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送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330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实验室送风系统,包括多个送风装置、过滤消杀装置和引风机,所述过滤消杀装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管和送风管;所述引风机通过连接管与过滤消杀装置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上设置有多个送风支管;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分别通过进风管与送风支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具有角度可调和追踪送风功能的送风装置,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验工位点上实验人员的移动调整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对实验工位点及实验人员的集中精准送风,保证实验人员工作的舒适性;同时采用具有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器与紫外线灭菌灯对新风进行高效过滤和消杀,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洁净度。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洁净度。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洁净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实验室送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送风
,特别是涉及实验室送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实验室送风系统,虽然设置有较多的送风口,但送风效果较分散且送风角度较局限,不能根据实验工位点上实验人员的移动调整送风角度,从而影响实验人员的工作环境;另外只设置有简单的过滤模块对新风进行过滤,不仅过滤效果差,且不能消杀新风中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从而影响实验室的洁净度,无法满足现有实验室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实验室送风系统,通过设置具有角度可调和追踪送风功能的送风装置,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验工位点上实验人员的移动调整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对实验工位点及实验人员的集中精准送风,保证实验人员工作的舒适性;同时采用具有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器与紫外线灭菌灯对新风进行高效过滤和消杀,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洁净度。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实验室送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实验室的多个送风装置,以及设置于实验室外侧的过滤消杀装置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过滤消杀装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管和送风管;所述引风机通过连接管与过滤消杀装置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上设置有多个送风支管;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分别通过进风管与送风支管连接;
[0007]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有转向球,左侧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箱内位于转向球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与转向球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转向机构;所述转向球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活动套设有万向出风罩;
[0008]所述万向出风罩的出风端设有多个红外线传感器,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
[0009]所述实验室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转向机构、第二转向机构和多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一固定轴;
[0011]所述第一驱动器固定设置于固定箱内,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轴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转向球的上端和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轴远离转向球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
[0012]所述第一固定轴与转向球转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活动槽;
[0013]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向机构包括固定板、第二驱动器、第二齿轮、第二齿条和第二
固定轴;
[0015]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箱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驱动器设置于第二固定板上,且驱动端与第二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轴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转向球的正面和背面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轴远离转向球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连接;
[0016]所述第二固定轴与转向球转动连接处开设有第二活动槽;
[0017]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万向出风罩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上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流板。
[0019]优选的,所述过滤消杀装置包括过滤器和紫外线灭菌灯;所述紫外线灭菌灯设置于过滤器的出风口上;
[0020]所述过滤器为物理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内从进风端向出风端的方向依次设置有初过滤层、中过滤层和活性炭过滤层。
[0021]优选的,多个所述送风支管上均设置有风量调节阀;多个所述风量调节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2]优选的,所述进风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进入进风管内新风质量的空气质量传感器。
[0023]优选的,还包括液晶触摸屏控制面板;所述液晶触摸屏控制面板设置于实验室内;所述液晶触摸屏控制面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4]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该技术通过设置具有角度可调和追踪送风功能的送风装置,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实时监测实验工位点上实验人员的移动调整送风角度;从而实现对实验工位点及实验人员的集中精准送风,保证实验人员工作的舒适性;同时采用具有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器与紫外线灭菌灯对新风进行高效过滤和消杀,从而确保实验室的洁净度。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中送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送风装置1、过滤消杀装置2、引风机3、风量调节阀4、空气质量传感器5、液晶触摸屏控制面板6、固定箱11、转向球12、固定座13、第一转向机构14、第二转向机构15、连接板16、万向出风罩17、红外线传感器18、过滤器21、紫外线灭菌灯22、第一驱动器141、第一齿轮142、第一齿条143、第一固定轴144、固定板151、第二驱动器152、第二齿轮153、第二齿条154、第二固定轴155、连接杆171、分流板172、初过滤层211、中过滤层212、活性炭过滤层213、实验室10、连接管20、送风管30、集风管40、送风支管50、进风管60、控制器70。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3]如图1

2所示,实验室送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实验室10的多个送风装置1,以及设置于实验室10遮雨板内的过滤消杀装置2和引风机3,其特征在于:
[0034]所述过滤消杀装置2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管20和送风管30;所述引风机3通过连接管20与过滤消杀装置2连接;所述送风管30的另一端设置有集风管40;所述集风管40上设置有多个送风支管50;多个所述送风装置1分别通过进风管60与送风支管50连接;
[0035]多个所述送风装置1包括固定箱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实验室送风系统,包括设置于实验室的多个送风装置,以及设置于实验室外侧的过滤消杀装置和引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消杀装置的进风端和出风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管和送风管;所述引风机通过连接管与过滤消杀装置连接;所述送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上设置有多个送风支管;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分别通过进风管与送风支管连接;多个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设置有转向球,左侧开口处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箱内位于转向球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转向机构;所述第一转向机构与转向球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转向机构;所述转向球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活动套设有万向出风罩;所述万向出风罩的出风端设有多个红外线传感器,进风端与所述进风管连通;所述实验室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转向机构、第二转向机构和多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送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驱动器固定设置于固定箱内,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第一驱动器的驱动端上;所述第一固定轴设置有两个,分别与转向球的上端和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轴远离转向球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齿条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轴与转向球转动连接处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艺宙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