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352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包括板式换热器、第一钢管组件、第二钢管组件、第三钢管组件、Y型过滤器;Y型过滤器的进水口与第一钢管组件连接,Y型过滤器的出水口分别第二钢管组件连接,第二钢管组件的另一端与板式换热器连接;第三钢管组件的端部与板式换热器连接,第三钢管组件设置在第二钢管组件的下方,第三钢管组件的另一端和第一组件的端部均设有密封盖;板式换热器的底部通过板换支撑架安装在底框上;所述第二钢管组件和第三钢管组件上设有钢管支撑架,第一钢管组件和第三钢管组件上设有钢管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具有结构简单、拼装方便、稳定可靠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蒸发器水侧管路
,尤其是涉及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相对于壳管式换热器具有占地面积小、重量轻、传热系数小、成本价格低等优点,目前欧美及日系的风冷热泵模块基本都已采用板式换热器来作为水侧的蒸发器使用。但是国产品牌的风冷热泵模块目前还普遍采用的是壳管式换热器,究其原因是若不增加过滤器,板换容易发生脏堵,一旦堵塞将使进入板换的水量减小,在制冷的时候则容器发生冻裂板换的现象;其次,由于板换的内容积比较小,当不凝性气体在管路中存在时,将严重影响板换的换热性能。再者,相较于壳管换热器的一体式进出水管,板换的进出水管需二次安装,且零部件比较多,若固定工装不好,在机组运输或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管路脱落而导致泄露等影响机组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拼装方便、稳定可靠等优点,对于板式换热器在风冷热泵模块中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换热器(1)、第一钢管组件(3)、第二钢管组件(5)、第三钢管组件(6)、Y型过滤器(4);Y型过滤器(4)的进水口与第一钢管组件(3)连接,Y型过滤器(4)的出水口分别第二钢管组件(5)连接,第二钢管组件(5)的另一端与板式换热器(1)连接;第三钢管组件(6)的端部与板式换热器(1)连接,第三钢管组件(6)设置在第二钢管组件(5)的下方,第三钢管组件(6)的另一端和第一组件的端部均设有密封盖(15);板式换热器(1)的底部通过板换支撑架(2)安装在底框(16)上;所述第二钢管组件(5)和第三钢管组件(6)上设有钢管支撑架(12),第一钢管组件(3)和第三钢管组件(6)上设有钢管固定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的底部两侧设有换板支撑架,板式换热器(1)通过换板支撑架与底框(16)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换支撑架(2)为L型,所述板换支撑架(2)水平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开孔(2

1);所述板换支撑架(2)的竖直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开孔(2

2),板换支撑架(2)的竖直端的中部设有第三开孔(2

3),第三开孔(2

3)为弧形孔,第三开孔(2

3)设置在第二开孔(2

2)的中间;板换支撑架(2)通过第一开孔(2

1)与底板螺栓连接,底板上设有与第一开孔(2

1)对应的底板安装孔,板换支撑架(2)通过第二开孔(2

2)和第三开孔(2

3)与板式换热器(1)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管组件(3)包括第一直钢管(3

1),第一直钢管(3

1)的一端设有第一法兰(3

2),第一直钢管(3

1)上设有第一锥牙接头(3

3),第一锥牙接头(3

3)通过锥牙接头安装有排气阀(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换热器水侧管路组件,其特征在于:Y型过滤器(4)的进水口与第一钢管组件(3)通过第一卡箍(17)连接,Y型过滤器(4)的出水口分别第二钢管组件(5)通过第二卡箍(13)进行连接,第二钢管组件(5)的端部和第三钢管组件(6)的端部均通过第三卡箍(18)与板式换热器(1)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冷热泵用板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震
申请(专利权)人:维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