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包括围绕在建筑外的外架,外架由若干横杆、纵杆和立杆连接构成,外架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上铺设有第一供水主管,第一供水主管靠近外侧立杆,第一供水主管上连接有若干向外延伸的第一供水支管,第一供水支管每隔一根立杆间隔设置,第一供水支管的末端固定有第一喷淋头,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与施工水管连接,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一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架防扬尘装置通过在外架的外侧安装喷淋头,可以对施工楼层外侧上空的灰尘进行进一步抑制,降尘效果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工现场的扬尘。工现场的扬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
[0003]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被人体吸入后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在高层进行建筑施工时产生的粉尘危害范围广,为了避免日常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灰尘,现有技术通过在围墙上安装喷淋,但外围的空气中还是会弥漫大量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包括围绕在建筑外的外架,外架由若干横杆、纵杆和立杆连接构成,外架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上铺设有第一供水主管,第一供水主管靠近外侧立杆,第一供水主管上连接有若干向外延伸的第一供水支管,第一供水支管每隔一根立杆间隔设置,第一供水支管的末端固定有第一喷淋头,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与施工水管连接,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一阀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架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上铺设有第二供水主管,第二供水主管靠近内侧立杆,第二供水主管上连接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第二供水支管,第二供水支管每隔一根立杆间隔设置,且第二供水支管与所述第一供水主管交替排布,第二供水支管的末端固定有第二喷淋头,第二供水主管的首端与施工水管连接,第二供水主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二阀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头水平向外设置,第一供水支管的末端分别斜向左和斜向右设置有第三喷淋头。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喷淋头水平向内设置,第二供水支管的末端分别斜向上和斜向下设置有第四喷淋头。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外架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扬尘监测器,所述施工楼层设置有多个第二扬尘监测器,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均为电磁阀,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扬尘监测器、第二扬尘监测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电连接。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外架防扬尘装置通过在外架的外侧安装喷淋头,可以对施工楼层外侧上空的灰尘进行进一步抑制,降尘效果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正面结构视图。
[0013]附图标记为:外架1、横杆11、纵杆12、立杆13、第一供水主管2、第一供水支管21、第一喷淋头22、第一阀门23、第三喷淋头24、第一扬尘监测器25、施工水管3、第二供水主管4、第二供水支管41、第二喷淋头42、第二阀门43、第四喷淋头44、第二扬尘监测器45。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
‑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15]见图1
‑
2,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包括围绕在建筑外的外架1,外架1由若干横杆11、纵杆12和立杆13连接构成,外架1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11上铺设有第一供水主管2,第一供水主管2靠近外侧立杆13,第一供水主管2上连接有若干向外延伸的第一供水支管21,第一供水支管21每隔一根立杆13间隔设置,第一供水支管21的末端固定有第一喷淋头22,第一供水主管2的首端与施工水管3连接,第一供水主管2的首端设置有第一阀门23。
[0016]本技术的外架1防扬尘装置通过在外架1的外侧安装喷淋头,可以对施工楼层外侧上空的灰尘进行进一步抑制,降尘效果好,可以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扬尘。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架1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11上铺设有第二供水主管4,第二供水主管4靠近内侧立杆13,第二供水主管4上连接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第二供水支管41,第二供水支管41每隔一根立杆13间隔设置,且第二供水支管41与所述第一供水主管2交替排布,第二供水支管41的末端固定有第二喷淋头42,第二供水主管4的首端与施工水管3连接,第二供水主管4的首端设置有第二阀门43。通过设置第二喷淋头42,可以对施工楼层的内部进行喷雾降尘作业。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喷淋头22水平向外设置,第一供水支管21的末端分别斜向左和斜向右设置有第三喷淋头24。第三喷淋头24的设置可以扩大施工楼层外侧的喷淋范围,喷淋降尘效果好。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喷淋头42水平向内设置,第二供水支管41的末端分别斜向上和斜向下设置有第四喷淋头44。第四喷淋头44的设置可以扩大施工楼层内部的喷淋范围,喷淋降尘效果好。
[002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外架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第一扬尘监测器25,所述施工楼层设置有多个第二扬尘监测器45,所述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43均为电磁阀,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扬尘监测器25、第二扬尘监测器45、第一阀门23、第二阀门43电连接。第一扬尘监测器25和第一阀门23的设置可以实现施工楼层外侧扬尘过多时的自动喷淋;第二扬尘监测器45和第二阀门43的设置可以实现施工楼层内部扬尘过多时的自动喷淋。
[0021]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包括围绕在建筑外的外架,外架由若干横杆、纵杆和立杆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外架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上铺设有第一供水主管,第一供水主管靠近外侧立杆,第一供水主管上连接有若干向外延伸的第一供水支管,第一供水支管每隔一根立杆间隔设置,第一供水支管的末端固定有第一喷淋头,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与施工水管连接,第一供水主管的首端设置有第一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架防扬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架对应施工楼层的横杆上铺设有第二供水主管,第二供水主管靠近内侧立杆,第二供水主管上连接有若干向内延伸的第二供水支管,第二供水支管每隔一根立杆间隔设置,且第二供水支管与所述第一供水主管交替排布,第二供水支管的末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焕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裕欣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