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48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清洗机器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包括水下清洗机器人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左右滑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清洗机构,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柜,所述移动柜通过滑动板滑动设置在壳体上;驱动电机运行时,通过传动能够使清洗机构来回的左右移动,可左右移动的清洗机构相较于传统的清洗盘,显著增大了清洗面积,提高了清洗效率;两根第二喷管左右移动时,在滑柱的引导作用下还会分别产生向上和向下的转动,通过两根第二喷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增大清洗面积,以对清洗位置的上方和下方进行清洗。以对清洗位置的上方和下方进行清洗。以对清洗位置的上方和下方进行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清洗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轮船或军舰的船体下半部分长时间的浸没在水中,其上会有大量的附着物(如水下生物、海藻等),导致船舶整体负载加大,速度降低,相对应的燃料消耗也就更多,增大了运输成本,因此,需定期对船体水下部分进行清理。
[0003]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装载有清洗盘的水下机器人对船体水下部分进行清理,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10948497A的专利技术专利,其就提供了一种船舶附着生物清理机器人,其具有行走装置,行走装置行走带动连接架移动,实现用清洗盘清理不同部位的船舶。
[0004]上述清理机器人中,通过清洗盘的设置虽然也能够保证清洗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其仍存在有一定的可优化之处,比如:
[0005]使用清洗盘对船体水下部分进行清理,其清理面积较小,需要控制水下机器人频繁的在船体上来回移动才能够达到全面清理的效果,不仅清理效率低,同时也会消耗更多的能源;
[0006]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1)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具备清洗面积大、效率高的优点。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清洗面积大、效率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包括水下清洗机器人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左右滑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清洗机构,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柜,所述移动柜通过滑动板滑动设置在壳体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固定套和第一喷管,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喷管,所述第一喷管上均匀设置有喷嘴。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条,所述滑条滑动设置在滑轨内,所述滑轨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内壁上。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柜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设置在转动盘的边缘处,所述转动盘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安装板、定位套、固定轴承和
第二喷管,所述连接板位于壳体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套,两个所述定位套内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承,两组所述固定轴承的内壁均固定联结有第二喷管,所述第二喷管上均匀设置有喷头。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喷管一上一下平行布置,并且两个所述第二喷管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横向引导槽;
[0016]其中,上方的第二喷管上的横向引导槽的两端均开设有向上的斜引导槽,下方的第二喷管上的横向引导槽的两端均开设有向下的斜引导槽;
[0017]所述横向引导槽和斜引导槽内还滑动设置有滑柱,所述滑柱固定安装在壳体的外壁上。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喷管的末端均固定安装有活动塞,所述活动塞活动设置在塞筒内,所述塞筒固定安装在壳体上;
[0019]所述塞筒的一侧通过进液管与储液箱相连通,所述储液箱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塞筒的另一侧贯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末端固定设置有喷头。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设置有进液单向阀,所述出液管上固定设置有出液单向阀。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柜上下两端的外壁上还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穿过壳体并固定连接有刷板;
[0022]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相对应的杆槽,所述连接杆活动设置在杆槽内。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5]1、该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驱动电机运行时,通过传动能够使清洗机构来回的左右移动,可左右移动的清洗机构相较于传统的清洗盘,显著增大了清洗面积,提高了清洗效率。
[0026]2、该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两根第二喷管左右移动时,在滑柱的引导作用下还会分别产生向上和向下的转动,通过两根第二喷管的转动,能够进一步的增大清洗面积,以对清洗位置的上方和下方进行清洗。
[0027]3、该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驱动电机运行使清洗机构来回的左右移动时,还会通过连接杆带动刷板左右移动,使刷板在船体表面来回刷动,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清洗效果,清洗更加的彻底。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的内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柜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滑轨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喷管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定位套部分的剖视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塞筒部分的剖视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刷板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6]图中:1、壳体;2、活动槽;3、连接板;4、固定套;5、第一喷管;6、滑条;7、滑轨;8、移动柜;9、滑动板;10、滑块;11、转动柱;12、转动盘;13、驱动电机;14、安装板;15、定位套;16、固定轴承;17、第二喷管;18、横向引导槽;19、斜引导槽;20、滑柱;21、活动塞;22、塞筒;23、进液管;24、出液管;25、连接杆;26、刷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一:
[0038]请参阅图1

[0039]图4,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包括水下清洗机器人,水下清洗机器人的两侧均设有可在船壁上行走的行走装置(图中未示出),行走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行走装置,如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参考文件中的行走装置,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的行走装置;
[0040]水下清洗机器人的中部设有壳体1,在壳体1上横向开设有活动槽2,活动槽2内左右滑动设置有连接板3,连接板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清洗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清洗机构包括固定套4和第一喷管5,连接板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固定套4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喷管5,第一喷管5上均匀设置有喷嘴;
[0041]第一喷管5通过喷嘴喷水,可左右移动的第一喷管5相较于传统的清洗盘,显著增大了清洗面积,提高了清洗效率。
[0042]如图2所示,连接板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柜8,移动柜8通过滑动板9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移动柜8左右移动通过连接板3即可带动清洗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包括水下清洗机器人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活动槽(2),所述活动槽(2)内左右滑动设置有连接板(3),所述连接板(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连接有清洗机构,所述连接板(3)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柜(8),所述移动柜(8)通过滑动板(9)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固定套(4)和第一喷管(5),所述连接板(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所述固定套(4)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喷管(5),所述第一喷管(5)上均匀设置有喷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滑条(6),所述滑条(6)滑动设置在滑轨(7)内,所述滑轨(7)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柜(8)内上下滑动设置有滑块(10),所述滑块(10)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柱(11),所述转动柱(11)转动设置在转动盘(12)的边缘处,所述转动盘(12)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末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下清洗机器人的清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安装板(14)、定位套(15)、固定轴承(16)和第二喷管(17),所述连接板(3)位于壳体(1)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定位套(15),两个所述定位套(15)内均固定设置有固定轴承(16),两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繁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