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新文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27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且相邻的所述缓冲套筒远离无人机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处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缓冲杆,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设备在落地时能够具备充分的缓冲,防止与地面撞击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配合限位杆对固定套筒的限位作用,使得带动相邻的移动推杆推动相邻的固定套筒进行左右移动,使得设备左右两侧均具备有弧形主防撞杆对其进行防护,避免了撞击导致设备受损。导致设备受损。导致设备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在飞行时经常进行拍摄等工作,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经常因为操作者操作不慎或因地形和气流等缘故造成无人机的磕碰和撞击现象,对无人机的机身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现有的无人机防撞装置在无人机故障时,以及无人机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防撞效果欠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且相邻的所述缓冲套筒远离无人机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处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缓冲杆,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弹簧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杆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副防撞杆,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相邻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处均铰接有两个联动杆,两个所述联动杆的底端均铰接有活动套,且所述活动套的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相邻的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连接块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立条,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套的内腔均贯穿有横杆,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相靠近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套筒,相邻的所述减震套筒的顶端处均开设有插孔,且相邻的所述立条的底端均插接在相邻的插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接触块,相邻的所述接触块的底部与插孔内腔底部处均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06]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本体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动力杆,若干个所述动力杆以无人机本体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
[0007]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横杆靠近无人机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所述固定块的中心处与无人机本体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两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腔共同贯穿有调节杆。
[0008]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横杆的外侧边缘靠近左右两端处均套设有第三弹簧。
[000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相邻的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均贯穿有螺纹套筒,相邻的所述螺纹套筒相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且相邻的所述螺纹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移动推杆,且相邻的所述移动推杆靠近无人机本体中心处
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块。
[0010]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移动推杆远离无人机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相邻的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且相邻的所述限位杆靠近顶端处均开有定位孔,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杆贯穿相邻的定位孔的内腔,且相邻的所述固定套筒远离无人机本体中心处的一端均开设有圆孔,且相邻的所述圆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第二缓冲杆,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缓冲杆远离圆孔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主防撞杆,所述主防撞杆的横截面为弧形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缓冲杆插接在圆孔内腔的一端与圆孔内腔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
[0011]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螺纹套筒相靠近的一端与调节杆的外侧边缘均固定套设有锥形齿轮,其相邻的所述锥形齿轮之间相互啮合设置。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通过各部件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设备在落地时能够具备充分的缓冲,防止与地面撞击导致设备损坏的情况,配合限位杆对固定套筒的限位作用,使得带动相邻的移动推杆推动相邻的固定套筒进行左右移动,使得设备左右两侧均具备有弧形主防撞杆对其进行防护,避免了撞击导致设备受损。
[0014]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18]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件主防撞杆和第二缓冲杆的局部俯视展示图。
[0019]图中:1、无人机本体;2、动力杆;3、第一缓冲杆;4、副防撞杆;5、限位杆;6、锥形齿轮;7、第二缓冲杆;8、固定套筒;9、移动推杆;10、缓冲套筒;11、螺纹块;12、螺纹套筒;13、调节杆;14、固定块;15、连接块;16、联动杆;17、活动套;18、横杆;19、支撑腿;20、支撑脚;21、立条;22、接触块;23、减震套筒;24、主防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无人机本体1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动力杆2,若干个动力杆2以无人机本体1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无人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10,且相邻的缓冲套筒10远离无人机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处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相邻的限位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缓冲杆3,且相邻的限位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相邻的第一弹簧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3固定连接,且相邻的第一缓冲杆3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副防撞杆4,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两个连接块15的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且相邻的第二轴承的内腔均贯穿有螺纹套筒12,相邻的螺纹套筒12相靠近的一端与调节杆13的外侧边缘均固定套设有锥形齿轮6,其相邻的锥形齿轮6之间相互啮合设置,相邻的螺纹套筒12相远离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且相邻的螺纹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移动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包括无人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套筒(10),且相邻的所述缓冲套筒(10)远离无人机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处均开设有限位孔,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插接有第一缓冲杆(3),且相邻的所述限位孔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弹簧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与第一缓冲杆(3)固定连接,且相邻的所述第一缓冲杆(3)远离限位孔内腔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副防撞杆(4),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且相邻的所述连接块(15)的底部处均铰接有两个联动杆(16),两个所述联动杆(16)的底端均铰接有活动套(17),且所述活动套(17)的底部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9),相邻的所述支撑腿(19)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0),所述连接块(15)的底部靠近中心处均固定连接有立条(21),相邻的两个所述活动套(17)的内腔均贯穿有横杆(18),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杆(18)相靠近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套筒(23),相邻的所述减震套筒(23)的顶端处均开设有插孔,且相邻的所述立条(21)的底端均插接在相邻的插孔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接触块(22),相邻的所述接触块(22)的底部与插孔内腔底部处均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本体(1)的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动力杆(2),若干个所述动力杆(2)以无人机本体(1)的中心为中心轴呈环形阵列状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飞行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横杆(18)靠近无人机本体(1)中心处的一端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文
申请(专利权)人:王新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