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培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319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4
细胞培养系统具备第1泵以及第1细胞培养容器和第2细胞培养容器。第1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第2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相对于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独立的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和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与第1泵流体连接。第1泵流体连接。第1泵流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细胞培养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胞培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79793号)中公开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将在多孔质膜上接种了肠道上皮细胞的细胞培养容器配置于厌氧腔室内,对该肠道上皮细胞和培养基中含有的细菌进行共培养。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79793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适合于在各种条件下进行细胞培养且作为其结果针对每个细胞培养容器进行细胞状态、培养基成分的比较分析的系统的设计,未充分地进行研究。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针对每个细胞培养容器的比较分析的细胞培养系统。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细胞培养系统具备第1泵以及第1细胞培养容器和第2细胞培养容器。第1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第2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相对于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独立的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和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与第1泵流体连接。
[001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细胞培养系统,能够进行针对每个细胞培养容器的比较分析。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细胞培养系统100的立体图。
[0014]图2是底座10的剖视图。
[0015]图3是细胞培养容器20的剖视图。/>[0016]图4是安装于底座10的状态的支架40的立体图。
[0017]图5是腔室装置200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且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
[0019](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系统的结构)
[0020]以下对实施方式的细胞培养系统(以下记为“细胞培养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1]图1是细胞培养系统100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细胞培养系统100具有底座10、独立的多个细胞培养容器20、多个培养基容器30a和培养基容器30b、支架40、多个管50a和管50b、泵60以及多个引线70a(未图示)和引线70b(未图示)。此外,在图1中仅示出了两对管50a和管50b。细胞培养系统100还具有控制器80(参照图5)、跨上皮电阻测量装置90(参照图5)和腔室装置200(参照图5)。底座10的数量、支架40的数量和泵60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
[0022]培养基容器30a的数量和培养基容器30b的数量、管50a的数量和管50b的数量以及引线70a的数量和引线70b的数量等于细胞培养容器20的数量。在图1的例子中,每一个底座10的细胞培养容器20的数量为三个。不过,在图1中,仅示出了一对管50a和管50b。
[0023]底座10具有主体11、配线基板12、弹簧13和球14。主体11具有上表面和底面。主体11的底面是主体11的上表面的相反面。在主体11形成有凹部11a。在凹部11a中,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主体11的底面侧凹陷。凹部11a沿着底座10(主体11)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4]在主体11形成有孔11b和孔11c。在孔11b中,主体11的上表面向主体11的底面侧凹陷。孔11c形成为与主体11的内部空间连通。
[0025]图2是底座10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主体11的内部空间配置有配线基板12。虽未图示,但配线基板12形成有配线12a。配线基板12具有多个突出电极12b和多个突出电极12c。突出电极12b的数量和突出电极12c的数量等于细胞培养容器20的数量。突出电极12b的一端和突出电极12c的一端电连接于配线12a。突出电极12b的另一端和突出电极12c的另一端从凹部11a的底面突出。
[0026]球14安装于弹簧13的顶端。弹簧13以安装于顶端的球14从凹部11a的侧面突出的方式埋设于底座10。
[0027]图3是细胞培养容器20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细胞培养容器20具有容器主体21、插入式细胞培养器22、盖构件23、盖构件24、以及电极25a和电极25b。
[0028]在容器主体21的内部储存有第1培养基26。容器主体21具有上壁21a、底壁21b和侧壁21c。优选的是,容器主体21由树脂材料形成。
[0029]在上壁21a形成有开口21aa。开口21aa沿着厚度方向贯通上壁21a。此外,上壁21a也可以与底壁21b和侧壁21c分体地形成。
[0030]底壁21b与上壁21a隔开间隔地相对。在底壁21b埋设有电极21ba和电极21bb。电极21ba和电极21bb电连接于第1培养基26。电极21ba和电极21bb从底壁21b的外表面暴露。在将容器主体21配置于凹部11a内时,电极21ba和电极21bb分别电连接于突出电极12b和突出电极12c。
[0031]侧壁21c与上壁21a和底壁21b相连。在侧壁21c的外表面形成有凹部21ca。凹部21ca形成于在将容器主体21配置于凹部11a内时与球14相对的位置。
[0032]插入式细胞培养器22具有筒状部22a和透氧性的隔膜22b。筒状部22a的下端侧由隔膜22b封闭。筒状部22a的上端侧由盖构件23封闭。盖构件23能够从筒状部22a拆下。
[0033]在筒状部22a的内部储存有第2培养基27。第2培养基27的溶解氧浓度比第1培养基26的溶解氧浓度低。即,第1培养基26是需氧培养基,第2培养基27是厌氧培养基。第2培养基27例如含有厌氧性细菌。
[0034]筒状部22a以其下端侧位于容器主体21的内部的方式插入于开口21aa。由此将插入式细胞培养器22安装于容器主体21。插入式细胞培养器22能够从容器主体21拆下。
[0035]隔膜22b例如为聚碳酸酯制的径迹蚀刻膜。隔膜22b具有第1主面22ba和第2主面22bb。第1主面22ba朝向容器主体21的内部侧。第2主面22bb朝向筒状部22a的内部侧。第2主面22bb是第1主面22ba的相反面。
[0036]在第2主面22bb上培养细胞。该细胞例如为在第2主面22bb上形成紧密连接(紧密结合)的肠道上皮细胞。作为该细胞的具体例,能举出Caco

2细胞。经由隔膜22b向该细胞供给第1培养基26中的氧。
[0037]盖构件24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容器主体21。由此防止插入式细胞培养器22从容器主体21脱落的情况。此外,在盖构件24形成有开口,盖构件23的上表面从该开口暴露。
[0038]电极25a和电极25b插入于盖构件23。电极25a的一端和电极25b的一端电连接于第2培养基27。电极25a的另一端和电极25b的另一端从盖构件23暴露。
[0039]细胞培养容器20能够拆装地安装于底座10。更具体而言,细胞培养容器20通过将容器主体21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具备:第1泵;以及第1细胞培养容器和第2细胞培养容器,所述第1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所述第2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独立的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所述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和所述第2培养基循环流路与所述第1泵流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还具备第1底座,所述第1细胞培养容器和所述第2细胞培养容器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第1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还具备:第2泵;以及第3细胞培养容器和第4细胞培养容器,所述第3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第3培养基循环流路,所述第4细胞培养容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3培养基循环流路独立的第4培养基循环流路,所述第3培养基循环流路和所述第4培养基循环流路与所述第2泵流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还具备第2底座,所述第3细胞培养容器和所述第4细胞培养容器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第2底座。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1培养基循环流路与培养基供给容器和培养基回收容器流体连接,所述细胞培养系统还具备对所述培养基供给容器和所述培养基回收容器进行支承的支架,所述支架能够拆装地安装于所述第1底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1细胞培养容器包括透氧性的隔膜,所述隔膜配置于所述第1细胞培养容器内,将供第1培养基储存的第1储存部和供溶解氧浓度比所述第1培养基的溶解氧浓度低的第2培养基储存的第2储存部分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第1细胞培养容器具有:容器主体;插入式细胞培养器,其包括筒状部,在底面配置有所述隔膜;以及盖构件,其用于将所述容器主体密封,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形成有开口的上壁、与所述上壁隔开间隔地相对的底壁、以及与所述上壁和所述底壁相连的侧壁,所述筒状部的第1端由所述隔膜封闭,
所述筒状部的第2端由所述盖构件封闭,所述筒状部以所述筒状部的所述第1端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的方式插入于所述上壁的所述开口,所述第1培养基储存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部,所述第2培养基储存于所述筒状部的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胞培养系统,其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还具备:第1管和第2管;以及培养基供给容器和培养基回收容器,所述第1管的第1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丰之田窪健二井上统宏米田恭子大久保智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