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
技术介绍
[0002]头盆环牵引技术为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段,头盆环牵引技术需要通过四枚颅骨钉将头环固定在患者颅骨上,并且通过四枚斯氏针将骨盆环固定于患者髂骨上,头环和骨盆环之间设有能够伸缩的支撑杆,通过支撑杆伸展达到松解软组织以及缓慢改善脊柱畸形的目的,其中两个支撑杆位于患者的背部。
[0003]对于接受头盆环牵引的患者,其坐、立、行走等常规动作受到较大挑战,尤其是卧床休息,现有技术采用的床无法避免患者背部的支撑杆接触床面,从而使患者容易触碰到骨盆上的斯氏针而引起剧烈的疼痛,久而久之容易出现斯氏针钉道松动、伤口感染甚至发生髂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不仅为患者增加病痛,还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背部的支撑杆与床发生触碰而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并发症的问题。
[0005]本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升降组件(2)、第二升降组件(3)以及头部支撑组件(4);所述底座(1)的本体上设有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和平台(16);所述第二升降组件(3)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2)内,所述头部支撑组件(4)设于所述平台(16)上;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包括背部支撑板(21)和第一齿轮组件(25),所述第一齿轮组件(25)包括第一水平齿轮(251)、第一竖直齿轮(252)、第一调节杆(253)、第一中间杆(254)以及第一连接杆(255),所述第一连接杆(255)的一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另一端设有空腔,所述第一中间杆(254)的第一端通过螺纹设于所述空腔内,第二端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底面,所述第一水平齿轮(251)套设于所述第一中间杆(254)的杆体上,所述第一竖直齿轮(252)与所述第一水平齿轮(251)垂直啮合,所述第一调节杆(253)连接所述第一竖直齿轮(2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2)还包括手臂支撑板(22)和连接组件(23),所述连接组件(23)包括主杆(231)和活动杆(232),所述活动杆(232)设于所述主杆(231)的两端,所述主杆(231)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所述活动杆(232)连接所述手臂支撑板(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231)包括竖杆(2311)和横杆(2312),所述竖杆(2311)的一端设于所述横杆(2312)的中间位置,另一端连接所述背部支撑板(21),两个所述活动杆(232)分别设于所述横杆(2312)的两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头盆环牵引患者的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232)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三支杆(2321)和第四支杆(23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强,孙卓然,李危石,曾岩,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