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001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包括线缆,线缆的外侧设置有刺针结构,刺针结构中包括刺针本体、灯罩、灯珠、卡扣和刺入头,刺针本体的两端均固定有刺入头,刺针本体的中部固定有灯罩,灯罩内设置有灯珠,灯珠的一端与刺针本体连接,刺针本体的两端均套设有卡扣,在成功接通连接器后小灯亮起,提示工作人员连接器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判别结果对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实现电网带电作业检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准确性,为智能变电站的迅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启发,能够推动智能变电站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带电换表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智能电网的飞速发展,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输电线路传输功率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电网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精确故障定位成为快速排除故障、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降低优质服务投诉风险,很多基层供电所在三相直通式电能表更换作业时均实行带电作业。作业过程的种种原因,导致低压带电作业电弧烧伤事故时有发生,给作业人员和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0003]电能表,又称电度表,主要是用来对电能进行测量的仪表,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工作中使用比较广泛,现有的电能表在使用中需要采用485线接线方式,将入户线接入到电能表中从而对电能进行测量计数,上述接线方式需要采用螺丝压线,当螺丝对接线没有压紧时导致电能采集信息不准,为了解决上述计数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如下计数方案:现有的电能表在接线过程中采用接线柱进行接线操作,无需采用螺丝压紧,上述接线方式大大提高了接线效率,进而提高了电能表的工作效率,但是当需要更换电能表时,需要将线路断电,才能对电能表进行更换,一方面提高了操作工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了一定了不便。
[0004]因此,如何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高带电作业检测的安全性、准确性、便捷性,设计一种无需断电即能更换电能表的换表机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通过将标有不同电线截面对应的刺针本体上刺入线缆;将刺针内嵌在电线上,在刺针下方安装卡扣用于固定刺针,防止刺入电线时脱落;下方安置小灯,在成功接通连接器后小灯亮起,提示工作人员连接器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判别结果对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实现电网带电作业检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准确性,为智能变电站的迅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启发,能够推动智能变电站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包括线缆,所述线缆的外侧设置有刺针结构,所述刺针结构中包括刺针本体、灯罩、灯珠、卡扣和刺入头,所述刺针本体的两端均固定有刺入头,所述刺针本体的中部固定有灯罩,所述灯罩内设置有灯珠,所述灯珠的一端与刺针本体连接,所述刺针本体的两端均套设有卡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刺针本体上设置有刻度线,且所述刻度线沿刺入头向刺针本体的中部延伸。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刺入头为底端小外大的尖刺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刻度线分别为6平方毫米、10平方毫米、16平方毫米和25平方毫米。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装置中,通过将标有不同电线截面对应的刺针本体上刺入线缆;将刺针内嵌在电线上,在刺针下方安装卡扣用于固定刺针,防止刺入电线时脱落;下方安置小灯,在成功接通连接器后小灯亮起,提示工作人员连接器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判别结果对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实现电网带电作业检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准确性,为智能变电站的迅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启发,能够推动智能变电站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4]其中:1、线缆;2、刺针结构;21、刺针本体;22、灯罩;23、灯珠;24、刻度线;25、卡扣;26、刺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6]实施例:
[0017]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包括线缆1,线缆1的外侧设置有刺针结构2,刺针结构2中包括刺针本体21、灯罩22、灯珠23、卡扣25和刺入头26,刺针本体21的两端均固定有刺入头26,刺针本体21的中部固定有灯罩22,灯罩22内设置有灯珠23,灯珠23的一端与刺针本体21连接,刺针本体21的两端均套设有卡扣25;在更换电能表的过程中,将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器的两端刺入电能表的电线中,在刺入的同时根据电线粗细的不同参照刺针本体21上的刻度线24进行操作。在两端的刺针本体21刺入电线后,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器上的小灯珠23会被点亮。
[0018]在其他实施例中,刺针本体21上设置有刻度线24,且刻度线24沿刺入头26向刺针本体21的中部延伸;通过将标有不同电线截面对应的刺针本体21上刺入线缆1;将刺针本体21内嵌在线缆1上,在刺针本体21下方安装卡扣25用于固定刺针,防止刺入电线时脱落;下方安置小灯珠23,在成功接通连接器后小灯珠23亮起,提示工作人员连接器正常工作。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判别结果对之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判,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实现电网带电作业检测的高效性、实时性、准确性,为智能变电站的迅速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启发,能够推动智能变电站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19]在其他实施例中,刺入头26为底端小外大的尖刺状;刻度线24分别为6平方毫米、
10平方毫米、16平方毫米和25平方毫米,根据所用电量表电线横切面不同,刺针本体21扎入的深度也随之改变从而改变其刺入长度。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入式带电换表连接装置,包括线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1)的外侧设置有刺针结构(2),所述刺针结构(2)中包括刺针本体(21)、灯罩(22)、灯珠(23)、卡扣(25)和刺入头(26),所述刺针本体(21)的两端均固定有刺入头(26),所述刺针本体(21)的中部固定有灯罩(22),所述灯罩(22)内设置有灯珠(23),所述灯珠(23)的一端与刺针本体(21)连接,所述刺针本体(21)的两端均套设有卡扣(2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泽明李思远王昱博包迅泽贾伊博董辉孙宇刘巍李雨庭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