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gInS2量子点-DNA纳米线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94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AgInS2量子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gInS2量子点

DNA纳米线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检测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AgInS2量子点

DNA纳米线的多功能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所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Hg
2+
和黄曲霉素B1的分析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无毒量子点如CuInS2、AgInS2因具有光电活性而被重点研究[Zhang,Y.;Ma,Q.;Yan,Y.et al.Anal.Chem.2020,92:15679

15684.],它们具有宽带发射,荧光量子产率高[Baimuratov,A.S.;Martynenko,I.V.;Baranov,A.V.et al.Phys.Chem.C,2019,123,16430.],在可见光到近红外区具有可调的光学带隙,已广泛用于光电传感检测中[Shi,H.;Jia,L.;Wang,C.etal.OpticalMaterials,2020,99:109549]。金属有机骨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有利于光电子传输,在光电化学分析中应用越来越多[Shen,K.;Chen,X.et al.ACSCatal,2016,6,5887

5903.]。掺氮多孔炭(NPC)具有多孔结构和高电子电导率,在抗坏血酸(AA)氧化和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0003]然而,许多光敏材料在应用过程易自发性团聚、利用率低,为此研究人员开发DNA纳米结构负载光敏材料。例如:Chen的团队提出一种DNA纳米丛林结构负载[Ru(NH3)
63+
,增强传感信号[Chen,X.;Liu,Y.;Xu,L.et al.Anal.Chem.2019,91,13712

13719.]。在我们先前工作中,通过3D DNA纳米网状结构组装CdSe量子点[Cai,Q.;Wu,D.;Li,H.etal.Biosensors&Bioelectronics,2021:113455.]。
[0004]本工作将AgInS
2 QDs组装到DNA纳米线上构建放大信号的光电探针,增加AgInS
2 QDs负载量,提高光电流信号。基于AgInS
2 QDs

DNA纳米线对NPC

ZnO多面体光电流的极性反转,构建了一种超灵敏的多功能光电生物传感器,用于双目标检测。目标Hg
2+
诱导循环放大产生大量RDNA,将纳米线信号探针修饰到电极上,产生极强的光电流信号,实现对目标一Hg
2+
的灵敏检测;当目标二AFB1与电极上的适体特异性结合时,将纳米线信号探针取代下来,减弱光电流信号,对AFB1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gInS2QDs

DNA纳米线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及所述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检测Hg
2+
和黄曲霉素B1的分析应用。
[000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1.合成NPC

ZnO:将1.485g硝酸锌和3.28g 2

甲基咪唑分别溶解、混合,常温搅拌2h得到晶体。将产物离心、无水甲醇洗涤,冷冻干燥过夜得ZIF

8。随后放于管式炉中,保持N2氛围,在600℃下直接碳化3h,得到NPC

ZnO。将0.5mL3

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散在5mL乙醇中,用盐酸调pH至5,搅拌下添加0.125g NPC

ZnO,搅拌14h,离心洗涤得NPC

ZnO

NH2。
[0008]步骤2.AgInS
2 QDs制备:在100mL烧瓶中加入50mL含有0.1mmolAgNO3、0.4mmol In
(NO)3和0.1mmol MPA的水溶液。在强力搅拌下,将3mL 0.2M的Na2S溶液快速注入烧瓶中。将混合溶液加热到100℃,保温2h,让AgInS2QDs生长。
[0009]步骤3.AgInS
2 QDs

DNA纳米线的制备:取50μL 1μM DNA1和50μL 1μM DNA2加入到离心管中,在95℃下加热5min,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DNA1与DNA2的杂交产物。取70μL纯化的AgInS2QDs,加入15μL EDC/NHS混合液(含0.1M EDC和0.025M NHS)活化40min,再加入15μL 10μM的DNA3,将混合溶液于37℃摇床反应6h,得AgInS2QDs

DNA3混合物,离心后分散在100μL水。然后将DNA1和DNA2的杂交产物加入到AgInS2QDs

DNA3的混合溶液中,孵育2h,重新离心(2000rpm,5min)分散在200μL水中,得AgInS2QDs

DNA纳米线。
[0010]步骤4.目标Hg
2+
诱导扩增过程:在含有20mM Tris

HCl、100mM NaCl、1mM EDTA和5mM MgCl2的40μLTris

HCl缓冲液(pH=7.4)中,加入30μLHP(5μM)、6U的ExoⅢ和30μL不同浓度的Hg
2+
溶液,在37℃下温育2.5h制备RDNA。然后将溶液加热到80℃,时间10min,然后冷却到室温。最后,将RDNA保存在4℃中,以备进一步使用。
[0011]步骤5.PEC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用10mM的EDC/NHS混合液活化AFB1适体。取20μL 0.5mg
·
mL
‑1氨基化NPC

ZnO滴到ITO电极上,自然干燥后,将活化好的20μLAFB1适体滴到电极上,孵育2h,再用2mM巯基己醇封闭电极1h。随后向电极上滴加不同浓度的RDNA,孵育2h后再滴加20μLAgInS
2 QD

DNA纳米线,反应2h。用超纯水轻微冲洗以除去未连接上的反应物,最后一步冲洗后在空气中干燥,待测ECL检测Hg
2+

[0012]构建检测黄曲霉素B1的传感平台,只需在上述步骤完成后,再滴加不同浓度的黄曲霉素B1,孵育2h后,用PBS冲洗并在空气中干燥、待测ECL。
[0013]步骤6.PEC检测:PEC检测在含有10mM抗坏血酸(AA)的PBS(pH=7.4,100mM)中进行光电流测量,利用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蓝光作激发光源。本实验使用三电极系统:ITO作为工作电极,Pt丝作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0014]本专利技术研制了多功能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Hg
2+
和黄曲霉素B1的双目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NA

量子点纳米线的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检测Hg
2+
和黄曲霉素B1中的应用,其特征是:利用AgInS2量子点标记的DNA纳米线放大信号,结合AgInS2量子点反转NPC

ZnO纳米多面体的光电流信号,研制了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通过光电信号“on

off”检测模式,实现了对Hg
2+
和黄曲霉素B1双目标高灵敏检测;目标一Hg
2+
引发了DNA循环放大反应,产生大量RDNA,将AgInS2量子点标记的DNA纳米线组装到电极上,实现了光电化学信号“on”检测Hg
2+
;进一步利用目标二黄曲霉素B1竞争结合电极表面的适体,使AgInS2量子点标记的DNA纳米线从电极表面脱落,实现了光电化学信号“off”检测黄曲霉素B1;具体如下:步骤1.AgInS2量子点

DNA纳米线的制备:取50μL 1μM DNA1和50μL 1μM DNA2加入到离心管中,在95℃下加热5min,自然冷却到室温,得到DNA1与DNA2的杂交产物;取70μL纯化的AgInS2量子点,向其中加入15μL含有0.1M的EDC和0.025M NHS的混合溶液,活化羧基40min,再向其中加入15μL 10μM的DNA3,将混合溶液放进37℃的摇床里反应6h,得到AgInS2量子点

DNA3混合物,于3000rpm下重新离心5min,之后分散在100μL水里;然后将DNA1和DNA2的杂交产物加入到AgInS2量子点

DNA3的混合溶液中,孵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倩倩接贵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