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77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背部的支撑杆与床发生触碰而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并发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包括底座、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以及头部支撑组件;底座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平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第二凹槽内,头部支撑组件设于平台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能够升降,灵活性高。灵活性高。灵活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

技术介绍

[0002]头盆环牵引技术为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段,头盆环牵引技术需要通过四枚颅骨钉将头环固定在患者颅骨上,并且通过四枚斯氏针将骨盆环固定于患者髂骨上,头环和骨盆环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支撑杆,通过支撑杆伸展达到松解软组织以及缓慢改善脊柱畸形的目的,其中两个支撑杆位于患者的背部。
[0003]对于接受头盆环牵引的患者,其坐、立、行走等常规动作受到较大挑战,尤其是卧床休息,现有技术采用的床无法避免患者背部的支撑杆接触床面,从而使患者容易触碰到骨盆上的斯氏针而引起剧烈的疼痛,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斯氏针钉道松动、伤口感染甚至发生髂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为患者增加病痛,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背部的支撑杆与床发生触碰而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并发症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包括底座、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以及头部支撑组件;底座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平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第二凹槽内,头部支撑组件设于平台上;
[0007]第一升降组件包括背部支撑板和第一齿轮组件,第一齿轮组件包括第一水平齿轮、第一竖直齿轮、第一调节杆、第一中间杆以及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背部支撑板,另一端设有空腔,第一中间杆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设于空腔内,第二端转动设于第一凹槽的底面,第一水平齿轮套设于第一中间杆的杆体上,第一竖直齿轮与第一水平齿轮垂直啮合,第一调节杆连接第一竖直齿轮。
[0008]进一步的,第一升降组件还包括手臂支撑板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主杆和活动杆,活动杆设于主杆的两端,主杆连接背部支撑板,活动杆连接手臂支撑板。
[0009]进一步的,主杆包括竖杆和横杆,竖杆的一端设于横杆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背部支撑板,两个活动杆分别设于横杆的两端。
[0010]进一步的,活动杆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支杆和第四支杆,第四支杆的一端连接手臂支撑板,另一端连接第三支杆的第一端,第三支杆的第二端设有空腔,横杆能够插入第三支杆的空腔内并在空腔内移动。
[0011]进一步的,第一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伸缩杆、第二固定板以及第二丝杠。
[0012]进一步的,第二固定板均设于底座上,第二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板体的螺纹孔,第二
丝杠穿过螺纹孔与伸缩杆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的,头部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第一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设于底座上,支撑架竖直设于第一调节组件上。
[0014]进一步的,头部支撑组件还包括头垫,头垫套设于支撑架上并能够沿支撑架竖直移动。
[0015]进一步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杆和两个第二支杆,第一支杆设于两个第二支杆之间,第二支杆连接第一调节组件,头垫套设于第一支杆上。
[0016]进一步的,第二升降组件包括下身支撑板和第二齿轮组件,第二齿轮组件设于第二凹槽内,下身支撑板设于第二齿轮组件上。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18](1)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第一升降组件用于支撑患者的上半身,第二升降组件用于支撑患者的下半身,头部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患者头部,从而使患者平躺于升降床上,并且,因第一升降组件与第二升降组件不接触,可使安装于患者身上的骨盆环位于第一升降组件与第二升降组件的间隙中,保证患者能够平躺的同时还可避免骨盆环接触第一升降组件或者第二升降组件而增加患者痛苦。
[0019](2)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通过连接组件使手臂支撑板与背部支撑板的间距变化以适应不同肩宽的患者,提高患者舒适度;此外,因竖杆和第四支杆均设于横杆上,使背部支撑板与手臂支撑板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从而实现背部支撑板与手臂支撑板的同步升降,便于对患者上身进行整体的高度调节。
[0020](3)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背部支撑板由第一齿轮组件进行升降,下身支撑板由第二齿轮组件进行升降,通过第一齿轮组件和第二齿轮组件分别对患者上身、下身进行升降,有利于提高升降床的灵活性,可依据患者需求对上身或者下身进行单独升降,提高患者舒适度。
[0021]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2]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头部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第一升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主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的背部支撑板与第一齿轮组件的连接关系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
底座;11

第一凹槽;12

第二凹槽;13

第三凹槽;14

第一通孔;15

第二通孔;2

第一升降组件;21

背部支撑板;22

手臂支撑板;23

连接组件;231

主杆;2311

竖杆;2312

横杆;232

活动杆;2321

第三支杆;2322

第四支杆;24

第二调节组件;241

第二滑轨;242

伸缩杆;2421

外套管;2422

内杆;243

第二固定板;244

第二丝杠;25

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升降组件(2)、第二升降组件(3)以及头部支撑组件(4);所述底座(1)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平台(16);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所述头部支撑组件(4)设于所述平台(16)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包括背部支撑板(21)和第一齿轮组件(25),所述第一齿轮组件(25)包括第一水平齿轮(251)、第一竖直齿轮(252)、第一调节杆(253)、第一中间杆(254)以及第一连接杆(255),所述第一连接杆(255)的一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另一端设有空腔,所述第一中间杆(254)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设于所述空腔内,第二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面,所述第一水平齿轮(251)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杆(254)的杆体上,所述第一竖直齿轮(252)与所述第一水平齿轮(251)垂直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杆(253)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齿轮(2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还包括手臂支撑板(22)和连接组件(23),所述连接组件(23)包括主杆(231)和活动杆(232),所述活动杆(232)设于所述主杆(231)的两端,所述主杆(231)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所述活动杆(232)连接所述手臂支撑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31)包括竖杆(2311)和横杆(2312),所述竖杆(2311)的一端设于所述横杆(231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两个所述活动杆(232)分别设于所述横杆(2312)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3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支杆(2321)和第四支杆(2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强孙卓然李危石曾岩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