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呈长方体形,其包括收集腔,还包括位于收集腔两侧的浮筒;抽吸泵固定座,抽吸泵固定座有两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的前后两侧;每组抽吸泵固定座有两个;抽吸泵,抽吸泵有两个,其上均设有固定夹,抽吸泵通过固定夹安装在相应的一组抽吸泵固定座上;滑槽,滑槽有两个,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侧;支腿,支腿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箱体下端面的四个角落;连接板,箱体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板;收集管,收集管有两个,均设置在收集腔内,其下端均贯穿收集腔内壁与相应抽吸泵的出水口相连接。这样设计能够与蓝藻围隔紧密配合,且收集效率更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蓝藻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蓝藻收集装置,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收集蓝藻的装置;蓝藻围隔,主要用于拦截和过滤掉河流或湖泊中的蓝藻;两者都是用于治理蓝藻的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的蓝藻收集装置与蓝藻围隔配合不够紧密,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不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治理蓝藻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与蓝藻围隔紧密配合的、收集蓝藻效率更高的蓝藻收集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包括箱体,上述箱体呈长方体形,其包括收集腔,还包括位于收集腔两侧的浮筒;抽吸泵固定座,上述抽吸泵固定座有两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的前后两侧,且正对收集腔;每组抽吸泵固定座有两个;抽吸泵,上述抽吸泵有两个,每个上述抽吸泵上均设有固定夹,上述抽吸泵通过固定夹安装在相应的一组抽吸泵固定座上;滑槽,上述滑槽有两个,分别竖直且对称地设置在箱体的左右两侧;支腿,上述支腿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箱体下端面的四个角落;连接板,上述箱体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板;收集管,上述收集管有两个,均设置在收集腔内,其下端均贯穿收集腔内壁与相应抽吸泵的出水口相连接。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蓝藻收集装置通过滑槽、连接板、以及可自动上下浮动箱体的设置,使其可以同蓝藻围隔紧密配合,并及时高效地将蓝藻围隔所阻挡汇聚的蓝藻收集,进而充分发挥二者的组合优势。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上述收集腔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方便抽吸泵上下活动调整位置的连接口,上述收集管的下端穿过连接口与相应抽吸泵的出水口相连接;上述抽吸泵固定座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调节抽吸泵高度位置的调节孔;该蓝藻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收集腔内的、前后对称的两个横梁,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相应收集管上端的管夹;每个上述横梁上均设有收集管固定座,上述收集管通过管夹固定在相应的收集管固定座上。这样设计使得抽吸泵的高度位置可以适当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抽吸效果,且高度位置调整操作相对简单。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上述收集管包括收集管本体,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本体下端的、用于封堵连接口的封堵段;上述封堵段包括封板,上述封板内侧设有一层橡胶板,上述封板上设有两个竖直且对称设置的限位槽;连接管,上述连接管设置在封板的中部、其两端分别与抽吸泵的出水口以及收集管本体的下端相连接;上述连接口内侧设有四个对称分布的、与相应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螺栓,每个上述限位螺栓上均设有限位螺母。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地封堵连接口,避免河水流入收集腔,这样一来,由于有收集腔浮力的加
入,对浮筒的浮力要求有所下降,所以可适当缩小浮筒的体积,从而使得箱体的设计体积可以更小,进而利于节约制造材料,减少成本。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该蓝藻收集装置还包括两个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箱体前后两端的、将抽吸泵包裹在内的、用于防止污物堵塞抽吸泵的挡污网。这样设计可以避免污物堵塞抽吸泵,进而保证抽吸泵的长效运行,以达到更高的收集效率。
[0010]进一步地,上述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对称分布的两组挡污网固定柱,每组有两个挡污网固定柱;上述箱体前后两个端面的下端均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合页;上述挡污网包括两个用于与挡污网固定柱相配合的立柱,还包括设置在立柱底部的、与合页配合连接固定的底板,还包括固定在立柱及底板上的滤网本体。这样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挡污效果好。
[0011]进一步地,上述收集管还包括设置在收集管本体上端的、通过法兰盘连接的弯头。这样设计使得收集管上端出水口角度位置的调整更方便,进而方便后期收集软管的连接与布置。
[0012]进一步地,上述箱体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对称分布的吊环。这样设计方便设备整体的起吊搬运。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与蓝藻围隔的一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其中挡污网未画。
[0015]图3为沿图2中A
‑
A线的俯视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挡污网未画。
[0017]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所述封堵段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所述挡污网的俯视和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所述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箱体,1a浮筒,1b收集腔,2连接口,3抽吸泵固定座,3a调节孔,4抽吸泵,4a固定夹,5合页,6挡污网,6a底板,6b 立柱,6c滤网本体,7滑槽,8吊环,9挡污网固定柱,10支腿,11 连接板,12限位螺栓,12a限位螺母,13收集管,1301封堵段,1301a 封板,1301b限位槽,1301c橡胶板,1301d连接管,1302收集管本体,1303弯头,14横梁,14a收集管固定座,15管夹,16直坝,17 钢管桩,18滑轨,19滤布,20配重笼。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2、3、4所示,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上述箱体1呈长方体形,其包括收集腔1b,还包括位于收集腔1b两侧的浮筒1a;抽吸泵固定座3,上述抽吸泵固定座3有两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1的前后两侧,且正对收集腔1b;每组抽吸泵固定座3有两个;抽吸泵4,上述抽吸泵4有两个,每个上述抽吸泵4上均设有固定夹4a,上述抽吸泵4通过固定夹4a安装在相应的一组抽吸泵固定座3上;滑槽7,上述滑槽7有两个,分别竖直且对称地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支腿10,上述支腿10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箱体1下端面的四个角落;连接板11,上述箱体1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板11;收
集管13,上述收集管13有两个,均设置在收集腔1b内,其下端均贯穿收集腔1b内壁与相应抽吸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
[0023]需要说明的是:结合附图1所示,所述蓝藻围隔包括直坝16、钢管桩17、滤布19、挡藻过滤组件,所述直坝16、钢管桩17上均设有滑轨18,所述滤布19下端设有配重笼20;所述箱体1通过滑槽7与滑轨18配合,进而可上下滑动地安装在直坝16和钢管桩17上,当然也可以单独安装在两个钢管桩17上;所述滤布19与箱体1下端的连接板11相连接;所述挡藻过滤组件在附图1中并未画出,其主要包括橡胶围隔、过滤布,其一般也是可上下浮动地安装在直坝16 或钢管桩17上,是蓝藻围隔的工作主体;所述固定夹4a是通过螺栓螺母实现与抽吸泵固定座3的固定连接;所述抽吸泵为倒置的具有破碎功能的潜污泵。
[0024]结合附图2、3、4所示,上述收集腔1b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方便抽吸泵4上下活动调整位置的连接口2,上述收集管13的下端穿过连接口2与相应抽吸泵4的出水口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蓝藻收集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呈长方体形,其包括收集腔(1b),还包括位于收集腔(1b)两侧的浮筒(1a);抽吸泵固定座(3),所述抽吸泵固定座(3)有两组,分别对称地设置在箱体(1)的前后两侧,且正对收集腔(1b);每组抽吸泵固定座(3)有两个;抽吸泵(4),所述抽吸泵(4)有两个,每个所述抽吸泵(4)上均设有固定夹(4a),所述抽吸泵(4)通过固定夹(4a)安装在相应的一组抽吸泵固定座(3)上;滑槽(7),所述滑槽(7)有两个,分别竖直且对称地设置在箱体(1)的左右两侧;支腿(10),所述支腿(10)有四个,分别设置在箱体(1)下端面的四个角落;连接板(11),所述箱体(1)下端面的中部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连接板(11);收集管(13),所述收集管(13)有两个,均设置在收集腔(1b)内,其下端均贯穿收集腔(1b)内壁与相应抽吸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腔(1b)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方便抽吸泵(4)上下活动调整位置的连接口(2),所述收集管(13)的下端穿过连接口(2)与相应抽吸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抽吸泵固定座(3)上设有若干用于方便调节抽吸泵(4)高度位置的调节孔(3a);该蓝藻收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收集腔(1b)内的、前后对称的两个横梁(14),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相应收集管(13)上端的管夹(15);每个所述横梁(14)上均设有收集管固定座(14a),所述收集管(13)通过管夹(15)固定在相应的收集管固定座(14a)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与蓝藻围隔配合使用的蓝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13)包括收集管本体(1302),还包括设置在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定才,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浪涛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