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网多元新能源接入量配置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新能源规划设计方案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多元新能源接入量配置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双碳减排的不断推进,包括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接入量和建设速度不断提升,但由于不同特性的新能源在接入形式、接入量、接入点等方面的优化分析手段不足,多元化接入体的综合优化规划以及接入后的负面影响调控等都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针对单一新能源接入特性以及研究的手段虽然很多,但对于多种新能源介入下配电网整体规划决策方案的形成依然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要用于在配点规划设计过程中用于确定和优选新能源设计规划接入量,为多远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系统提供可行的优化分析手段的配电网多元新能源接入量配置优化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配电网多元新能源接入量配置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初始化数据:获取规划区域内的新能源节点负荷数据
[0007]S2、建立保证新能源接入后电网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处于允许范围之内的成本目标函数
[0008][0009]其中a为折现率,N
i
为第i类新能源设备接入量的决策变量,Q
i
为i类新能源设备的的单位功率成本,Q
i
为单个i类新能源设备的的功率;N
j
为第j类储能设备接入量决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网多元新能源接入量配置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初始化数据:获取规划区域内的新能源节点负荷数据S2、建立保证新能源接入后电网整体建设和维护成本处于允许范围之内的成本目标函数:其中α为折现率,N
i
为第i类新能源设备接入量的决策变量,Q
i
为i类新能源设备的的单位功率成本,Q
i
为单个i类新能源设备的的功率;N
j
为第j类储能设备接入量决策变量,μ
j,1
为第j类储能设备的单位储能成本,A
j
为第j类储能设备的容量;μ
j,2
为第j类储能设备的逆变成本,逆变成本具体是指将电网电压或功率转变为第j类储能设备储能所需的电压或功率所需要的单位功率转换成本;B
j
为第j类储能设备的设计功率;得到多元新能源的接入目标限制条件函数:A1、新能源设备装机量限制要求:0≤N
i
≤N
i,max
;由于新能源技术的特性以及技术水平限制,其整体供电稳定性尚不及现有常规电力系统,出于保证配电网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新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总容量不能过高,因此对于新能源设备的装机量有限制,N
i,max
对应是指最大装机量限制;A2、负荷缓存平衡条件由于新能源设备自身容量以及电压的,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的过程中一般是以定周期电量存储后定期转换传输至配电网,为保证转换过程中的负荷缓存平衡,置了负荷缓存平衡限制:其中λ
j
为负荷转换效率,对于一般电网λ
j
=0.3~0.4为,对于高压特高压配电网λ
j
=0.4~0.8;其中P1(t
k
)=∑N
i
Q
i
为时间段T
k
内新能源输出;为时间段T
k
内配电网可控电源输出;P3(t
k
)为指时间段T
k
内新能源设备累计负荷;S3、以上述参数中新能源设备接入量的决策变量N
i
,储能设备接入量决策变量N
j
、可控电源接入量N
x
为组合要素,基于遗传编码方法,生成n个符合前述限制约束条件的组合方案;S4、对于前述组合方案,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在符合配电网设计规划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基于最小的成本来实现,因此得到上述组合方案的优选目标函数其中Cost2为日运行成本期望值,C1(z)为在运行模式z期间可控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文,胡乐德,丁再贤,马军,许宏洋,段一平,乔海春,犹洲,孙伟琴,李恺文,刘昭君,孙宏涛,杨素民,崔纪民,张旭,张栋生,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