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19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共七片透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4.2<IH/f。4.2<IH/f。4.2<IH/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镜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镜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辆的辅助驾驶系统逐渐完善,车载镜头作为辅助驾驶系统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工具之一,其成像品质直接影响着辅助驾驶系统性能的优劣。
[0003]为了精准地获取外界信息,车载镜头需要搭配尺寸较大且分辨率较高的芯片,因此,车载镜头需要具有较高的解像能力。此外,出于安全性考虑,车载镜头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以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避免在不同环境下使用时造成车载镜头成像性能降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镜头,其具备大视场和大像面的优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光学镜头,共七片透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为:
[0007]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0008]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0009]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
[0010]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001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0012]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0013]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0014]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4.2<IH/f。
[0015]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3.0<TTL/IH<5.0。
[0016]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7.5<IH/EPD<11.0。
[0017]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与最大半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
h
满足:0.38<IH
h
/IH<0.45。
[0018]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最大视场角θ和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1.2<(IH/2)/(f
×
(θ/2))<1.6。
[0019]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与最大视场角主光线在像面上的入射角CRA满足:4.5<(FOV/2)/CRA<5.5。
[0020]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2满足:

4.5<f2/f<

3.0。
[0021]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曲率半径R1和像侧面曲率半径R2分别满足:12.0<R1/f,R2/f<6.0。
[0022]较佳地,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矢高Sag3和通光半口径d3与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矢高Sag4和通光半口径d4满足:0.28<(Sag3/d3)/(Sag4/d4)<0.40。
[0023]较佳地,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分别沿光轴的中心厚度的总和∑CT满足:0.50<∑CT/TTL<0.70。
[002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合理的搭配各透镜之间的镜片形状与光焦度组合,实现了同时具备大视场和大像面的优点。
[0025]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与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F

Theta畸变曲线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MTF曲线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3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F

Theta畸变曲线图。
[003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3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MTF曲线图。
[003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0040]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0041]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场曲曲线图。
[0043]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F

Theta畸变曲线图。
[0044]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相对照度曲线图。
[0045]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MTF曲线图。
[0046]图2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曲线图。
[0047]图2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光学镜头的垂轴色差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
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0049]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0050]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0051]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0052]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镜头,共七片透镜,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到成像面依次为: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4.2<IH/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3.0<TTL/IH<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满足:7.5<IH/EPD<1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与最大半视场角所对应的真实像高IH
h
满足:0.38<IH
h
/IH<0.4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宇轩王克民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