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30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接线端子,属于电力控制装置领域。一种电力控制装置用接线端子,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底部设置有锥形件,所述锥形件正下方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固定于底板上部,所述圆槽上设置有导电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圆槽、导电孔配合转杆、锥齿轮一、锥齿轮二、丝杆、锥形件实现了一次对多组线缆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接线前无需对线缆的绝缘外皮进行剥线处理,提高了操作人员对电力控制装置内接线端子与线缆的连接效率,多组锥形件刺破线缆绝缘外皮伸入导电孔内可以使得线缆连接更加牢固,有效避免了线缆连接部位易松动的情况。松动的情况。松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辅助工器具,尤其涉及电力控制装置用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是电气设备中设置在电缆的端部,用于连接接线柱的元件,接线端子通常包括接线管和设置在接线管一端的连接片,接线管和连接片都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使用时,将电缆的一端插入接线管中,然后再使用接线工具将电缆夹紧固定在接线管中完成对电缆的固定连接。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779045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接线端子,包括:一端铰接的下夹条和上夹条,下夹条和上夹条另一端之间通过螺杆连成一体或分离,下夹条和上夹条相互靠近一侧对合后形成圆孔,下夹条上形成圆孔的弧形侧壁设置有朝向圆孔中心外径逐渐减小的下圆锥,下圆锥由导电材质制成,下夹条另一端开设有阶梯孔,下夹条内设置有导电材质制成和下圆锥连接的下导体,下导体另一端延伸至阶梯孔内径较小的一端内,该公开文献通过导电材质的下圆锥插入线缆内,将另一条线缆的一端插入阶梯孔内,下圆锥通过下导体和另一条线缆形成电连接,实现无需剥线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线缆断成两段。
[0004]上述专利达到了对电缆线的接电连接,避免了接线前对电缆线进行剥线操作,但是当操作人员需要同时对多组电缆线同时进行接线操作时,则存在一定缺陷,如该装置中每次仅能对一组电缆线进行导电连接,不便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接线效率,且接线后的线缆仅被夹条内设置的一组上圆锥、下圆锥进行夹持固定,线缆在被拉动过程中可能易被抽出,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能够同时对多组电缆线同时进行接线操作的接线端子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接线端子,设有立板,所述立板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立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滑动连接于两组立板中间,所述压板上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丝杆顶部设置有锥齿轮二;
[0007]所述立板上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连接;
[0008]所述压板底部设置有锥形件,所述锥形件正下方设置有圆槽,所述圆槽固定于底板上部,所述圆槽上设置有导电孔,所述导电孔等距间隔布置,所述导电孔底部通过连接板连接有接线杆。
[0009]所述立板侧边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上设置有卡槽。
[0010]所述转杆端部设置有转盘。
[0011]所述立板的内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压板(3)滑动连接。
[0012]所述压板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丝杆螺纹连接。
[0013]所述圆槽上设置有防滑片。
[0014]所述锥形件等距设置有五组。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圆槽、导电孔配合转杆、锥齿轮一、锥齿轮二、丝杆、锥形件实现了一次对多组线缆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接线前无需对线缆的绝缘外皮进行剥线处理,提高了操作人员对电力控制装置内接线端子与线缆的连接效率,多组锥形件刺破线缆绝缘外皮伸入导电孔内可以使得线缆连接更加牢固,有效避免了线缆连接部位易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对本技术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7]图1为接线端子的立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接线端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接线端子的图2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接线端子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0021]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立板;101、滑槽;2、底板;3、压板;4、凸块;5、转杆;501、转盘;6、锥齿轮一;7、锥齿轮二;8、丝杆;9、螺纹孔;10、锥形件;11、圆槽;111、防滑片;12、导电孔;13、连接板;14、接线杆;15、背板;1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3]参照图1

4,一种电力控制装置用接线端子,包括:立板1,立板1对称设置有两组,两组立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2,底板2上设置有压板3,压板3滑动连接于两组立板1中间,压板3上螺纹连接有丝杆8,丝杆8对称设置有两组,丝杆8顶部设置有锥齿轮二7;立板1上固定连接有凸块4,凸块4上转动连接有转杆5,转杆5上设置有锥齿轮一6,锥齿轮一6对称设置有两组,锥齿轮一6与锥齿轮二7啮合连接;压板3底部设置有锥形件10,锥形件10等距设置有五组,锥形件10正下方设置有圆槽11,圆槽11固定于底板2上部,圆槽11上设置有导电孔12,导电孔12等距间隔布置,导电孔12底部通过连接板13连接有接线杆14。
[0024]工作原理:当操作人员需要对多组线缆与接线端子进行连接时,可将电缆线按接线要求依次放置于圆槽11内,然后顺时针转动转盘501带动转杆5进行转动,由于转杆5上的锥齿轮一6与锥齿轮二7啮合连接,转杆5转动的同时带动丝杆8进行转动,丝杆8带动压板3在滑槽101内向下移动,压板3下方的锥形件10向下刺破线缆的绝缘层与线缆内部的电线相接触,锥形件10底部向下伸入到导电孔12内,导电孔12底部通过连接板13与接线杆14进行电性连接;当需要对圆槽11内的线缆进行抽出从新接线时,可以逆时针转动转盘501通过转杆5、丝杆8、压板3带动锥形件10向上移动,使得锥形件10向上远离线缆的绝缘外皮,然后抽出圆槽11内的线缆,重复上述步骤插入新的线缆即可完成线缆的快速替换工作。
[0025]立板1侧边固定连接有背板15,背板15上设置有卡槽16;通过将立板1侧面背板15上的卡槽16卡入到电箱内的接线端子排上,可便于操作人员完成对该电力控制装置用接线端子的固定。
[0026]转杆5端部设置有转盘501;通过转动转盘501可以带动转杆5进行转动,使得操作人员的操作更加省力。
[0027]立板1的内侧设置有滑槽101,滑槽101与压板3滑动连接;通过在立板1的内侧设置滑槽101可以对压板3的上下移动位置进行限位。
[0028]压板3上设置有螺纹孔9,螺纹孔9与丝杆8螺纹连接;通过在压板3上设置螺纹孔9与丝杆8进行螺纹连接,从而丝杆8转动使可以带动压板3进行上下移动。
[0029]圆槽11上设置有防滑片111;通过在圆槽11的内壁设置防滑片111可以增大其与导线的摩擦阻力,防止导线被轻易抽出。
[0030]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圆槽11、导电孔12配合转杆5、锥齿轮一6、锥齿轮二7、丝杆8、锥形件10实现了一次对多组线缆进行连接固定,操作人员接线前无需对线缆的绝缘外皮进行剥线处理,提高了操作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立板(1),两组所述立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板(2),所述底板(2)上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滑动连接于两组立板(1)中间,所述压板(3)上螺纹连接有丝杆(8),所述丝杆(8)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丝杆(8)顶部设置有锥齿轮二(7);所述立板(1)上固定连接有凸块(4),所述凸块(4)上转动连接有转杆(5),所述转杆(5)上设置有锥齿轮一(6),所述锥齿轮一(6)对称设置有两组,所述锥齿轮一(6)与锥齿轮二(7)啮合连接;所述压板(3)底部设置有锥形件(10),所述锥形件(10)正下方设置有圆槽(11),所述圆槽(11)固定于底板(2)上部,所述圆槽(11)上设置有导电孔(12),所述导电孔(12)等距间隔布置,所述导电孔(12)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星夏金鑫刘佳束汉槟张考胜沈恩福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陵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