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666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液贴,包括软管固定贴、针头覆盖贴和针柄覆盖贴,针柄覆盖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覆盖有一层可塑性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固定块上设置有可塑性材料层的设计,当针柄覆盖贴下压时,给可塑性材料层施加向下的力,该力传递至注射针针柄上,注射针针柄向可塑性材料层施加反作用力,可塑性材料层发生塑型形变,可塑性材料层凹陷形成凹槽,注射针针柄陷入凹槽内,使注射针针柄不容易移动,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液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输注器械,并且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贴。

技术介绍

[0002]输液过程中,需用输液固定贴对输液针和导管进行固定。输液固定贴是专用于医院病人输液时固定针头及输液导管用的条形胶带,采用医用透气无纺布与防粘离型纸为基材。
[0003]中国专利CN211485992U公开了一种输液贴,包括胶带、贴附在胶带粘结面上的防粘结纸及分离纸。利用胶带固定输液针及输液管。但是输液过程中患者移动,容易引起注射针头发生移动,从而引起血管内的针头容易下压或翘起,刺激血管,造成回血或鼓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液贴,不容易引起注射针头发生移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输液贴,包括软管固定贴、针头覆盖贴和针柄覆盖贴,针柄覆盖贴设有固定块,固定块底部覆盖有一层可塑性材料层。
[0006]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软管固定贴、针头覆盖贴和针柄覆盖贴均包括胶水层和透气层,胶水层和透气层均设有透气孔,固定块设置在胶水层上。软管固定贴、针头覆盖贴和针柄覆盖贴通过胶水层粘贴于患者皮肤上。本技术采用胶水层和透气层上布设有透气孔的设计;被本技术覆盖的皮肤通过透气孔与外部空气连通,可以保持该部分皮肤的呼吸,本技术粘贴时间过长时,胶贴下的皮肤不容易发生因呼吸不畅而泛白或皮肤发痒等问题。
[0007]本技术至少实现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固定块上设置有可塑性材料层的设计,当针柄覆盖贴下压时,给可塑性材料层施加向下的力,该力传递至注射针针柄上,注射针针柄向可塑性材料层施加反作用力,可塑性材料层发生塑型形变,可塑性材料层凹陷形成凹槽,注射针针柄陷入凹槽内,使注射针针柄不容易移动,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
附图说明
[0008]现在将参考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来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附图中:
[0009]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0]图2为图1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1]图中标号为:1、软管固定贴;2、针头覆盖贴;3、针柄覆盖贴;4、固定块;5、可塑性材料层;6、标签;11、透气孔;12、第二易断片;13、第一易撕线;31、窗口;32、闭合部;33、第一易断片;34、第二易撕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文将参照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知道的是,本技术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例。在此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为完整,并将本技术的构思完全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001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输液贴上的注射针头容易移位的弊端。专利技术人进行仔细分析后发现,出现上述技术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针头为细小圆柱,针头与胶带的接触面积小,输液过程中患者移动,容易引起注射针头发生移动,从而引起血管内的针头容易下压或翘起,刺激血管,造成回血或鼓包。基于以上分析,专利技术人主要对输液贴进行结构改进,采用固定块上设置有可塑性材料层的设计,可塑性材料层凹陷形成凹槽,注射针针柄陷入凹槽内,凹槽与胶带共同作用使注射针头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移位。
[0015]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输液贴包括软管固定贴1、针头覆盖贴2和针柄覆盖贴3,针柄覆盖贴3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底部覆盖有一层可塑性材料层5。软管固定贴1、针头覆盖贴2和针柄覆盖贴3均包括胶水层和透气层,胶水层和透气层均设有透气孔11,固定块4设置在胶水层上。针头覆盖贴2设有抑菌止血棉。
[0016]可选地,针柄覆盖贴3设有窗口31,在窗口31侧边缝接有一闭合部32,在窗口31和闭合部32边缘位置均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固定块4设置在闭合部32上,闭合部32关闭后,固定块4插入窗口31内。透气层采用透明材质。当输液的过程中,遇到患者血管条件较差、不配合、自控力差等原因易引起输液针与血管位置发生改变,需调整位置后重新固定或重新建立输液通道。本技术采用闭合部32开合设计,当需要调整针头位置时,将闭合部32打开,通过针柄上的针翼对针头位置进行微调,重新建立输液通道。透明材质方便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回血或鼓包现象,及时对针头位置进行调节,重新建立输液通道。
[0017]可选地,可塑性材料层5为慢回弹海绵层。随着针柄反作用力软化的慢回弹海绵层把受压面积平均分布,使慢回弹海绵层凹陷形成凹槽,且凹槽是根据针柄的形状进行塑造,而且遵循凹槽的形状而不是像海棉、聚脂棉一样对抗凹槽的形状,使凹槽保持形状,注射针针柄陷入凹槽内,使注射针针柄不容易移动,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
[0018]可选地,软管固定贴1呈条状且其长度长于针头覆盖贴2和针柄覆盖贴3。软管固定贴1设有标签6。软管固定贴1由一侧向另一侧断开有缝隙,缝隙两侧通过第二易断片12连接,第二易断片12设有用于将软管固定贴1分离成两部分的第一易撕线13,标签6设置在软管固定贴1其中一部分上;软管固定贴1与针柄覆盖贴3连接处通过第一易断片33连接,第一易断片33设有用于分离软管固定贴1与针柄覆盖贴3的第二易撕线34。软管固定贴1长度长,利于固定软管。标签6记录输液开始的时间,方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情况。软管固定贴1通过第二易撕线34可与针柄覆盖贴3分离,利于固定软管。可将设置有标签6的软管固定贴1分离出来,粘贴在便于观察处。没有标签6的软管固定贴1分离出来贴于有利于固定软管的位
置。
[0019]该输液贴的使用方法为:
[0020]使用是,首先,输液针进入血管后,将针头覆盖贴2的抑菌止血棉对准输液针穿刺皮肤部位,利用胶水层将针头覆盖贴粘贴在皮肤上。然后,将针柄覆盖贴3的固定块4对准输液针针柄,利用胶水层将针柄覆盖贴3粘贴在皮肤上。最后,将回旋的输液管通过软管固定贴1固定在皮肤上,并在软管固定贴1的标签6上面填写输液开始时间年、月、日、时。
[0021]需要调整针头时,首先,打开闭合部32,用拇指和食指将针柄轻轻提起,慢慢调整输液针、输液针根部软管的位置,轻慢上提、下压、左右和前后移动,直至调整到最佳位置。然后,将固定块4对准输液针针柄。最后,闭合部32下压,给可塑性材料层5施加向下的力,该力传递至注射针针柄上,注射针针柄向可塑性材料层5施加反作用力,可塑性材料层5发生塑型形变,可塑性材料层5凹陷形成凹槽,注射针针柄陷入凹槽内,使注射针针柄不容易移动,血管内的针头不容易下压或翘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输液贴,其特征在于:包括软管固定贴(1)、针头覆盖贴(2)和针柄覆盖贴(3),针柄覆盖贴(3)设有固定块(4),固定块(4)底部覆盖有一层可塑性材料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固定贴(1)、针头覆盖贴(2)和针柄覆盖贴(3)均包括胶水层和透气层,胶水层和透气层均设有透气孔(11),固定块(4)设置在胶水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覆盖贴(3)设有窗口(31),在窗口(31)侧边缝接有一闭合部(32),在窗口(31)和闭合部(32)边缘位置均设有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固定块(4)设置在闭合部(32)上,闭合部(32)关闭后,固定块(4)插入窗口(31)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采用透明材质。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输液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峰王会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