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98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和控制器,所述通风柜本体内设置有实验区和置物区;导流板将所述实验区分隔为实验腔室和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的排风口上设置有排风风量控制阀;所述排风风量控制阀内设置有风量传感器;所述实验腔室的操作口内设置有与导向槽间隙配合的视窗;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设置有视窗升降机构;所述操作口的上方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区域存在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操作口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置物区内设置有灭火装置;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设置有蜂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稳定、精确输出视窗在对应状态所需的排风量,并且实现对火警情的监测和处理,确保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设备的安全。设备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用于实验室的变风量通风柜存在以下问题:
[0003]1、采用面风速传感器检测面风速大小来控制排风风量控制阀的开合,来控制排风量大小,然而由于面风速传感器安装位置受限,不同位置测量数值有较大偏差;而且容易受人员走动等外界空气混流干扰,使监测数据不准,从而影响排风量的控制精度。
[0004]2、在一些情况下,排风柜在使用过程中,柜体内会着火而产生火源,然而现有的通风柜只能对烟、火等警情进行监测和报警,不能及时自动处理,影响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可稳定、精确输出视窗在对应状态所需的排风量,并且实现对火警情的监测和处理,能够及时灭火,确保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柜本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实验区和置物区;所述实验区内设置有排风孔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实验区从前至后分隔为连通的实验腔室和排风风道;
[0008]所述排风风道的上方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上设置有排风风量控制阀;所述排风风量控制阀内设置有风量传感器;
[0009]所述实验腔室的前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与导向槽间隙配合的视窗;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还设置有驱动视窗沿导向槽滑动的视窗升降机构;
[0010]所述操作口的上方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区域存在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区域存在传感器用于监测实验操作区域是否有人;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板;
[0011]所述操作口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视窗在操作口不同位置的位移传感器;
[0012]所述置物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实验腔室内是否有火源,并向实验腔室内喷射灭火剂的灭火装置;
[0013]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设置有蜂鸣器;
[0014]所述排风风量控制阀、风量传感器、视窗升降机构、区域存在传感器、灭火装置、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和控制面板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视窗升降机构包括导轮组、绳子、配重锤和绕绳器;
[0016]所述导轮组左右对称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顶部;所述配重锤位于通风柜本体的背
部,且通过导轨副与通风柜本体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绕绳器位于配重锤的下方,且与通风柜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绳子的其中一端与视窗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绕过导轮组后与配重锤固定连接;所述绕绳器与配重锤之间通过绕绳连接;
[0017]所述绕绳器与区域存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灭火传感器、灭火器以及多个灭火材料释放管;
[0019]所述灭火器置物区内;所述灭火传感器设置于实验腔室的顶部;所述灭火器与灭火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灭火传感器与控制器和蜂鸣器电性连接。
[0020]多个所述灭火材料释放管的其中一端与灭火器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至实验腔室的一侧,并管口朝向实验腔室内部。
[0021]优选的,所述实验腔室内还设置有用于监测实验腔室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0022]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3]优选的,所述操作口下方两侧设置有红外开关;所述红外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4]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无线通信模块。
[0025]优选的,所述灭火器是电控型气溶胶灭火器。
[002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7]1、该技术通过在排风风量控制阀内设置流量传感器,监测视窗在不同状态下排风风量控制阀对应开度的实测风量,在控制器的作用下,使实测风量与需求风量对比进行精确调节,从而稳定输出视窗在对应状态所需的排风量,实现排风量自适应控制,并且维持对应状态下安全面风速的恒定。
[0028]2、通过在通风柜本体内设置灭火装置,实现对火警情的监测和处理,能够及时灭火,确保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2]图4为图2中A

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图3中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35]其中:通风柜本体1、导流板2、排风风量控制阀3、风量传感器4、视窗5、视窗升降机构6、区域存在传感器7、控制面板8、位移传感器9、实验区10、置物区20、操作口30、灭火装置40、蜂鸣器50、控制器60、导轮组61、绳子62、配重锤63、绕绳器64、温度传感器70、红外开关80、实验腔室101、排风风道102、排风口102a、灭火传感器401、灭火器402、灭火材料释放管403、无线通信模块6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
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9]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40]如图1

6所示,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1和控制器60,所述通风柜本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实验区10和置物区20;所述实验区10内设置有排风孔的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2将实验区10从前至后分隔为连通的实验腔室101和排风风道102;
[0041]所述排风风道102的上方开设有排风口102a;所述排风口102a上设置有排风风量控制阀3;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包括通风柜本体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柜本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实验区和置物区;所述实验区内设置有排风孔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将实验区从前至后分隔为连通的实验腔室和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的上方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上设置有排风风量控制阀;所述排风风量控制阀内设置有风量传感器;所述实验腔室的前方开设有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内侧设置有对称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与导向槽间隙配合的视窗;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还设置有驱动视窗沿导向槽滑动的视窗升降机构;所述操作口的上方和侧面分别设置有区域存在传感器和控制面板;所述区域存在传感器用于监测实验操作区域是否有人;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液晶显示板;所述操作口上还设置有用于监测视窗在操作口不同位置的位移传感器;所述置物区内设置有用于检测实验腔室内是否有火源,并向实验腔室内喷射灭火剂的灭火装置;所述通风柜本体上设置有蜂鸣器;所述排风风量控制阀、风量传感器、视窗升降机构、区域存在传感器、灭火装置、位移传感器、蜂鸣器和控制面板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动灭火装置的自适应变风量VAV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视窗升降机构包括导轮组、绳子、配重锤和绕绳器;所述导轮组左右对称设置于通风柜本体的顶部;所述配重锤位于通风柜本体的背部,且通过导轨副与通风柜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艺宙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