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大型跨河桥梁受限于通航、行洪等边界条件要求,桥面与滨江道路的高差通常较大。传统跨河桥梁设计时以车行使用需求为主,忽略了人行上下桥的使用需求,上下桥梯道缺失,行人需要绕行较远距离方能上桥,给行人通行带来不便。为提高桥梁人性化水平,新建桥梁通常在桥头设置上下桥梯道,已建成桥梁也有增设上下桥梯道的需求。
[0003]传统桥梁梯道主要采用直行梯道或螺旋梯道。对于直行梯道,直行距离较长,占地面积大,墩柱数量较多,与地下构筑物、管线冲突的可能性较大,直行梯道结构整体性不足,经济性和美观性相对较差。对于螺旋梯道,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其通行量相对较小,螺旋上升容易使行人产生眩晕感,使用舒适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行梯道占地面积大、经济性和景观性差以及螺旋梯道通行量相对较小以及螺旋上升容易使行人产生眩晕感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包括基础系统、框架系统、踏步系统和防护系统,所述框架系统连接于基础系统的上方;
[0008]所述框架系统由包括支撑立柱、桁架梯道梁、平台挑臂梁、横梁和节点模块组成,所述节点模块由固定焊接成一体的节点块和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系统(1)、框架系统(2)、踏步系统(3)和防护系统(4),所述框架系统(2)连接于基础系统(1)的上方;所述框架系统(2)由包括支撑立柱(2
‑
1)、桁架梯道梁(2
‑
2)、平台挑臂梁(2
‑
3)、横梁(2
‑
4)和节点模块(2
‑
5)组成,所述节点模块(2
‑
5)由固定焊接成一体的节点块(2
‑5‑
1)和连接块(2
‑5‑
2),所述连接块(2
‑5‑
2)为包括四个连接头的呈十字形结构,所述节点块(2
‑5‑
1)为两个连接端和一个基端组成的Y形结构,所述节点块(2
‑5‑
1)的基端与节点块(2
‑5‑
1)的其中一个连接头焊接固定,所述桁架梯道梁(2
‑
2)和节点块(2
‑5‑
1)对应的两个连接端焊接成三角桁架且平行设置有三榀,外侧的两榀所述三角桁架对应的上下分布的接块(2
‑5‑
2)连接的连接头之间均焊接有支撑立柱(2
‑
1),三榀所述三角桁架同一高度的节点块(2
‑5‑
1)和连接块(2
‑5‑
2)固定焊接一个横梁(2
‑
4),所述横梁(2
‑
4)远离节点块(2
‑5‑
1)的另一侧与两端的连接块(2
‑5‑
2)处共同焊接一个平台挑臂梁(2
‑
3),所述平台挑臂梁(2
‑
3)位于三角桁架对应的各个节点块(2
‑5‑
1)处构成空间多层结构;所述踏步系统(3)包括踏步梯道和转向观景平台,所述踏步梯道包括人行踏步板(3
‑
1),所述转向观景平台包括平台板(3
‑
3),所述人行踏步板(3
‑
1)横向固定连接于两侧的桁架梯道梁(2
‑
2)之间,所述平台板(3
‑
3)与平台挑臂梁(2
‑
3)、横梁(2
‑
4)焊接,所述人行踏步板(3
‑
1)顶面低于两侧桁架梯道梁(2
‑
2)顶面,所述平台板(3
‑
3)顶面低于平台挑臂梁(2
‑
3)的顶面;所述防护系统(4)包括栏杆立柱(4
‑
1)和广告栏(4
‑
3),所述广告栏(4
‑
3)布置在所述三角桁架中间包含的空隙内,所述广告栏(4
‑
3)的上、下端与上、下方向最外侧的桁架梯道梁(2
‑
2)固定连接,所述栏杆立柱(4
‑
1)底部焊接于桁架梯道梁(2
‑
2)以及平台挑臂梁(2
‑
3)外侧部分的顶面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挑臂梁(2
‑
3)呈E字形结构,所述平台挑臂梁(2
‑
3)端部与横梁(2
‑
4)、两个连接块(2
‑5‑
2)焊接呈日字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高差桥梁的梯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云强,卢干,陈晓虎,闫福成,赵李俊,邓宇,
申请(专利权)人: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