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25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涉及保险杠下格栅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一端均焊接有多个阻尼弹簧杆,所述阻尼弹簧杆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凹槽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安装有多个固定杆,且固定杆外壁的一端粘接有橡胶圈,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受到撞击时,借助活动板的移动通过传动杆向移动板施加推力,在移动板水平移动后阻尼弹簧杆对其进行缓冲,将原本的冲击力改变方向,避免外壳受到较大的力后大幅撞击水箱,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能。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能。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


[0001]本技术涉及保险杠下格栅
,具体为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

技术介绍

[0002]下格栅是汽车前保险杠上的组成部分,多为网格状,能够在保护装置的水箱同时起到一定的通风散热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下格栅一般都采用塑料制作,汽车的前端在收到撞击时,下格栅非常容易因受到冲击力而发生碎裂,而且下格栅在受到撞击形变后可能会挤压水箱,从而导致造成一定的损失,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下格栅的抗冲击能力较差,容易变形甚至碎裂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一端均焊接有多个阻尼弹簧杆,所述阻尼弹簧杆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凹槽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安装有多个固定杆,且固定杆外壁的一端粘接有橡胶圈,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且活动板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多个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均通过铰接件与移动板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一端延伸至外壳的一侧安装有保护板。
[0005]优选的,所述保护板的形状呈矩形框状,且保护板的内壁纵横交错地焊接有多个加强筋。
[0006]优选的,所述外壳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且通孔的一端均延伸至凹槽的内壁。
[0007]优选的,所述通孔呈倾斜设置,且通孔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0008]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导槽,所述移动板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导块,且移动板通过导块和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与外壳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保护板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外壳内部的长度和宽度,且保护板和外壳的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0010]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和固定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板的移动范围小于固定杆的长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保护板受到撞击时,活动板受力挤压橡胶圈,橡胶圈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同时活动板的移动通过传动杆向移动板施加推力,移动板水平移动后阻尼弹簧杆对其进行缓冲,将原本的冲击力改变方向,避免外壳受到较大的力后大幅撞击水箱,提高了装置的抗冲击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通孔;2、移动板;3、阻尼弹簧杆;4、传动杆;5、活动板;6、固定杆;7、连接杆;8、外壳;9、凹槽;10、金属板;11、保护板;12、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请参阅图1

3,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包括外壳8,外壳8内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9,且凹槽9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金属板10,金属板10的一端均焊接有多个阻尼弹簧杆3,阻尼弹簧杆3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2,凹槽9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安装有多个固定杆6,且固定杆6外壁的一端粘接有橡胶圈12,固定杆6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5,且活动板5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多个传动杆4,传动杆4的一端均通过铰接件与移动板2的一侧相连接,活动板5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一端延伸至外壳8的一侧安装有保护板11。
[0019]保护板11的形状呈矩形框状,且保护板11的内壁纵横交错地焊接有多个加强筋;
[0020]外壳8前后两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多个通孔1,且通孔1的一端均延伸至凹槽9的内壁;
[0021]通孔1呈倾斜设置,且通孔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

[0022]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外壳8的孔位,和保护板11上的加强筋形成的孔洞以及通孔1都能够辅助通风散热,通孔1斜向设置,避免外界的雨水轻易进入凹槽9内部。
[0023]凹槽9内部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导槽,移动板2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导块,且移动板2通过导块和导槽之间的滑动配合与外壳8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0024]保护板11的长度和宽度均大于外壳8内部的长度和宽度,且保护板11和外壳8的中心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0025]活动板5和固定杆6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板5的移动范围小于固定杆6的长度;
[0026]具体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保护板11受到撞击时,活动板5受力挤压橡胶圈12,橡胶圈12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同时活动板5的移动通过传动杆4向移动板2施加推力,移动板2水平移动后阻尼弹簧杆3对其进行缓冲,将原本的冲击力改变方向,避免外壳8受到较大的力后大幅撞击水箱。
[0027]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装置的外壳8安装在前保险杠的合适位置,使用时外壳8的孔位,和保护板11上的加强筋形成的孔洞以及通孔1都能够辅助通风散热;
[0028]在保护板11受到撞击时,保护板11通过连接杆7将力传递给活动板5,活动板5在固定杆6的外壁定向移动挤压橡胶圈12,橡胶圈12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缓冲,同时随着活动板
5的移动,其会通过传动杆4向移动板2施加推力将其推动,移动板2水平移动后阻尼弹簧杆3对其进行缓冲,将原本的冲击力改变方向,避免外壳8受到较大的力后大幅撞击水箱,同时金属板10能够避免较大的冲击力致使外壳8侧面发生形变。
[002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包括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8)内部的外侧开设有凹槽(9),且凹槽(9)内部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安装有金属板(10),所述金属板(10)的一端均焊接有多个阻尼弹簧杆(3),所述阻尼弹簧杆(3)的一端安装有移动板(2),所述凹槽(9)内部的前后两端之间安装有多个固定杆(6),且固定杆(6)外壁的一端粘接有橡胶圈(12),所述固定杆(6)的外侧套设有活动板(5),且活动板(5)的两侧均通过铰接件安装有多个传动杆(4),所述传动杆(4)的一端均通过铰接件与移动板(2)的一侧相连接,所述活动板(5)的一侧安装有多个连接杆(7),且连接杆(7)的一端延伸至外壳(8)的一侧安装有保护板(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板(11)的形状呈矩形框状,且保护板(11)的内壁纵横交错地焊接有多个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的车辆前保险杠下格栅,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海代文海周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康鸿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