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477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成第一沉淀区、吸附区、第二沉淀区和微滤区,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右侧边设有养殖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所述吸附区的右侧边设有第二进水口;所述吸附区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微滤区的右侧边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微滤区的上部设有用于过滤的微滤机,所述微滤区的左侧边设有第一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减少废物排放,降低对环境污染,以达到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投饲产生的代谢物、残饵有机物及氨氮等无机物已成为新的污染源,使有限的养殖水源日益减少,制约了养殖业进一步发展。为此人们开始探寻循环水养殖模式,目前,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好氧生物絮凝吸附工艺、生物絮凝

氧化处理工艺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利用絮凝动力学原理,通过引入适当大粒径的絮状颗粒物,利用大表面积对细微颗粒物质的絮凝吸附作用提高絮体的沉降速度,减少污水的沉淀时间同时,絮体又通过接触凝聚的原理,吸附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悬浮固体,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利用絮凝动力学原理进行去污存在结构复杂,水处理的成本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其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通过隔板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成第一沉淀区、吸附区、第二沉淀区和微滤区,
[0008]所述第一沉淀区的右侧边设有养殖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所述吸附区的右侧边设有第二进水口;
[0009]所述吸附区内设有过滤组件,所述微滤区的右侧边设有第三进水口;所述微滤区的上部设有用于过滤的微滤机,所述微滤区的左侧边设有第一出水口。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吸附区的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
[0011]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的整体截面形状成Z字形,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上按间隔形成有若干过滤孔,每个过滤孔的入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的直径。
[0012]可选地,所述微滤区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微滤机的安装件。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沉淀区、吸附区、第二沉淀区和微滤区上分别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上连接有排污管。
[0014]可选地,所述吸附区两侧的顶部分别形成有锯齿状的溢水堰。
[0015]可选地,所述排污管上连接有阀门。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减少废物排放,降低对环境污染,以达到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
[0022]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通过隔板2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成第一沉淀区3、吸附区4、第二沉淀区5和微滤区6,
[0023]所述第一沉淀区3的右侧边设有养殖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31;所述第一进水口31的直径为75毫米或110毫米;所述吸附区4的右侧边设有第二进水口41,所述第二进水口41与吸附区4的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
[0024]所述吸附区4内设有过滤组件42,所述过滤组件42的整体截面形状成Z字形,所述过滤组件42包括过滤本体,所述过滤本体上按间隔形成有若干过滤孔421,每个过滤孔421的入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的直径;过滤孔421的孔径从入口端往出口端呈逐渐缩小方式设置,过滤组件42采用3D打印制成或PVC管材制作;
[0025]因水流具有流速,在流动过程中将水中的颗粒物一同带走;过滤孔421的入口端直径大于出口端的直径,则水流的流速会变小,不会将大颗粒杂质带走,实现大颗粒杂质的过滤;
[0026]所述微滤区6的右侧边设有第三进水口61,第三进水口61的直径为110毫米或160毫米;所述微滤区6的上部设有用于过滤的微滤机7,所述微滤机7为滚筒微滤机,其结构及工作方式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所述微滤区6的左侧边设有第一出水口62,所述第一出水口62的直径为160毫米。
[0027]采用Z字形吸附系统,降低微滤机7的反冲洗率70%,分离45微米及大于45微米的大颗粒悬浮物,效率大于70%,节省反冲洗水40%。
[0028]作为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滤区6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微滤机7的安装件71,所述安装件71为连接架或其他用于固定微滤机7的结构。
[0029]作为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沉淀区3、吸附区4、第二沉淀区5和微滤区6上分别设有排污口8,排污口8上连接有排污管9,排污管9上连接有阀门10。
[0030]作为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区4两侧的顶部分别形成有锯齿状的溢水堰43,方便水的溢流。
[0031]作为进一步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池1的长为5米、宽为2.5米、高为1.5米。
[0032]使用时,养殖水从第一进水口31进入,依次经过第一沉淀区3、吸附区4、第二沉淀
区5和微滤区6,在第一沉淀区3进行大颗粒的沉淀,在吸附区4进行大颗粒悬浮物的去除,在第二沉淀区5和微滤区6进行微颗粒的去除,最后通过第一出水口62进行循环使用。
[00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0035]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通过隔板(2)从右至左依次分隔成第一沉淀区(3)、吸附区(4)、第二沉淀区(5)和微滤区(6),所述第一沉淀区(3)的右侧边设有养殖水进入的第一进水口(31);所述吸附区(4)的右侧边设有第二进水口(41);所述吸附区(4)内设有过滤组件(42),所述微滤区(6)的右侧边设有第三进水口(61);所述微滤区(6)的上部设有用于过滤的微滤机(7),所述微滤区(6)的左侧边设有第一出水口(6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口(41)与吸附区(4)的内底部之间的距离为30厘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养殖中高效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42)的整体截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铭勇叶小军王茂元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