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包括:本体、切割机构、粉碎机构、抛洒筒和卡扣;切割机构、粉碎机构和抛洒筒依次沿本体前进方向从前到后排列设置,抛洒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蜗轮、蜗杆、电机和导向头;卡扣包括卡盘和卡块,导向头铰接设置在第二筒体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能够通过青贮机与另一辆车的方位变化进而实时的调整抛洒筒的方向。实时的调整抛洒筒的方向。实时的调整抛洒筒的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
[0001]本技术是关于青贮机的,尤指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
技术介绍
[0002]青贮机是将秸秆粉碎成粉末通过抛洒筒将粉末传输到同行的另一辆车的车斗内,但是青贮机和另一辆车间的角度不是确定的,当另一辆车与青贮机间的方位发生变化,需要停下青贮机走到抛洒筒旁手动调节抛洒筒的角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能够通过青贮机与另一辆车的方位变化进而实时的调整抛洒筒的方向。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切割机构、粉碎机构、抛洒筒和卡扣;
[0005]切割机构、粉碎机构和抛洒筒依次沿本体前进方向从前到后排列设置,切割机构位于本体前方的底部,将秸秆进行切割,粉碎机构与切割机构连通将切割完成的秸秆进行粉碎,抛洒筒与粉碎机构相通将粉碎完成的物料运输出去;
[0006]抛洒筒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蜗轮、蜗杆和导向头;
[0007]第一筒体固定设置在本体上,第一筒体的底部与粉碎机构连通;
[0008]第二筒体底部与第一筒体顶部连通,第二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外部;
[0009]蜗轮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外部,蜗杆转动设置在本体上,蜗轮蜗杆配合设置;
[0010]卡扣包括卡盘和卡块,卡盘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的底部,卡盘位于蜗轮的下方,卡盘的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径向槽;卡块的底部转动设置在本体上,卡块的另一端卡设于径向槽内;
[0011]导向头铰接设置在第二筒体的顶部。
[0012]进一步,第二筒体套设在第一筒体的外部,第二筒体下部的内壁沿周向设有一圈凹槽,第一筒体上部的外壁沿径向凸设一圈凸起,凸起与凹槽对应设置。
[0013]进一步,抛洒筒还包括气缸,气缸的固定部转动设置在第二筒体的上部,气缸的活动部转动设置在导向头上。
[0014]进一步,切割机构包括支架、挡禾板、转盘和切刀;
[0015]支架设置在本体上;
[0016]挡禾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挡禾板均设置在支架上;
[0017]转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盘转动设置在支架上,且两个转盘转动方向相反,两个转盘水平排列设置在两个挡禾板之间;
[0018]切刀设有多个,多个切刀对应设置在转盘上,并随转盘转动。
[0019]进一步,切割机构还包括拢禾器,拢禾器设置在支架上,拢禾器位于两个转盘的上方。
[0020]进一步,切割机构还包括分禾器,分禾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分禾器均设置在支架上,多个分禾器均匀分布在两个挡禾板之间,且分禾器位于转盘的前方。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结构简单,蜗轮蜗杆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二筒体转动,电机作为动力源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实现调整抛洒筒角度的目的,因此通过控制电机转动即可控制抛洒筒角度。且第一筒体的凸起和第二筒体的凹槽的设置可以便于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的连接,使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保持同轴心转动。卡盘和卡块的设置可以使第二筒体固定的更稳定,减少蜗轮蜗杆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抛洒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中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本体;2、切割机构;21、挡禾板;22、转盘;23、切刀;24、拢禾器;25、分禾器;3、粉碎机构;4、抛洒筒;41、第一筒体;42、第二筒体;43、蜗轮;44、蜗杆;45、导向头;46、气缸;47、电机;51、卡盘;511、径向槽;52、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0]如图1
‑
图3所示,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包括:本体1、切割机构2、粉碎机构3和抛洒筒4;
[0031]切割机构2、粉碎机构3和抛洒筒4依次沿本体1前进方向从前到后排列设置,切割机构2位于本体1前方的底部,将秸秆进行切割,粉碎机构3与切割机构2连通将切割完成的秸秆进行粉碎,抛洒筒4与粉碎机构3相通将粉碎完成的物料运输出去;
[0032]抛洒筒4包括第一筒体41、第二筒体42、蜗轮43、蜗杆44和导向头45;
[0033]第一筒体41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第一筒体41的底部与粉碎机构3连通;
[0034]第二筒体42底部与第一筒体41顶部连通,第二筒体42套设在第一筒体41外部;
[0035]蜗轮43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42的外部,蜗杆44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蜗轮43蜗杆44配合设置;
[0036]电机47设置在本体1上,电机与蜗杆44连接;
[0037]导向头45铰接设置在第二筒体42的顶部。
[0038]本技术中,切割机构2是将作物进行切断,使其成为段状作物,粉碎机构3为现有技术中将作物进行粉碎的装置即可,段状作物在粉碎机构3中进行粉碎后,通过抛洒筒4
传输至同行的车斗内。本技术第二筒体42可以相对第一筒体41旋转,使第二筒体42的出口端位于同行车斗的上方,本技术中,蜗杆44转动带动蜗轮43转动,蜗轮43转动带动第二筒体42转动,从而可以调整第二筒体42的旋转方向,且蜗轮43和蜗杆44的特性决定,只能通过蜗杆44带动蜗轮43转动,而不能蜗轮43带动蜗杆44转,也就是调整好第二筒体42的角度后,能够保证第二筒体42位置的固定。在实际使用时也可以设置一个卡扣,当调整好第二筒体42的位置后使用卡扣将第二筒体42进行固定,卡扣包括卡盘51和卡块52,卡盘51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42的底部,卡盘51位于蜗轮43的下方,卡盘51的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径向槽;卡块52的底部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卡块52的另一端卡设于径向槽511内。可以使电机与卡块52底部连接,带动卡块52转动。本技术,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蜗杆44旋转一定的角度,带动蜗轮43旋转固定的角度后,卡块52对应其中一个径向槽511,旋转卡块52卡设于径向槽511内,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第二筒体42。
[0039]本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电机47的转动,使电机47控制蜗杆44转动进而控制第二筒体42转动,因此通过电机47控制抛洒筒的角度,便于控制。
[0040]进一步,第二筒体42套设在第一筒体41的外部,第二筒体42下部的内壁沿周向设有一圈凹槽,第一筒体41上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切割机构(2)、粉碎机构(3)、抛洒筒(4)和卡扣;切割机构(2)、粉碎机构(3)和抛洒筒(4)依次沿本体(1)前进方向从前到后排列设置,切割机构(2)位于本体(1)前方的底部,粉碎机构(3)与切割机构(2)连通,抛洒筒(4)与粉碎机构(3)相通;抛洒筒(4)包括第一筒体(41)、第二筒体(42)、蜗轮(43)、蜗杆(44)、电机(47)和导向头(45);第一筒体(41)固定设置在本体(1)上,第一筒体(41)的底部与粉碎机构(3)连通;第二筒体(42)底部与第一筒体(41)顶部连通,第二筒体(42)套设在第一筒体(41)外部;蜗轮(43)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42)的外部,蜗杆(44)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蜗轮(43)蜗杆(44)配合设置;电机(47)设置在本体(1)上,电机(47)与蜗杆(44)连接;卡扣包括卡盘(51)和卡块(52),卡盘(51)固定设置在第二筒体(42)的底部,卡盘(51)位于蜗轮(43)的下方,卡盘(51)的圆周均匀设置多个径向槽(511);卡块(52)的底部转动设置在本体(1)上,卡块(52)的另一端卡设于径向槽(511)内;导向头(45)铰接在第二筒体(42)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抛洒筒的青贮机,其特征在于,第二筒体(42)下部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常领,王吉中,王建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利裕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