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81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加固技术领域,其中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包括夹具、张拉滑轨、张拉支座、张拉锚板、固定锚板和碳纤维板,夹具包括压板和底板,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碳纤维板的曲面槽,曲面槽的槽底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内凹弧形面和第一水平面;压板的下端具有与曲面槽的槽底相适配的随形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通过在曲面槽和压板的下端设置内凹弧形面且在内凹弧形面的前段采用直线坡度过度,保证了碳纤维板不会被压板和底板配合导致的切口效应剪断,且夹具可以轻松拆卸,实现了大力值张拉,所需张拉空间小。张拉空间小。张拉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加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方案中普遍采用的预应力碳纤维板的施工工艺都是将碳纤维板上施加的载荷集中在两端的锚具上,结构胶主要起到粘贴固定作用,并没有参与到载荷传递中,无法将所施加载荷有效传递到被加固基体上,一旦锚具受动载、疲劳等作用而失效,整个预应力碳纤维板系统就会失效。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710888078.5中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可拆卸锚具,包括可拆卸锚具、滑道、张拉支座、锚板和碳纤维板,滑道安装在最底部,可拆卸锚具安装在滑道的上部另一部分从上到下依次为张拉支座、锚板、碳纤维板;可拆卸锚具分为顶头、压盖、楔块、底座、柱销五部分,顶头的一端与压盖的侧面相连,另一端连接在张拉支座的侧面楔块安装在底座的上面。该锚具相比于固定式锚具有更低的成本优势,普适性更强;实现了张拉机具的重复使用,但是存在张拉机具繁琐,不能张拉超过150KN的大力值,且碳纤维板容易被夹具剪切破坏等缺点。
[0004]此外,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787709.3中公开了一种可拆卸预应力碳纤维板用于加固空心板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位放线;混凝土基面处理;锚栓安装;夹具单元安装;锚板预处理;碳纤维板安装;预应力张拉。但是该方法中所述的张拉机具较多,存在张拉方法过于繁琐、张拉时间较长、需要在被加固梁上大量植筋,破坏了被加固结构的强度等缺点。
[0005]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锚具结构复杂,对施工工人的熟练度和操作技巧要求较高,施工时长较长,施工效率低。为提高施工效率,通常技术人员会采用简化锚具或者缩减施工工序的方法,导致锚固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碳纤维板在夹持端被剪切破坏、张拉大力值不能拆卸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包括夹具、张拉滑轨、张拉支座、张拉锚板、固定锚板和碳纤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压板和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碳纤维板的曲面槽,所述曲面槽的槽底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内凹弧形面和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自前向后逐渐增高,所述内凹弧形面的上端面自前向后逐渐增高;所述压板的下端具有与所述曲面槽的槽底相适配的随形面,所述压板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压板的前端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碳纤维板夹紧在所述曲面槽内。
[0008]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
°‑
20
°

[0009]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张拉锚板位于所述张拉支座和所述碳纤维板之间,所述张拉锚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一侧连通有水平延伸的嵌合槽;所述张拉支座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在所述连接凸起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嵌合槽相适配的嵌合凸起。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嵌合槽的宽度沿其深度方向逐渐增大。
[0011]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张拉锚板与所述碳纤维板的张拉端借助结构胶粘接;所述固定锚板与所述碳纤维板的固定端借助结构胶粘接。
[0012]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固定锚板与所述碳纤维板之间设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的延伸率为2%

30%。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张拉滑轨包括:锚固板和滑槽板,所述锚固板连接在被加固构件的侧面;所述滑槽板与所述锚固板垂直连接,所述滑槽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底板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锚固板和滑槽板之间设有加固筋板。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通过在曲面槽和压板的下端设置内凹弧形面且在内凹弧形面的前段采用直线坡度过度,保证了碳纤维板不会被夹具所带来的切口效应剪断,且内凹弧形面设计增大了静摩擦力,保证了碳纤维板在夹具内部不会滑移锁死,在张拉完成后,夹具可以轻松拆卸;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边幅滑移”的张拉方案,可以充分利用被加固构件侧面空间用于放置张拉滑轨,解决了一般主动加固方案所需的张拉空间过大、只能加固构件的其中一段、不能对构件边缘裂缝进行修复等问题。在固定张拉滑轨时,可以针对性的挪动滑轨位置,可以进一步保证碳纤维板自由段和被加固构件完全平行,平行张拉进一步避免了碳纤维板弯折带来的切口效应。
[0016]还提供一种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确定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施工位置、完成基面处理、打孔植筋和碳纤维板裁剪;
[0018]S2、在碳纤维板端部锚板区域的正反面和固定锚板的锚板槽内涂满结构胶,安装固定端的碳纤维板、缓冲板和固定锚板;
[0019]S3、将张拉滑轨安装在被加固构件上,夹具安装至张拉滑轨内;
[0020]S4、安装张拉锚板和张拉支座,并将碳纤维板的端部固定在夹具中,并通过千斤顶完成张拉。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施工方法采用了上述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具有其所具备的所有的有益效果,提高了锚固系数,缩短了装配时间,满足了大力值的张拉需求,解决了碳纤维板放张失效的问题;同时改善了施工体验,使得施工过程更加便捷和人性化。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的俯视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的主视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张拉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张拉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张拉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端锚具布置图。
[0032]图中:1、被加固构件;2、张拉滑轨;21、滑槽板;22、锚固板;23、加固筋板;3、底板;31、曲面槽;4、压板;41、随形面;5、顶头;6、张拉支座;61、连接凸起;62、嵌合凸起;7、千斤顶;8、张拉锚板;81、连接孔;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包括夹具、张拉滑轨(2)、张拉支座(6)、张拉锚板(8)、固定锚板(11)和碳纤维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压板(4)和底板(3),所述底板(3)上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碳纤维板(9)的曲面槽(31),所述曲面槽(31)的槽底包括自前向后依次连接的第一倾斜面、内凹弧形面和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倾斜面自前向后逐渐增高,所述内凹弧形面的上端面自前向后逐渐增高;所述压板(4)的下端具有与所述曲面槽(31)的槽底相适配的随形面(41),所述压板(4)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底板(3)上,所述压板(4)的前端与所述底板(3)可拆卸连接用于将所述碳纤维板(9)夹紧在所述曲面槽(3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5
°‑
2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锚板(8)位于所述张拉支座(6)和所述碳纤维板(9)之间,所述张拉锚板(8)上开设有连接孔(81),所述连接孔(81)的一侧连通有水平延伸的嵌合槽(82);所述张拉支座(6)的下端设有向下延伸的连接凸起(61),所述连接凸起(61)与所述连接孔(81)相适配,在所述连接凸起(61)的一侧具有与所述嵌合槽(82)相适配的嵌合凸起(6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应力碳纤维板锚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槽(82)的宽度沿其深度方向逐渐增大。5.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仕刚黄鹏闫民杰张晓乐李风宁徐温张行方吴帅杨正心
申请(专利权)人: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