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333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涉及工程机械车辆技术领域。该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液压系统包括传动静液压系统,传动静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至少一个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形成闭式油路。传动静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的油液经第一散热器散热,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包括第一出油口,第一出油口与第一散热器的进油口连通,第一散热器的出油口与油箱的回油口连通。液压泵内集成有补油泵,补油泵通过补油管路与油箱连通,补油管路的进油口设于油箱的回油口的一侧,将油箱中温度最低的油液吸入补油泵补油,有效避免液压泵的密封件老化,提高容积效率。积效率。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静液压传动系统在各种工程机械车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装载机的静液压传动系统中,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中进行循环工作,在循环工作过程中泄漏的液压油、静液压系统补油泵供给主管路系统以外的溢流液压油、液压马达冲洗阀溢流的液压油均通过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和液压马达的壳体回油油路回到油箱。在上述工作过程中,各个液压元件的壳体回油均通过胶管与油箱直接相连,从壳体回油油路回油箱的液压油,由液压泵中集成的补油齿轮泵给系统补充,补油泵从油箱中吸油。
[0003]静液压系统在长时间工作后会导致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中的油温很高,壳体回油油路中的液压油流回油箱,补油泵又从油箱中补充油液对液压泵的壳体进行降温,由于此时油箱中的油液温度已经很高,效果甚微,容易造成液压泵中的密封件老化加速,同时导致液压泵泄漏量加大,容积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能对液压泵的壳体进行有效散热,避免液压泵的密封件老化,提高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传动静液压系统,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至少一个液压马达,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液压马达之间形成闭式油路;其中,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所述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的油液经所述第一散热器散热,所述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包括第一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的出油口与油箱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内集成有补油泵,所述补油泵通过补油管路与所述油箱连通,所述补油管路的进油口设于所述油箱的回油口的一侧。
[0007]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所述第一出油口还与旁通油路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油路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0008]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旁通油路上设有背压阀,所述背压阀的设定压力低于所述液压泵的壳体的最大耐压压力。
[0009]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所述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所述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的部分回油油液通过第二散热器散热。
[0010]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液压马达的
壳体回油油路包括第一进油口和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与所述油箱连通。
[0011]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液压马达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散热器的出油口设置有分流管路,所述第二散热器通过所述分流管路分别向两个所述液压马达的壳体回油油路供油。
[0012]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分流管路还与所述油箱连通。
[0013]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油箱内设置有回油滤芯,经所述分流管路进入所述油箱的油液通过所述回油滤芯过滤。
[0014]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和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共用一个所述油箱。
[0015]作为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工程机械车辆为装载机。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液压系统包括传动静液压系统,传动静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形成闭式油路。通过在传动静液压系统中设置第一散热器,液压泵的壳体回油油路的油液经第一散热器散热,经第一散热器冷却后的油液经油箱的回油口流回到油箱,将补油泵通过补油管路与油箱连通,补油管路的进油口设于油箱的回油口的一侧,即靠近油箱的回油口设置,此处的油液为经过第一散热器冷却后的油液,温度最低,将油箱中温度最低的油液吸入补油泵,为整个传动静液压系统的工作油路补油,使得工作油路中的液压油控制在合理温度范围内,从而有效避免液压泵的壳体油温过高造成密封件老化,避免液压泵的泄漏量增大,提高了液压泵的容积效率,同时提高了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机械车辆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油箱和分流管路连接的剖视图。
[0021]图中:
[0022]100、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200、第二散热器;
[0023]1、液压泵;11、第一出油口;12、补油泵;
[0024]2、液压马达;201、第一进油口;202、第二出油口;203、冲洗阀;
[0025]21、第一液压马达; 22、第二液压马达;
[0026]3、第一散热器; 31、第一连接管路; 32、第二连接管路;
[0027]4、分流管路;41、第一分流支管;42、第二分流支管;
[0028]5、旁通油路;51、背压阀;
[0029]6、补油管路;
[0030]7、油箱;71、回油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和“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液压系统包括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100和传动静液压系统,传动静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和至少一个液压马达2,液压泵1和液压马达2之间形成闭式油路;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100的部分回油油液通过第二散热器200散热,其余回油油液流回油箱7。工作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传动静液压系统,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泵(1)和至少一个液压马达(2),所述液压泵(1)和所述液压马达(2)之间形成闭式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散热器(3),所述液压泵(1)的壳体回油油路的油液经所述第一散热器(3)散热,所述液压泵(1)的壳体回油油路包括第一出油口(11),所述第一出油口(11)与所述第一散热器(3)的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一散热器(3)的出油口与油箱(7)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液压泵(1)内集成有补油泵(12),所述补油泵(12)通过补油管路(6)与所述油箱(7)连通,所述补油管路(6)的进油口设于所述油箱(7)的回油口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静液压系统还包括旁通油路(5),所述第一出油口(11)还与旁通油路(5)的进油口连通,所述旁通油路(5)的出油口与所述油箱(7)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油路(5)上设有背压阀(51),所述背压阀(51)的设定压力低于所述液压泵(1)的壳体的最大耐压压力。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液压系统(100),所述工作装置、转向装置及制动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兆虎董立队朱博迟峰王永刘淑强王学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