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板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层,绝热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过渡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绝热层之间,打孔带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且所述打孔带与所述绝热层间隔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保证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适中的技术问题。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适中的技术问题。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适中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板
,尤其是涉及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
技术介绍
[0002]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比传统绝热材料低十倍,且厚度仅为普通的1/7,真空绝热板主要用于保温绝热,如家用冰箱、游艇冰箱、迷你冰箱、车载冰箱、深冷冰柜、电热水器、自动贩卖机、冷冻箱、冷藏集装箱、建筑墙体保温和冷储运等。但是真空绝热板也有应用上的弊端,其虽然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薄,但是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漏气,进而影响真空绝热板保温性能。
[0003]除了真空绝热板,目前市场上常见的保温板材,还有石墨聚苯板、挤塑板、聚氨酯板等,虽然保温性能稳定,但是为达到良好保温效果,需要较大的厚度。
[0004]综上所述,目前市场上的保温板材,不能同时保证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适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保证保温性能优异且厚度适中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包括
[0008]保温层,
[0009]绝热层,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
[0010]还包括
[0011]过渡层,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和所述绝热层之间,
[0012]打孔带,设置在所述保温层内,且所述打孔带位于相邻所述绝热层的间隔之间。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上开设有导流槽。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上具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层的相对两侧壁,且其中一个保温层的所述第二凸起与相邻所述保温层的所述第一凸起配合。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槽截面为圆弧形结构。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热层为真空绝热板。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层为水泥基材料层或粘接剂层。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中,将保温层和绝热层复合,制备成真空复合保温板后,为提升真空复合保温板的整体性能,在绝热层和保温层之间铺设过渡层,过渡层相对两面分别与绝热层和保温层结合,另外复合保温板在与墙体之间连接时需要在打孔带上的打孔区域打孔,然后通过连接结构使之与墙体连接起来;保温层、过渡层和绝热层配合使用,更好的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效果。
[0020]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筑,在复合保温板上设置导流槽,便于振捣棒进入振捣,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使用稳定性;且为了便于流体流动,减少流动阻力,导流槽边缘可以设置成半圆形的弧形结构,内壁可以为光滑的,光滑的材质也增强了这一效果,导流槽也可以选择其他任何形状,半圆形仅为其中一种形式。
[0021]安装相邻保温层时,安装者只需将前一保温层的第二凸起与后一保温层的第一凸配合即可,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使用,构成了企口结构,企口为一种榫卯连接形式,便于高性能保温复合板的搭接,同时也避免了热通缝的产生。
[0022]过渡层可以采用水泥基材料层或粘接剂层,具体选择可以依据工艺来定,当绝热层和保温层采用一体发泡成型时,过渡层采用水泥基材料层,具体水泥基材料层可选用水泥砂浆纸,也可选择其他相似材料,当绝热层和保温层采用后续拼接时,过渡层采用粘接剂层。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保温层;2、绝热层;3、过渡层;4、打孔带;5、导流槽;6、第一凸起;7、第二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包括
[0029]保温层1,
[0030]绝热层2,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内,
[0031]还包括
[0032]过渡层3,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和所述绝热层2之间,
[0033]打孔带4,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内,且所述打孔带4与所述绝热层2间隔设置。
[0034]本实施例中,将保温层1和绝热层2复合,制备成真空复合保温板后,为提升真空复合保温板的整体性能,在绝热层2和保温层1之间铺设过渡层3,过渡层3相对两面分别与绝热层2和保温层1结合,另外复合保温板在与墙体之间连接时需要在打孔带4上的打孔区域打孔,然后通过连接结构使之与墙体连接起来;保温层1、过渡层3和绝热层2配合使用,更好的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保温效果。
[0035]进一步,所述保温层1上开设有导流槽5。
[0036]进一步,所述导流槽5截面为半圆形结构。
[0037]进一步,所述导流槽5内壁光滑。
[0038]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混凝土浇筑,在复合保温板上设置导流槽5,便于振捣棒进入振捣,提高了复合保温板的使用稳定性;且为了便于流体流动,减少流动阻力,导流槽5边缘设置成半圆形的弧形结构,内壁的光滑也增强了这一效果,导流槽5也可以选择其他任何形状,半圆形仅为其中一种形式。
[0039]进一步,所述保温层1上具有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起7,所述第一凸起6和所述第二凸起7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层1的相对两侧壁,且其中一个保温层1的所述第二凸起7与相邻所述保温层1的所述第一凸起6配合。
[0040]本实施例中,安装相邻保温层1时,安装者只需将前一保温层1的第二凸起7与后一保温层1的第一凸起6配合使用,构成了企口结构,企口为一种榫卯连接形式,便于高性能保温复合板的搭接,同时也避免了热通缝的产生。
[0041]进一步,所述绝热层2在所述保温板内部均匀排列。
[0042]进一步,所述过渡层3为水泥基材料层或粘接剂层。
[0043]本实施例中,过渡层3可以采用水泥基材料层或粘接剂层,具体选择可以依据工艺来定,当绝热层2和保温层1采用一体发泡成型时,过渡层3采用水泥基材料层,具体水泥基材料层可选用水泥砂浆纸,也可选择其他相似材料,当绝热层2和保温层1采用后续拼接时,过渡层3采用粘接剂层。
[004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包括保温层(1),绝热层(2),具有若干个,间隔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渡层(3),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和所述绝热层(2)之间,打孔带(4),设置在所述保温层(1)内,且所述打孔带(4)位于相邻所述绝热层(2)的间隔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上开设有导流槽(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板内置的复合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1)上具有第一凸起(6)和第二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波,张学勇,马振楠,陈卫武,魏隽,刘卫红,陈乐吉,李智,郝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安能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