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128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融合芯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包括微图案ITO电极和PDMS微控流芯片,PDMS微控流芯片内设置有若干通道和捕获结构,通道与捕获结构连通,且通道上设置有多个进样口和出样口;捕获结构包括捕获腔室和聚焦柱,捕获腔室由设置在一侧的倒“山”字形结构和设置在倒“山”字形结构开口侧的两个斜柱组成,聚焦柱设置在捕获腔室对侧。本技术方案可实现两个相近尺寸细胞的电融合,同时实现高通量。同时实现高通量。同时实现高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融合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融合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促融合技术。当细胞置于非常高的电场中,细胞膜就变得具有通透性,能让外界的分子扩散进细胞内,这一现象称为电融合,又叫电穿孔。运用这一技术,许多物质,包括DNA、RNA、蛋白质、药物、抗体和荧光探针都能载入细胞。与其他常用的导入外源物质的方法相比,电融合具有很多有点:一、电融合不必象显微注射那样使用玻璃针,不需要技术培训和昂贵的设备,可以一次对成百万的细胞进行注射;二、与用化学物质相比,电融合几乎没有生物或化学副作用;三、因为电融合是一种物理方法,较少依赖细胞类型,因而应用广泛。
[0003]尽管细胞电融合技术在育种、杂交研究和细胞克隆方面得到了成功应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基因组学和抗体研发领域,往往需要对两个相近尺寸的细胞进行融合,目前细胞融合过程,其控制性手段相对欠缺,导致融合效率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因此,专利技术人考虑通过结构及方法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图案ITO电极和PDMS微控流芯片,所述PDMS微控流芯片内设置有若干通道和捕获结构,所述通道与捕获结构连通,且通道上设置有多个进样口和出样口;捕获结构包括捕获腔室,捕获腔室由设置在一侧的倒“山”字形结构和设置在倒“山”字形结构开口侧的两个斜柱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斜柱分别固定在倒“山”字形结构开口侧的上端和下端,且斜柱均朝向中部倾斜设置,且斜柱的对侧设置了三角形的聚焦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柱的倾斜角度为25

35
°
,且两个斜柱远离倒“山”字形结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4

6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侧向双孔结构的细胞电融合芯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的聚焦柱与捕获结构间的距离为25

30μm,三角形为边长10

14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亚七王雪峰胡宁鞠煌先许梦丽杨军吴洁张小玲郑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