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594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和核心组件构成,核心组件处于核心组件外部壳体内,核心组件的组成包括上顶管及下环形主管,上顶管的侧面连接上分配管,上分配管与上环形主管连接,在上环形主管与下环形主管之间连接有上鼓型换热管、左把型换热管、右把型换热管及下鼓型换热管;下环形主管通过下汇集管与下出口管组成连接;在外部壳体的底部设有换热介质进口,在外部壳体的中部设有换热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特殊的换热管结构,在精简安装体积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换热接触面,通过上环形管和下环形管,为高速进入的乏汽提供了离心力,加速湍动提高了换热效率,能显著提高换热效率,能提高20%左右的热源利用率。具有集成性好,易于安装,材料简单的特点。单的特点。单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量节约回收领域,尤其是一种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利用流体介质进行热交换来加热或者降温是常见的换热手段,但是,目前也有许多同类目的而设计的换热器结构,但是,现有的设备通常是一味增加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效率,此类设计往往会伴随过度的体积增加,不便于安装,或者流体在装置内流动效率受限,而导致热交换效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它的换热效率高,结构精简,能用于乏蒸汽等此类流体介质的热量再回收利用。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和核心组件构成,核心组件处于核心组件外部壳体内,核心组件的组成包括上顶管及下环形主管,上顶管的侧面连接上分配管,上分配管与上环形主管连接,在上环形主管与下环形主管之间连接有上鼓型换热管、左把型换热管、右把型换热管及下鼓型换热管;下环形主管通过下汇集管与下出口管组成连接;在外部壳体的底部设有换热介质进口,在外部壳体的中部设有换热介质出口。
[0005]本技术采用了特殊的换热管结构,在精简安装体积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换热接触面,通过上环形管和下环形管,为高速进入的乏汽提供了离心力,加速湍动提高了换热效率,能显著提高换热效率,能提高20%左右的热源利用率。具有集成性好,易于安装,材料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06]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7]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09]实施例1: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A和核心组件1构成,核心组件1处于核心组件外部壳A体内,核心组件1的组成包括上顶管1

9及下环形主管1

8,上顶管1

9的侧面连接上分配管1

5,上分配管1

5与上环形主管1

6连接,在上环形主管1

6与下环形主管1

8之间连接有上鼓型换热管1

3、左把型换热管1

1、右把型换热管1

2及下鼓型换热管
1

4;下环形主管1

8通过下汇集管1

7与下出口管组成1

10连接;在外部壳体A的底部设有换热介质进口a,在外部壳体A的中部设有换热介质出口b。
[0010]其工作过程是,热流体介质由上顶管1

9进入上分配管1

5,经上环形主管1

6、上鼓型换热管1

3、左把型换热管1

1、右把型换热管1

2及下鼓型换热管1

4;汇集入下环形主管1

8通过下汇集管1

7及下出口管组成1

10;换热流体介质则由壳体下部换热介质进口a进入,被加热的换热流体介质则从壳体中部换热介质出口b送出,实现热量回收。依据实际情况,尤其是流量、介质相容性确定系统内管路的材料、直径、位置等特征参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介质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外部壳体(A)和核心组件(1)构成,其特征在于:核心组件(1)处于核心组件外部壳体(A)内,核心组件(1)的组成包括上顶管(1

9)及下环形主管(1

8),上顶管(1

9)的侧面连接上分配管(1

5),上分配管(1

5)与上环形主管(1

6)连接,在上环形主管(1

6)与下环形主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昱志关乃瑜王琬兰啸杨惠婷苏涵钰赵兴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