,往所述毛油或脱胶油中添加质量浓度为75%

85%的磷酸,添加量为油重的0.01%

0.02%,并在70

80℃条件下搅拌20min

40min,搅拌速度50r/min

150r/min,以促进非水化磷脂向水化磷脂转化。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碱反应中,将酸反应后的植物油保持油温70℃

80℃,加入15
°
B
é‑
25
°
B
é
、优选20
°
B
é‑
25
°
B
é
,100%

120%、优选110%

115%的理论碱量的氢氧化钠碱溶液,加入碱液时同时进行高速剪切;保持搅拌速度50r/min

150r/min,反应10min

15min后,快速升温至80℃

90℃;然后进行离心分离,转鼓转速3000r/min

30000r/min,将皂与油脂分离。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脱色步骤中,采用以下参数:吸附剂的添加量为油量的0.01

6%,脱色温度100℃

130℃,反应时间20min

40min,真空度50mbar

300mbar。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吸附剂选自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活性炭、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0.2%

6.0%;或者,所述凹凸棒土的添加量为油重的0.3%

6%;或者,所述膨润土的添加量为油重的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梦圆王翔宇李晓龙刘芯羽李世磊王风艳孙承国尚刚王朝晖姚永佳桑杨圣何小平汪明石孟爽
申请(专利权)人:中粮东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安徽中粮油脂有限公司中粮佳悦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