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包括阀体和自动推动机构,阀体包括壳体、滑芯、堵头、过流套和滑套,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壳体的侧壁设有溢流口和进液口,并与滑芯相对应,滑芯设于壳体内,并与自动推动机构连接,堵头的一端与滑芯连接,滑套套设在堵头的外侧,过流套套设在滑套外侧,壳体套设在过流套的外侧,过流套和滑套的侧壁均开设有流通孔,滑套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滑套的底端与第一通孔相对应,堵头的底端与第二通孔相对应,滑芯、流通孔与溢流口相对应。当阀体关闭时,阀体内的液体或气体可以通过流通孔后流动至溢流口流出,便于残留液体或气体经溢流口流出后回收,避免了残留物直接流出造成环境污染。污染。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液体输送控制阀,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印刷机供墨装置由泵送装置将油墨桶内的油墨泵送到油墨盘内,再将油墨回流到油墨桶内循环,如申请号为201621078130.8公开了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一种印刷机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油墨盘、泵送装置和回流装置,所述泵送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墨桶连通,所述泵送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墨盘连通,所述回流装置的进油口与所述油墨盘连通,所述回流装置的出油口与所述油墨桶连通,所述回流装置包括回流管、排气管...”,提到的泵送装置,这类泵送装置在使用时,尤其是刚开始启动时,容易出现液体即油墨喷射、飞溅现象;且自身残留的液体或气体经排气管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包括阀体和自动推动机构,阀体包括壳体、滑芯、堵头、过流套和滑套,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壳体的侧壁设有溢流口和进液口,溢流口位于进液口的一侧,并与滑芯相对应,滑芯设于壳体内,并与自动推动机构连接,堵头的一端与滑芯连接,滑套套设在堵头的外侧,过流套套设在滑套外侧,壳体套设在过流套的外侧,过流套和滑套的侧壁均开设有流通孔,滑套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滑套的底端与第一通孔相对应,堵头的底端与第二通孔相对应,进液口位于过流套的外侧,滑芯、流通孔与溢流口相对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溢流口,因此,当自动推动机构带动阀体关闭时,阀体内的液体或气体可以通过流通孔后流动至溢流口流出,便于残留液体或气体经溢流口流出后回收,避免了残留物直接流出造成环境污染。通过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堵头与滑套的连接配合,实现了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逐级打开,实现阀体打开时的流量控制,避免阀体刚打开时流量过大,避免了液体造成飞溅。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套内设有限位孔,限位孔处的孔径小于堵头底端的外径,堵头底端的外径与第一通孔的内径一致。由此,通过设有限位孔,可以对堵头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堵头作用在滑套上,便于堵头能够拉动滑套移动。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还包括弹簧,过流套的内部设有安装孔和容置腔,滑套的上部与安装孔的内侧壁相配合,容置腔的孔径大于安装孔的孔径,弹簧设于容置腔内,滑套下部外侧设有限位块,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抵接,另一端与容置腔的底部相抵接,限位块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内径。由此,通过设有容置腔,便于液体能够通过溶质腔与滑套上的连通孔连通,同时方便弹簧的安装。通过设有弹簧,方
便滑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套的底端与大孔相配合。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还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一端与自动推动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滑芯相连接。由此,通过设有连接头,可以方便自动推动机构与滑芯的连接。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上外壳和下外壳,上外壳的底端套设在下外壳的顶端,上外壳与下外壳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溢流口设于上外壳的侧壁,进液口设于下外壳的侧壁。由此,通过设有上外壳和下外壳,可以方便壳体内各结构的安装配合。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堵头与第二通孔配合处设有第三密封圈,滑套与第一通孔配合处设有第四密封圈。由此,通过设有第三密封圈和第四密封圈,可以方便相应处的密封。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外壳内设有安装孔,滑芯设于安装孔内,滑芯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内壁紧贴,安装孔的底端为锥形孔,锥形孔的上端与安装孔连接,锥形孔的上端内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等,且小于锥形孔的下端的内径。由此,当滑芯的底端向下移动至锥形孔处时,可以使得流通孔与锥形孔相连通,从而方便阀体内的液体通过溢流口流出。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滑套上设有纵向通孔,纵向通孔与流通孔相连通,锥形孔与纵向通孔连通。由此,通过设有纵向通孔,可以方便流通孔与锥形孔的连通,即方便与溢流口的连通。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处于一级流量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处于二级流量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参照图1~图2。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包括阀体1和自动推动机构2,阀体1包括壳体11、滑芯12、堵头13、过流套14和滑套15,壳体11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11,壳体11的侧壁设有溢流口16和进液口17,溢流口16位于进液口17的一侧,并与滑芯12相对应,滑芯12设于壳体11内,并与自动推动机构2连接,堵头13的一端与滑芯12连接,滑套15套设在堵头13的外侧,过流套14套设在滑套15外侧,壳体11套设在过流套14的外侧,过流套14和滑套15的侧壁均开设有流通孔3,滑套15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151,滑套15的底端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堵头13的底端与第二通孔151相对应,进液口17位于过流套14的外侧,滑芯12与溢流口16相对应。其中,自动推动机构2为现有技术中可以推动外接连接结构前后移动的缸体,或者其他动力提供结构。
[0019]由于过流套14和滑套15的侧壁均开设有流通孔3,因此由进液口17进入的液体依次经过过流套14和滑套15上的流通孔3流入到阀体1内。
[0020]当阀门关闭时,即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51均处于关闭时,阀体1内的液体可以从阀体1上的溢流口16处流出。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溢流口16处外接收集装置,便于阀体1内流出液体的收集,避免了向外流出后污染环境。
[0021]壳体11包括上外壳112和下外壳113,上外壳112的底端套设在下外壳113的顶端,上外壳112与下外壳113配合处设有第一密封圈6,溢流口16设于上外壳112的侧壁,进液口17设于下外壳113的侧壁。
[0022]滑芯12的两端外径较大,与上外壳112内的安装孔的内壁相接触;滑芯12的中部外径较小。当滑芯12被向下推动时,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被封闭;进液口17内流入的液体通过流通孔3流动至溢流口流出。当阀体1需要打开时,自动推动机构2向上拉动滑芯12,使得滑芯12拉动堵头13向上移动。
[0023]滑套15内设有限位孔152,限位孔152处的孔径小于堵头13底端的外径,堵头13底端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径一致。
[0024]本技术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和自动推动机构(2),所述阀体(1)包括壳体(11)、滑芯(12)、堵头(13)、过流套(14)和滑套(15),所述壳体(11)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壳体(11)的侧壁设有溢流口(16)和进液口(17),所述溢流口(16)位于进液口(17)的一侧,并与滑芯(12)相对应,所述滑芯(12)设于壳体(11)内,并与自动推动机构(2)连接,所述堵头(13)的一端与滑芯(12)连接,所述滑套(15)套设在堵头(13)的外侧,所述过流套(14)套设在滑套(15)外侧,所述壳体(11)套设在过流套(14)的外侧,所述过流套(14)和滑套(15)的侧壁均开设有流通孔(3),所述滑套(15)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151),所述滑套(15)的底端与第一通孔(111)相对应,所述堵头(13)的底端与第二通孔(151)相对应,所述进液口(17)位于过流套(14)的外侧,所述滑芯(12)、流通孔与溢流口(16)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套(15)内设有限位孔(152),所述限位孔(152)处的孔径小于堵头(13)底端的外径,所述堵头(13)底端的外径与第一通孔(111)的内径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溢流作用的两级流量自动开关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4),所述过流套(14)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41)和容置腔(142),所述滑套(15)的上部与第一安装孔(141)的内侧壁相配合,所述容置腔(142)的孔径大于第一安装孔(141)的孔径,所述弹簧(4)设于容置腔(142)内,所述滑套(15)下部外侧设有限位块(153),所述弹簧(4)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一联,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尔托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