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树鹏专利>正文

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3747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6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包括增压气体引入管、缩放喷管、增压气体排出管、碳罐脱附管、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增压气体引入管的上游进气口与增压发动机压气机后增压管路相连通,碳罐脱附管的上游进气口与碳罐出气口相连通,碳罐脱附管的下游出气口与缩放喷管的喉口部位相连通,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的上游进气口与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全负荷出气口相连通,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的下游出气口与增压发动机空滤、压气机之间的干净管相连接,增压气体排出管的下游出气口与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从压气机后引入的增压气体可以对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出气口处进行冲刷,从而防止此处结冰堵死。从而防止此处结冰堵死。从而防止此处结冰堵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
的文丘里管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解决全负荷呼吸管路结冰问题的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工作时,燃烧室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或多或少会通过活塞组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漏入曲轴箱内,造成窜气。窜气的成分为未燃的燃油气、水蒸气和废气等,这会稀释机油,降低机油的使用性能,加速机油的氧化、变质。水气凝结在机油中,会形成油泥,阻塞油路;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混入润滑系统,会导致发动机零件的腐蚀和加速磨损;窜气还会使曲轴箱的压力过高而破坏曲轴箱的密封,使机油渗漏流失。为防止曲轴箱压力过高,延长机油使用期限,减少零件磨损和腐蚀,防止发动机漏油,必须实行曲轴箱通风。此外,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和提高经济性,在汽车发动机设计过程中也必须进行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
[0003]曲轴箱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方式是将曲轴箱内的混合气通过连接管导向进气管的适当位置,返回气缸重新燃烧,这样既可以减少排气污染,又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目前车用汽油机都采用强制性通风,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包括增压气体引入管(1)、缩放喷管(2)、增压气体排出管(3)、碳罐脱附管(4),增压气体引入管(1)的上游进气口与增压发动机压气机后增压管路相连通,增压气体引入管(1)的下游出气口与缩放喷管(2)的上游进气口相连通,增压气体排出管(3)的上游进气口与缩放喷管(2)的下游出气口相连通,碳罐脱附管(4)的上游进气口与碳罐出气口相连通,碳罐脱附管(4)的下游出气口与缩放喷管(2)的喉口部位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的上游进气口与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全负荷出气口相连通,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的下游出气口与增压发动机空滤、压气机之间的干净管相连通,增压气体排出管(3)的下游出气口与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气体排出管(3)为直圆管结构,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为L型圆管结构,增压气体排出管(3)下游出气口的轴线与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下游出气口的轴线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气体排出管(3)、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均为直圆管结构,增压气体排出管(3)的轴线与全负荷呼吸管连接管(5)的轴线相交且相交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增压气体排出管(3)为直圆管结构,全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鹏蔡文利
申请(专利权)人:王树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