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90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属于气体探测器技术领域,该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板、多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和探测器气室,多个所述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拼接固定在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上端面,整个探测器通过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下端面固定在探测器气室内,从而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气体探测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探测器能够通过多个小面积探测器拼接成大面积探测器,避免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困难的问题,并且保持大面积探测器与小面积探测器性能基本相同。本相同。本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探测器
,具体为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

技术介绍

[0002]微结构探测器与之前传统的探测器相比,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好的增益均匀性、耐辐射并能够长时间在高增益环境中稳定工作等优点,在缪子成像、中子照相、医学成像、宇宙空间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0003]对于微结构气体探测器而言,通常会将探测器读出电路板制作为足够大(例如有效面积10cm*10cm时,总面积大于20cm*20cm),以便承担探测器雪崩级丝网拉力(大于15N/cm),防止探测器读出电路板过大的拉力产生形变影响雪崩区厚度,致使雪崩级丝网与探测器读出电路板之间间距不能保证各处相等,影响探测器性能。但是,探测器制作难度随有效区面积的增加而上升,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的微结构气体探测器,以解决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能够通过多个小面积探测器拼接成大面积探测器,避免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困难的问题,并且保持大面积探测器与小面积探测器性能基本相同。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板、多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和探测器气室,多个所述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拼接固定在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上端面,整个探测器通过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下端面固定在探测器气室内,从而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气体探测器。
[0007]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每个所述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包括探测器读出电路板、支撑框、探测器雪崩极丝网和探测器漂移极,它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固定,其中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位于最下层,所述探测器漂移极位于最上层。
[0008]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每个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的下端面通过绝缘环氧树脂胶粘连固定在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上端面。
[0009]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的上端面包括探测器有效区和位于所述探测器有效区外围的探测器外边框,所述探测器外边框的宽度范围为。
[0010]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所述支撑框覆盖在所述探测器外边框上,所述探测器雪崩极丝网固定在所述支撑框的上端面。
[0011]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所述支撑框是由一层设定厚度的感光膜制成,其宽度与所述探测器外边框的宽度相同。
[0012]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所述探测器漂移极位于所述探测
器雪崩极丝网的上端面,所述探测器漂移极的四个角通过漂移极支柱与所述探测器底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如上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的下端面焊接有连接器,用于探测器信号的读出。
[0014]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小面积探测器拼接成大面积探测器,避免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困难的问题,并且保持大面积探测器与小面积探测器性能基本相同,对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结构正视图;
[0017]图2为图1所述气体探测器的结构仰视图;
[0018]图3为图2中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

探测器底板、2

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3

探测器气室、21

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2

支撑框、23

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4

探测器漂移极、25

漂移极支柱、211探测器有效区、212

探测器外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0021]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探测器制作难度随面积的增加而上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该探测器读出电路板面积与探测器有效区面积相似,通过将多个小面积的探测器拼接成有效区域面积更大的探测器,从而避免大面积探测器制作困难的问题,并且保持大面积探测器与小面积探测器性能基本相同。
[0022]图1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板1和多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多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拼接固定在探测器底板1的上端面,整个探测器通过探测器底板1的下端面固定在探测器气室3内,从而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气体探测器。
[0023]每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包括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支撑框22、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3和探测器漂移极24,它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固定,其中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位于最下层,探测器漂移极24位于最上层,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的下端面通过绝缘的环氧树脂胶粘连固定在探测器底板1的上端面。
[0024]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的上端面包括探测器有效区211和位于探测器有效区外围的探测器外边框212。本实施例中,探测器外边框212的宽度为5mm。例如,窄边框探测器的有效区面积为10cm*10cm,探测器读出电路板的全部面积最小可到10.5cm*10.5cm,能够通过至少4个这样的小面积探测器拼接成有效面积大于20cm*20cm的大面积探测器。
[0025]支撑框22覆盖在探测器外边框212上,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3固定在支撑框22的上端面。支撑框22是由一层设定厚度的感光膜制成,其宽度与探测器外边框212的宽度相同。支撑框22作为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3的支撑,防止丝网拉力泄露,造成探测器性能下降。
[0026]探测器漂移极24位于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3的上方,探测器漂移极24的四个角通过
漂移极支柱25与探测器底板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0027]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的下端面焊接有连接器,用于探测器信号的读出。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探测器上不设置任何定位孔。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S1、绘制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的读出电路板的电路图,探测器外边框的宽度为5mm;
[0031]S2、制作探测器雪崩极丝网;
[0032]S3、在探测器读出电路板的下端面信号读出放置处焊接连接器;
[0033]S4、使用绝缘的环氧树脂胶将每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固定在探测器底板的上端面;
[0034]S5、将探测器气室固定在探测器底板的下端面;
[0035]S6、对整个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进行性能测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底板(1)和多个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多个所述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拼接固定在所述探测器底板(1)的上端面,整个探测器通过所述探测器底板(1)的下端面固定在探测器气室(3)内,从而形成一个大面积的气体探测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窄边框小面积探测器模块(2)包括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支撑框(22)、探测器雪崩极丝网(23)和探测器漂移极(24),它们自下而上依次层叠固定,其中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位于最下层,所述探测器漂移极(24)位于最上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的下端面通过绝缘环氧树脂胶粘连固定在所述探测器底板(1)的上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窄边框微结构气体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读出电路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沛玉李笑梅孙鹏飞胡守扬宋金兴周静陈雷智宇赵明锐贾世海卢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