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2244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第一充气组件以及头枕体;第一充气组件与臂托体连接,可以调整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头枕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头枕体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臂托体。如上,通过头枕体上形成的头枕区域以及与头枕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臂托体,可让患者的头部枕于该头枕区域,而后患者的手臂穿过臂托体的内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调整臂托体的膨胀度,以使臂托体的内环尺寸减小并与患者的手臂完全压靠,使得患者的手臂无法在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扫描中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固定。手臂的固定。手臂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CT)是一种将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CT(computer tomography,CT)两种成像技术相结合的医学影像设备,不仅能够准确定位人体器官病灶的位置,同时能够帮助医生观察到病变部位的代谢情况,对诊断和治疗肿瘤、脑部疾病有重要作用。由于PET

CT扫描时间一般需要持续10至30分钟,患者常常会感到疲劳而移动是手臂,从而导致成像中出现运动伪影,影像医生的判断。另外,对于大体重病人,其手臂相较于普通人更加粗壮,对固定手臂的方式也更加严格。
[0003]目前,很多医院通过绑带固定患者手臂,往往需要医生频繁进入扫描间帮助患者进行固定和拆卸,利用绑带固定手臂也显得不够人性化。现有技术中暂无一种能够自适应患者手臂粗细的扫描头臂托,现有技术通常是按照不同的患者体型设计不同的扫描头臂托,不但增加了装置成本,而且固定手臂的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暂无一种能够自适应不同患者手臂粗细的头臂托组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基于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头臂托组件,其包括:
[0006]呈环状的臂托体;
[0007]第一充气组件,其与所述臂托体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臂托体的膨胀度;
[0008]头枕体,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枕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头枕区域;
[0009]其中,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
[0010]可选的,所述臂托体和所述头枕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关于所述头枕区域对称。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充气泵和连接管,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臂托体连通。
[0013]可选的,所述头枕体设有安装孔,所述臂托体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
[0014]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相配合的第一感应装置和第一电子装置,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位于所述臂托体的内环上;所述第一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
[0015]可选的,所述头枕区域被配置为所述头枕体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头枕凹槽,所述头枕凹槽的一侧贯穿所述头枕体形成侧向开口,所述侧向开口的方向垂直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
[0016]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头托体和第二充气组件;所述头托体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连接,并可在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的驱动下调整自身的膨胀度;所述头托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头枕凹槽的内侧壁,并沿所述头枕凹槽的周向延伸。
[0017]可选的,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相配合的第二感应装置和第二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和所述第二感应装置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感应装置位于所述头托体的表面;所述第二感应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中的一者。
[0018]可选的,所述头托体还延伸至所述头枕凹槽的底壁。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第二充气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和所述第二充气组件的其中一者还包括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臂托体连通,所述充气泵经由所述第二连接管和所述头托体连通,所述充气泵内设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相配合的第一切换阀门和第二切换阀门。
[0020]可选的,所述臂托体和/或所述头托体由弹性材料或柔性材料制成,且所述臂托体具有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连通的第一充气空腔,所述头托体具有与所述第二充气组件连通的第二充气空腔。
[0021]基于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医学影像系统,其包括检查床以及如上所述头臂托组件,所述头臂托组件设置于所述检查床的表面,且头枕体的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垂直于所述检查床的延伸方向。
[0022]综上所述,在本技术提供的头臂托组件及医学影像系统中,头臂托组件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第一充气组件以及头枕体;第一充气组件与臂托体连接,可以调整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所述头枕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头枕体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的部分形成一头枕区域;其中,所述头枕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如上配置,通过头枕体上形成的头枕区域以及与头枕体连接的至少一个臂托体,可让患者的头部枕于该头枕区域,而后患者的手臂穿过臂托体的内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调整臂托体的径向向内的膨胀度,以使臂托体的内环尺寸减小并与患者的手臂完全压靠,使得患者的手臂无法在臂托体中随意移动,也无法从臂托体中抽离,从而在医学成像扫描中实现对患者的手臂的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第一充气组件改变臂托体沿径向向内的膨胀度,可以自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臂,体现了本技术的通用性,可以节省成本;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技术通过可径向膨胀的臂托体来固定患者的手臂,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手臂长时间上举所带来的酸累,而且可以提高舒适度,有利于提升患者的体验,体现了本技术具有人性化的特点;相较于传统的绑带固定患者的手臂,本技术仅需通过控制第一充气组件便可调整臂托体的径向膨胀度,进而可以固定患者的手臂,而不需要让医生频繁进入扫描间来帮助患者固定和拆卸绑带,体现了本技术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2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4]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与检查对象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子装置和第一感应装置与第一充气组件和臂托体相配合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头臂托组件的再一示意图;
[0029]附图中:
[0030]10

臂托体;20

第一充气组件;21

第一充气泵;22

第一连接管;30

头枕体;301

第一侧;302

第二侧;31

头枕区域;310

头枕凹槽;3100

侧向开口;40

第一感应装置;50

第一电子装置;60

头托体;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环状的臂托体(10);第一充气组件(20),其与所述臂托体(10)连接;头枕体(30),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所述头枕体(30)位于所述第一侧(301)和所述第二侧(302)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头枕区域(31);其中,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和第二侧(302)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臂托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体(30)设有安装孔,所述臂托体(10)可拆卸地容置于所述安装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包括充气泵(21)和连接管(22),所述充气泵(21)经由所述连接管(22)和所述臂托体(10)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充气组件(20)相配合的第一感应装置(40)和第一电子装置(50),所述第一电子装置(50)和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感应装置(40)位于所述臂托体(10)的内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枕区域(31)被配置为所述头枕体(30)的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头枕凹槽(310),所述头枕凹槽(310)的一侧贯穿所述头枕体(30)形成侧向开口(3100),所述侧向开口(3100)的方向垂直所述头枕体(30)的第一侧(301)至第二侧(302)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臂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臂托组件还包括头托体(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叶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