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49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两端部的密封圈,所述内圈的外径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和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密封圈上由轴承内部向外依次设置有导油唇、内唇、外唇,所述导油唇用于与凹槽的侧壁相抵;所述内唇用于与密封槽的侧壁抵接;所述外唇用于与密封槽的止口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漏脂作用,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作,避免轴承润滑不良而导致轴承异常温升、异常磨损等情况。常磨损等情况。常磨损等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具体为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

技术介绍

[0002]在轴承的使用过程当中,尤其在高温、高速的工况条件下,要是轴承的防漏脂性能不够好,就会出现漏脂的情况,上述情况的出现,会对轴承的工作环境造成影响,轴承的润滑条件急剧下降,从而使轴承在工作的时候钢球和保持架、钢球和内外圈滚道的磨损加剧,导致轴承的异常温升或者轴承的钢球表面和内外圈滚道剥落,从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影响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行。
[0003]现有的轴承虽然具有多种密封结构,但是普遍采用的仅是对密封圈进行改进,与轴承内圈进行配合密封,而大多是形成迷宫结构来进行密封,例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268294U的一种具有动态补偿密封结构的密封滚动轴承,该结构采用的是较为常用的方式,通过在内圈上环形槽,并配合密封圈的第一密封唇和第二密封唇进行密封,第一密封唇与环形槽的内侧壁相抵靠,第二密封唇与内圈的表面相抵靠,这种密封结构在使用时依旧存在防漏脂效果不足的问题,基本仅依靠第一密封唇与环形槽内壁的抵靠接触来进行油脂渗漏的抑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漏脂作用,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作,避免轴承润滑不良而导致轴承异常温升、异常磨损等情况。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两端部的密封圈,所述内圈的外径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和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密封圈上由轴承内部向外依次设置有导油唇、内唇、外唇,所述导油唇用于与凹槽的侧壁相抵;所述内唇用于与密封槽的侧壁抵接;所述外唇用于与密封槽的止口相抵。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两侧侧壁呈倾斜设置,并通过两侧侧壁形成开口大于底部的结构;且靠近导油唇的一侧侧壁用于供导油唇贴合。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靠近导油唇一侧的侧壁与内圈的外径表面构成的夹角角度为25
°
;所述凹槽靠近滚动体一侧的侧壁与内圈的外径表面构成的夹角角度为10
°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唇与密封槽靠近轴承内部一侧的侧壁相抵,且过盈量为0.2m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唇与密封槽远离轴承颞部一侧的止口相抵,且过盈量为0.1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为胶料和SPCC冷板注塑成型。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油唇与凹槽贴合后形成用于供润滑油甩油回流的斜面。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形成三道密封节点,并且能够形成甩油回流,让油脂通过凹槽回到滚动体的位置。而凹槽的深度较浅,方便构成甩油结构同时还能够让导油唇与凹槽的侧壁贴合更加方便,能够让导油唇与凹槽形成流畅的甩油结构和密封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轴承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密封圈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附图标号:1、内圈;2、外圈;3、滚动体;4、密封圈;41、导油唇;42、内唇;43、外唇;5、凹槽;6、密封槽;61、止口;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
[0018]参照图1

3所示,
[0019]一种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包括内圈1、外圈2、设置在内圈1和外圈2之间的滚动体3、安装在内圈1和外圈2两端部的密封圈4,内圈1的外径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凹槽5和环形的密封槽6,密封槽6的深度大于凹槽5的深度;密封圈4上由轴承内部向外依次设置有导油唇41、内唇42、外唇43,导油唇41用于与凹槽5的侧壁相抵;内唇42用于与密封槽6的侧壁抵接;外唇43用于与密封槽6的止口61相抵。
[0020]本方案中,除了与现有技术相似的内唇42与外唇43之外,还具备有导油唇41和与导油唇41配合的凹槽5,该凹槽5的深度比密封槽6浅,参照附图所示,凹槽5用于配合导油唇41形成第一道密封节点,同时配合内唇42与密封槽6的配合以及外唇43与密封槽6止口61的配合形成三道密封节点,实现密封的强化。三处防漏脂设计共同作用能有效的防止轴承内部油脂漏出,避免轴承出现因为润滑不良而导致轴承异常温升、异常磨损等情况,从而使轴承达到更佳的工作环境。从而降低轴承润滑不良的风险,使轴承得到更好的润滑,从而延长轴承寿命。也可避免油脂漏出后对机械环境造成污染。
[0021]密封槽6的深度比凹槽5深,有利于形成润滑油的回流,形成甩油作用,配合导油唇41让润滑油返回到轴承内部,一方面能够避免油脂的流失,另一方面能够回油进的润滑。
[0022]滚动体3可以选择钢球,内圈1和内圈1上均开设滚道,用于供钢球滚动装配,密封圈4通过压装方式与外圈2安装。
[0023]优选的来说,导油唇41与凹槽5贴合后形成用于供润滑油甩油回流的斜面7。
[0024]导油唇41能够形成斜面7,能够让回油作用更好。
[0025]此外,为了提高导油唇41的贴合密封作用,凹槽5的两侧侧壁呈倾斜设置,并通过两侧侧壁形成开口大于底部的结构;且靠近导油唇41的一侧侧壁用于供导油唇41贴合。
[0026]倾斜设置的侧壁,能够减少润滑油的滞留,让润滑油能够流通,均匀混合,让润滑油的状态更好,并且也有利于供导油唇41贴合形成斜面7来回油。润滑脂通过导油唇41的斜
面7导油进入到凹槽5,并通过凹槽5的斜面7回流到滚动体3位置进行润滑,也能够避免进入到密封槽6中。
[0027]具体的来说,凹槽5靠近导油唇41一侧的侧壁与内圈1的外径表面构成的夹角角度为25
°
;凹槽5靠近滚动体3一侧的侧壁与内圈1的外径表面构成的夹角角度为10
°
。凹槽5内油脂很容易通过小坡度回到滚道,而不容易通过大坡度流入密封槽6。
[0028]进一步设置中,外唇43与密封槽6远离轴承颞部一侧的止口61相抵,且过盈量为0.1mm。内唇42与密封槽6靠近轴承内部一侧的侧壁相抵,且过盈量为0.2mm。该设置下,能够提供足够的过盈量进行密封。
[0029]优选的工艺中,密封圈4为胶料和SPCC冷板注塑成型。该成型方式生产效率高、成型效果好。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包括内圈、外圈、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滚动体、安装在内圈和外圈两端部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的外径表面上沿其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凹槽和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的深度大于凹槽的深度;所述密封圈上由轴承内部向外依次设置有导油唇、内唇、外唇,所述导油唇用于与凹槽的侧壁相抵;所述内唇用于与密封槽的侧壁抵接;所述外唇用于与密封槽的止口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侧壁呈倾斜设置,并通过两侧侧壁形成开口大于底部的结构;且靠近导油唇的一侧侧壁用于供导油唇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防漏脂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靠近导油唇一侧的侧壁与内圈的外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人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