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91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属于车辆电磁兼容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车辆电磁兼容试验中布线困难、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它包括绝缘托盘、设于绝缘托盘上的用于对第一水平段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水平段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以及设于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用于弯折连接段的折弯组件,绝缘托盘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套管,竖直段由套管的下端穿入后由套管的上端穿出。它能使电磁兼容的充电试验的前期布置和充电线束的安装简单流畅,且能有效控制试验精度。效控制试验精度。效控制试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电磁兼容试验装置
,涉及一种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内外常见的电磁兼容检测标准的要求,如按UN R10.06、GB/T40428

2021检测标准进行车辆电磁兼容充电试验时,如图1所示,人工网络(人工电源网络、人工网络和/或阻抗稳定网络)与车辆1之间的充电线束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应呈直线状,并垂直于车辆1纵向方向,投影长度为0.8+00.2m,车辆侧的充电线束3应在距车体100+0200mm处垂直落下,充电线束3应放置在高度100mm
±
25mm的绝缘支撑材料2上。同时,如图2所示,多余长度的充电线束3宜折成宽度不大于0.5m的“Z”字形。
[0003]然而,现有试验方案步骤繁琐,需要至少3人协同操作,试验精度难以控制,加之充电线束体积与刚度大,布置困难,试验过程中存在“Z”字形结构变形的现象,存在操作难度大,试验一致性差,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布线简便流畅的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包括绝缘托盘、设于绝缘托盘上的用于对第一水平段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水平段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以及设于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用于弯折连接段的折弯组件,所述绝缘托盘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套管,竖直段由套管的下端穿入后由套管的上端穿出。
[0007]充电线束被第一限位组件限位的部分为第一水平段,被第二限位组件限位的部分为第二水平段,充电线束位于第一水平段与第二水平段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段,连接段可弯折到折弯组件内,位于套管内的部分为竖直段。
[0008]对充电线束进行固定时,由人工电网引出的充电线束经第二限位组件限位,然后使充电线束靠近车辆的一端由下往上穿过套管后与车辆的充电口连接,然后通过第一限位组件对位于竖直段下方的部分限位,最后将连接段弯折到折弯组件内。本充电线束固定装置能使电磁兼容的充电试验的前期布置和充电线束的安装简单流畅,且能有效控制试验精度。
[0009]为了方便竖直段由下往上穿入套管,套管的下端距绝缘托盘的上表面一段距离,该距离应大于充电线束的直径。在绝缘托盘上固定有三角支座,套管固定在三角支座上。
[0010]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折弯组件包括若干沿第一水平段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折弯墙,所述折弯墙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两相邻的折弯墙之间形成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宽度大于连接段的直径,所述折弯墙
的中部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的宽度大于连接段的直径。
[0011]若干折弯墙的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若干折弯墙等距分布,每个限位槽的宽度均相等,连接段迂回绕在若干折弯墙之间。由于每个折弯墙的中部均设有走线槽,连接段可直接穿过一些未对连接段起弯折作用的折弯墙,使之能适应不同长度连接段的弯折。
[0012]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折弯墙由偶数个绝缘桩组成,位于同一折弯墙内的若干绝缘桩沿第一水平段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走线槽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绝缘桩之间,除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绝缘桩之外的其余两相邻的绝缘桩之间具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宽度大于连接段的直径。
[0013]走线槽的设置,可使不同长度的连接段选择不同数量的折弯墙进行弯折,长度较长的连接段需通过数量较多的折弯墙进行弯折,长度较短的连接段则需要数量较少的折弯墙进行弯折。
[0014]让位槽的设置,可使不同长度的连接段选择不同数量的绝缘桩进行弯折,长度较长的连接段需通过距离较远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绝缘桩进行弯折,长度较短的连接段需通过距离较近且对称设置的两个绝缘桩进行弯折,适用范围广。
[0015]折弯墙由至少4个绝缘桩组成。
[0016]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垂直设于绝缘托盘上表面的第一限位桩,两第一限位桩之间具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走线槽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宽度大于第一水平段的直径。
[0017]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垂直设于绝缘托盘上表面的第二限位桩,两第二限位桩之间具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走线槽位于同二直线上,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宽度大于第二水平段的直径。
[0018]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绝缘桩、第一限位桩和第二限位桩均为圆柱桩。圆柱桩没有棱角,可对充电线束起保护作用。
[0019]在上述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中,所述套管可伸缩。套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内管滑动配合在外管内,在外管上螺纹连接有沿外管径向延伸的锁紧螺钉,锁紧时该锁紧螺钉的内端抵在内管上。外管、内管和锁紧螺钉三者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使用该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后,使电磁兼容的充电试验的前期布置和充电线束的安装简单流畅,能有效控制试验精度;能够满足车辆不同充电插孔位置与不同体积、刚度充电线束布置,试验一致性强,精度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电磁兼容充电试验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
技术介绍
中提供的电磁兼容充电试验的俯视图。
[0023]图3是实施例一提供的充电线束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4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线束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5是实施例二提供的充电线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41、第一水平段;42、第二水平段;43、连接段;44、竖直段;5、绝缘托盘;6、套管;7、折弯墙;70、走线槽;71、绝缘桩;72、让位槽;8、限位槽;91、第一限位桩;92、第一限位
槽;93、第二限位桩;94、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8]实施例一
[0029]充电线束被第一限位组件限位的部分为第一水平段41,被第二限位组件限位的部分为第二水平段42,充电线束位于第一水平段41与第二水平段42之间的部分为连接段43,连接段43可弯折到折弯组件内,位于套管6内的部分为竖直段44。
[0030]如图3所示的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包括呈长方体状的绝缘托盘5、设于绝缘托盘5上表面的用于对第一水平段41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水平段42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以及设于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用于弯折连接段43的折弯组件,绝缘托盘5上还设有竖直延伸的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托盘(5)、设于绝缘托盘(5)上的用于对第一水平段(41)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用于对第二水平段(42)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以及设于第一限位组件与第二限位组件之间的用于弯折连接段(43)的折弯组件,所述绝缘托盘(5)上设有竖直延伸的套管(6),竖直段(44)由套管(6)的下端穿入后由套管(6)的上端穿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组件包括若干沿第一水平段(4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折弯墙(7),所述折弯墙(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水平段(41)的延伸方向垂直,两相邻的折弯墙(7)之间形成有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宽度大于连接段(43)的直径,所述折弯墙(7)的中部设有走线槽(70),所述走线槽(70)的宽度大于连接段(43)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磁兼容试验用充电线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墙(7)由偶数个绝缘桩(71)组成,位于同一折弯墙(7)内的若干绝缘桩(71)沿第一水平段(41)的中线对称分布,所述走线槽(70)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绝缘桩(71)之间,除位于最中间的两个绝缘桩(71)之外的其余两相邻的绝缘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东益周星宇彭靖翟建鹏张俊东唐海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