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恩扬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88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包括车主体、车轮、可旋转机构、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计时器、以及控制器;玩具车还包括可变形机构;可变形机构包括触碰件、连杆机构、及随动件;触碰件与车主体通过从动轴机构连接,随动件与车主体通过主动轴机构连接,触碰件与车主体通过连杆机构可联动连接;触发器安装于车主体或触碰件上;触发器还分别与计时器及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主动轴机构、及可旋转机构电性连接;触碰件与随动件设置成不同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触碰件和随动件,结合连杆机构的传动,实现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切换车形态,丰富了玩具车的构造形式,尤其是一种可变形的结构构造。尤其是一种可变形的结构构造。尤其是一种可变形的结构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

技术介绍

[0002]玩具车是广受小孩子喜爱的一种玩具,尤其是遥控玩具车,具有可远程操控的特性,具有很高的可玩性。现有的遥控玩具车,有些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改变前行方向,这样使得玩耍过程更为顺畅。对于具体地如何改变玩具车前行方向,又有具体的不同。例如,可以通过在车底盘设置万象轮,当车遇到障碍时即刻改变方向,这种玩具车较为传统,也较为常见;再如中国技术专利CN208511866U

一种原地旋转的万向玩具车,通过改进车底盘,设置成可旋转机构,当玩具车遇到障碍物时,原地打转,在打转后再改变前行方向,这种玩具车较为新颖。然而,无论是较为传统亦或是较为新颖的玩具车,其车身的形态在改变前行方向时都是一成不变的,存在构造形式较为单一,耐玩性有待提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通过设置触碰件、连杆机构、以及随动件,在车身改变前行方向的同时能够切换不同的车身形态,以解决现有玩具车构造形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包括车主体、车轮、可旋转机构、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计时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玩具车还包括可变形机构;所述可变形机构包括触碰件、连杆机构、及随动件;所述触碰件与车主体通过从动轴机构连接,所述随动件与车主体通过主动轴机构连接,所述触碰件与车主体通过连杆机构可联动连接;所述触发器安装于车主体或触碰件上遇到障碍物能够被触发的位置;所述触发器还分别与计时器及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主动轴机构、及可旋转机构电性连接;所述触碰件与随动件设置成能够模仿不同类型的车部件的形状。
[0006]优选地,所述触碰件设置成方程车、跑车、吉普车、或小汽车的车头形状。
[0007]优选地,所述随动件设置成铲车、翻斗车、或推土机的车铲形状。
[0008]优选地,所述主动轴机构包括动力装置、及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动力转轴;所述随动件及连杆机构均与动力转轴连接,以跟随动力转轴做翻转运动。
[0009]优选地,所述从动轴机构包括与车主体固定连接的轴套、及与车轮连接为车轮提供转动动力的车轮转轴;所述轴套与车轮转轴套接;所述连杆机构可翻转地安装于轴套。
[0010]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及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与主动轴机构连接,以实现第一连接臂跟随主动轴机构运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触碰件可翻转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臂可滑动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杆设有条形孔,第一连接臂端部设有滑动块;通过滑动块在条形孔内部移动,实现第一连接杆与第一连接臂的可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与触碰件可翻转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臂通过节点转轴可翻转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触发器设于触碰件能够碰到障碍物的端部。
[0014]优选地,所述随动件设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与主动轴机构连接,用于实现主动轴机构带动第二连接臂转动。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将所述触碰件与随动件设置成能够模仿不同类型的车部件的形状,并通过触碰件、连杆机构、及随动件的联动,实现玩具车不同形态的切换;同时在切换形态后,通过可旋转机构使得玩具车具有原地打转的效果,这样能够实现变形、打转合二为一的变形模式,丰富了玩具车的构造形式。
[0017]现有技术中,虽然存在能够原地打转的玩具车,但是,其形态单一,不具有多种形态的变化。本技术通过能够仿形不同车类型形态的触碰件和随动件,结合连杆机构的传动,实现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切换车形态,丰富了玩具车的构造形式,尤其是一种可变形的构造形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另一视角下玩具车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玩具车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方程车状态下的玩具车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由方程车形态向铲车形态变形的玩具车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铲车形态的玩具车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另一视角的方程车状态下的玩具车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车主体、20车轮、30可旋转机构、40触碰件、50连杆机构、51第一连接杆、511条形孔、52第二连接杆、53第一连接臂、531滑动块、60随动件、61第二连接臂、70从动轴机构、71轴套、72车轮转轴、80主动轴机构、82动力转轴、90节点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及说明,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易于理解,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9]本技术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包括车主体10、车轮20、可旋转机构30、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计时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玩具车还包括可变形机构;所述可变形机构包括触碰件40、连杆机构50、及随动件60;所述触碰件40与车主体10通过从动轴机构70连接,所述随动件60与车主体10通过主动轴机构80连接,所述触碰件40与车主
体10通过连杆机构50可联动连接;所述触发器安装于车主体10或触碰件40上遇到障碍物能够被触发的位置;所述触发器还分别与计时器及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主动轴机构80、及可旋转机构30电性连接;所述触碰件40与随动件60设置成能够模仿不同类型的车部件的形状。
[0030]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触碰件40设置成方程车、跑车、吉普车、或小汽车的车头形状。
[0031]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随动件60设置成铲车、翻斗车、或推土机的车铲形状。
[0032]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轴机构80包括动力装置、及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动力转轴82;所述随动件60及连杆机构50均与动力转轴82连接,以跟随动力转轴82做翻转运动。
[0033]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从动轴机构70包括与车主体10固定连接的轴套71、及与车轮20连接为车轮20提供转动动力的车轮20转轴;所述轴套71与车轮20转轴套71接;所述连杆机构50可翻转地安装于轴套71。
[0034]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机构50包括连杆机构50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及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主体(10)、车轮(20)、可旋转机构(30)、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计时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玩具车还包括可变形机构;所述可变形机构包括触碰件(40)、连杆机构(50)、及随动件(60);所述触碰件(40)与车主体(10)通过从动轴机构(70)连接,所述随动件(60)与车主体(10)通过主动轴机构(80)连接,所述触碰件(40)与车主体(10)通过连杆机构(50)可联动连接;所述触发器安装于车主体(10)或触碰件(40)上遇到障碍物能够被触发的位置;所述触发器还分别与计时器及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主动轴机构(80)、及可旋转机构(30)电性连接;所述触碰件(40)与随动件(60)设置成能够模仿不同类型的车部件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碰件(40)设置成方程车、跑车、吉普车、或小汽车的车头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件(60)设置成铲车、翻斗车、或推土机的车铲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机构(80)包括动力装置、及与动力装置连接的动力转轴(82);所述随动件(60)及连杆机构(50)均与动力转轴(82)连接,以跟随动力转轴(82)做翻转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形态的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轴机构(70)包括与车主体(10)固定连接的轴套(7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恩扬
申请(专利权)人:王恩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