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防水卷材,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以及弹性填充层。第一防水层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防水层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防水层具有延伸方向。第二防水层位于两个第一防水层之间,第二防水层沿着延伸方向呈蛇形设置,在第二防水层与两个第一防水层之间形成若干个填充空间。弹性填充层填充在各填充空间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有效的适应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出现较大的开裂,适应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防水卷材
[0001]本技术属于防水产品
,具体涉及一种抗震防水卷材。
技术介绍
[0002]在道路、铁路、隧道封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防水和排水问题。“防水”即是防止路基地下的水升上进入路基基体(隧道中防止山体内的水进入至构筑物中)。因此,其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设置防水层,即防水卷材。
[0003]现有技术中,对于防水卷材,通常要在防水的基础上增加其防震的功能,以适应路基集体或者隧道构筑物的错位开裂,可有效的防止渗漏水等事故,因此防水卷材通常包括两层防水层和中间设置的减震层,通过减震层的弹性实现吸震及减震缓冲的目的。但是该种防水卷材仅能够适应微小的错位开裂(微小的震动),对于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因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出现较大的开裂后,会对防水层进行拉扯,此时防水层及减震层若被扯断,势必会造成渗水事故,其适应性较差,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震防水卷材,旨在能够解决现有的防水卷材因仅能够适应微小的震动作用而导致的适应性差且实用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抗震防水卷材,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以及弹性填充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层具有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呈蛇形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形成若干个填充空间;所述弹性填充层填充在各所述填充空间中。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弹性填充层共同组合形成弹性防水层;
[0007]其中,所述抗震防水卷材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粘接层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粘接层用于将对应的所述第一防水层粘合在所述弹性防水层上。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层远离所述第二防水层的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凹槽。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水层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防水层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填充层为闭孔泡沫塑料。
[0012]本实现方式/申请实施例中,两个第一防水层可在双侧进行防水,以保证整体的防水效果。而第二防水层呈蛇形布置在两个第一防水层之间,能够在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发生较大的开裂且两个第一放水层被拉扯断裂后,舒展开,以补偿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的开裂位移,进而保证防水工作。而弹性填充层能够对第二防水层中产生的空隙进行填充,
并且能够使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具备一定的抗震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能够有效的适应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出现较大的开裂,适应性强,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
[0017]10、第一防水层;11、凹槽;20、第二防水层;30、弹性填充层;40、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进行说明。所述抗震防水卷材,包括第一防水层10、第二防水层20以及弹性填充层30。第一防水层10设有两个,两个第一防水层10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防水层10具有延伸方向。第二防水层20位于两个第一防水层10之间,第二防水层20沿着延伸方向呈蛇形设置,在第二防水层20与两个第一防水层10之间形成若干个填充空间。弹性填充层30填充在各填充空间中。
[0020]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与现有技术相比,两个第一防水层10可在双侧进行防水,以保证整体的防水效果。而第二防水层20呈蛇形布置在两个第一防水层10之间,能够在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发生较大的开裂且两个第一放水层被拉扯断裂后,舒展开,以补偿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的开裂位移,进而保证防水工作。而弹性填充层30能够对第二防水层20中产生的空隙进行填充,并且能够使第一防水层10和第二防水层20具备一定的抗震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能够有效的适应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出现较大的开裂,适应性强,实用性强。
[0021]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延伸方向即为卷材开卷后的长度方向。
[0022]优选的,在使用时,首先判断路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开裂的裂缝延伸方向,第二防水层20呈蛇形延的方向需与裂缝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和图3,第二防水层20与弹性填充层30共同组合形成弹性防水层。其中,抗震防水卷材还包括粘接层40,粘接层40设有两个,两个粘接层40分别与两个第一防水层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粘接层40用于将对应的第一防水层10粘合在弹性防水层上。粘接层40能够保证两个第一防水层10分别粘接在弹性防水层的两侧,进而保证其连接强度,保证四者的整体性,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24]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粘接层40可为天然橡胶系粘胶剂,或沥青系粘胶剂等。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水层10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结构。参见图2,第一防水层10远离第二防水层20的表面上均布有若干个凹槽11,因为在第一防水层10的需要设置其它的结构,通过凹槽11的设置,能够保证本实施例提供的抗震防水卷材能够与其它结构完美的适配,防止二者出现滑移,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防水层1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第一防水层10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具有较较高的抗拉特性,能够有效的抵抗撕裂,能够适应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的开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防水层2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第二防水层20为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具有较较高的抗拉特性,能够有效的抵抗撕裂,能够适应基基体或隧道构筑物的开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材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性填充层30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弹性填充层30为闭孔泡沫塑料,闭孔泡沫塑料的力学强度较高,绝热性和冲缓性都较优,吸水性小,而开孔泡沫塑料较柔软,更富弹性,隔音性良好,在此能够整体抵抗微小的震动及开裂,闭孔片泡沫塑料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震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以及弹性填充层;所述第一防水层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层具有延伸方向;所述第二防水层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所述第二防水层沿着所述延伸方向呈蛇形设置,在所述第二防水层与两个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形成若干个填充空间;所述弹性填充层填充在各所述填充空间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与所述弹性填充层共同组合形成弹性防水层;其中,所述抗震防水卷材还包括粘接层,所述粘接层设有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奇君,王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润海铁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