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枢钮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156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子产品的屏幕壳体与机箱相连接的枢钮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枢钮器包括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轴杆,所述的轴杆穿设二枢接件并使得二枢接件相互抵靠;该枢钮器还包括弹性垫片,所述的弹性垫片套接于所述的轴杆上,并与所述的第二枢接件相互抵靠;该枢钮器还包括具有作用孔的阻挡件,所述的作用孔套设在所述的轴杆上并使得所述的阻挡件与所述的弹性垫片相互抵靠,所述的轴杆的末端出露在所述的作用孔外;对所述的轴杆末端施以铆压以形成定位缘,该定位缘使得所述的阻挡件、弹性垫片、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相紧密贴合。该种枢钮器及其制造方法组装快速、定位牢靠、不易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子产品的屏幕壳体与机箱相连接的枢钮器,以及 该枢钮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将电子产品的屏幕与机箱相连接的枢钮器,如图12及图13 所示,主要包括设置在电子产品机箱上的枢接座、穿设在所述的枢接座上的一 端部具有连接部的枢接轴,所述的连接部与屏幕壳体相连接,并且所述的枢接 轴的另一端部上还依次套设有润滑垫片及弹片,所述的枢接轴的另一端部的末 端锁设有螺母,所述的螺母使得所述的枢接座、润滑垫片、弹片相互抵靠,并 且由于弹片的变形压迫润滑垫片及枢接座彼此紧密配合而提供枢钮器工作所需 要的摩擦力。然而,此种依靠所述的螺母的锁紧力以提供定位的工作方式,使 用一段时间之后,常会发生螺母松动的情形,因而导致枢钮器因摩擦力不足而 失效。制造厂商在制造时,所述的螺母常采用加入了固定胶的锁紧螺母,锁紧 螺母可以减少螺母松动的情形发生,然而该锁紧螺母不但组装过程较为困难, 而且固定胶在枢钮器的使用过程中,又常会因为所述的枢接座、润滑垫片、弹 片之间摩擦时产生的热量而导致硬化与脆化,造成枢钮器枢转时的"卡死",最 终导致屏幕壳体的枢接处产生破裂的情形。再者,从枢钮器的制造流程而言,该枢钮器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在所述的 枢接轴的另一端部处车削外螺纹,以此将所述的螺母与所述的枢接轴相螺纹连接。该车削外螺纹的流程将导致整个枢钮器的工序复杂、成本增加;并且由于加工误差的存在,每个螺母与枢接轴之间的松紧程度难以保证相同,由此会导 致产品质量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装快速、定位牢 固、不易脱落的枢钮器。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枢钮器,包括 具有第一枢接孔的第一枢接件、具有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件、具有通孔的盘形的弹性垫片、轴杆,所述的轴杆包括杆身,和设置在所述的杆身的一端部的杆 头部,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部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枢接孔、第二枢接孔、通孔, 所述的枢钮器还包括具有作用孔的阻挡件,所述的阻挡件通过所述的作用孔套 设在所述的杆身上,并且所述的阻挡件与所述的弹性墊片相抵靠;所述的阻挡 件的背离所述的弹性垫片的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作用孔的开口部具有向外扩伸的 扩张部;所述的轴杆的另一端部的末端出露在所述的作用孔之外,并具有与所 述的扩张部相紧密配合的定位缘。所述的扩张部呈多角状向外扩伸,使得所述的定位缘与所述的扩张部在圆 周方向的锁紧更加牢靠。所述的第二枢接件与所述的弹性垫片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润滑片,所述的 润滑片的至少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润滑油的油槽。所述的第一枢接 件与第二枢接件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片润滑片,所述的润滑片的至少一侧端面上 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润滑油的油槽。所述的第一枢接件与所述的杆头部之间设 置有至少一片润滑片,所述的润滑片的至少一侧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储放润 滑油的油槽。所述的润滑片的设置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枢钮器工作更加顺利。所述的杆身上具有两个与所述的杆身延伸方向相平行并且相对设置的切 面。所述的第一枢接孔、通孔、作用孔的外形与所述的杆身的外形相配合,所 述的第二枢接孔为圆柱形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快速、定位牢靠、不易脱落的枢钮器的 制造方法。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上述特征 的枢钮器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a) 取具有第一枢接孔的第一枢接件、具有第二枢接孔的第二枢接件、具 有通孔的弹性垫片、具有杆身并且所述的杆身的一端部具有杆头部的轴杆,将 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部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的第二枢接孔、通孔;(b) 取具有作用孔的阻挡件,所述的阻挡件的一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作用孔 的开口部具有向外扩伸的扩张部,将所述的阻挡件通过所述的作用孔套设在所 述的杆身的另一端部上,并且使得所述的阻挡件的具有所述的扩张部的端面背 离所述的弹性垫片、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部的末端出露在所述的作用孔之外;(c) 对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部的末端施以铆压加工,使得所述的杆身的另 一端部的末端形成与所述的扩张部相紧密配合的定位缘,并且使所述的阻挡件、弹性垫片,、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杆头部相紧密,贴合。在进行步骤(c)时,需要先行设定铆压加工时的铆压压力值,在进行步骤 (c)时,需要先行设定铆压加工时的铆压行程值。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一、 该枢钮器利用铆压方式来提供定位,所述的轴杆不需要进行现有技术 中的车削外螺纹加工,加工工艺简单、成本大大降低。二、 轴杆末端的定位缘与阻挡件的多角状的扩张部紧密配合以提供定位作 用,定位相当稳固可靠。三、 本专利技术枢钮器的制作方法中,仅仅利用一铆压动作即可完成整个枢钮 器的组装,相比现有的螺纹连接的加工方式更为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四、 本专利技术枢钮器的制作方法中,通过调整铆接时的铆接压力、铆接行程 设置可以方便、精确的调节枢钮器的摩擦力值,可以广泛的应用在需要不同摩 擦力值的各种应用场合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于组合状态的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于完成铆压工序后的状态示意图12为现有技术中枢钮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3为现有技术中枢钮器的组装示意图。其中,1、枢接轴,2、枢接座,3、润滑垫片,4、弹片,5、螺母,6、外 螺纹,10、连接部;11、第一枢接件,12、第一枢接孔,21、第二枢接件,22、第二枢接孔,31、轴杆,32、杆头部,34、杆身,36、切面,38、定位缘;41、弹性垫片,42、通孔;51、阻挡件,52、作用孔,54、扩张部;61、第一润滑片组,62、润滑片,64、油槽,71、第二润滑片组,81、第 三润滑片组。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2、图13,图中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枢钮器的结构,它主要包括设 置在电子产品机箱上的枢接座2、穿设在所述的枢接座2上的一端部具有连接部 IO的枢接轴I,所述的连接部IO与屏幕壳体相连接,并且所述的枢接轴l的另 一端部上还依次套设有润滑垫片3及弹片4,所述的枢接轴1的另一端部的末端 锁设有螺母5,所述的枢接轴1的另一端部上加工有外螺纹6,所述的螺母5与 所述的外螺纹6相互螺纹紧密连接。所述的螺母5使得所述的枢接座2、润滑垫 片3、弹片4相互抵靠,并且由于弹片4的变形压迫润滑垫片3及枢接座2彼此 紧密配合而提供枢钮器工作所需要的摩擦力。参见附图l至ll,图中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选用的各种实施例结构,以提供说 明之用,在专利权的保护上并不受各实施例结构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 当参考权利要求书所述。参见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枢钮器,其主要包括具有第一枢接孔 12的第一枢接件11、具有第二枢接孔22的第二枢接件21、具有通孔42的盘形 的弹性垫片41、轴杆31,所述的第一枢接件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枢钮器,包括具有第一枢接孔(12)的第一枢接件(11)、具有第二枢接孔(22)的第二枢接件(21)、具有通孔(42)的盘形的弹性垫片(41)、轴杆(31),所述的轴杆(31)包括杆身(34)和设置在所述的杆身(34)的一端部的杆头部(32),所述的杆身(34)的另一端部依次穿过所述的第一枢接孔(12)、第二枢接孔(22)、通孔(4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钮器还包括具有作用孔(52)的阻挡件(51),所述的阻挡件(51)通过所述的作用孔(52)套设在所述的杆身(34)上,并且所述的阻挡件(51)与所述的弹性垫片(41)相抵靠;所述的阻挡件(51)的背离所述的弹性垫片(41)的端面(51a)上位于所述的作用孔(52)的开口部具有向外扩伸的扩张部(54);所述的轴杆(31)的另一端部的末端出露在所述的作用孔(52)之外,并具有与所述的扩张部(54)相紧密配合的定位缘(3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旻锡
申请(专利权)人:安捷资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