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598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包括贴在头部表面的圆形体,圆形体连接套管,圆形内腔内具有能在圆形内腔内转动的圆盘,圆盘与圆形内腔相适配,圆形体具有贯穿圆形体的通孔,通孔连通套管具有的引流通道,通孔垂直连通圆形内腔,圆盘具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输液接头和留置针头,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能分别与通孔重合连通,圆盘中部伸出转杆穿出圆形体连接拔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刺后,然后取出留置针头,再旋转圆盘使第一穿孔与通孔相对应,然后将输液接头插入通孔和第一穿孔进行输液治疗,通过设置圆形体贴在头部方便保护穿刺部位的同时再连接输液接头后输液有助于方便患者头部轻微的摆动。液接头后输液有助于方便患者头部轻微的摆动。液接头后输液有助于方便患者头部轻微的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静脉留置针又称静脉套管针,其核心组件包括可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导管/套管,及不锈钢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临床上常规使用四个型号的留置针:24G黄色、22G蓝色、20G粉红色及18G绿色,数值越小,其针芯越粗,流速越高。
[0003]在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医师常需临时使用静脉留置针解决以下问题:1.颅脑肿瘤(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脑肿瘤)的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瘤腔往往存在张力性积液,这是造成患者术后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原因;为减轻瘤腔积液对患者脑组织的压迫,通常在床旁超声引导下,以术中预留骨孔处头皮为穿刺点,对瘤腔积液进行穿刺并持续引流。2.行Ommaya囊植入术后的患者,因脑积水等原因,常需穿刺Ommaya囊以在短期内行脑脊液外引流缓解脑积水症状。
[0004]相对于脑室外引流管,使用留置针进行瘤腔积液及脑脊液引流等操作具有创伤小,患者耐受度高,感染率低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然而,在使用常规的20G留置针时常遇到问题:瘤腔积液行留置针穿刺后,常需使用丝线将留置针尾端的透明三通及隔离塞等部件固定于患者头皮上,固定难度较高且属有创操作,同时,固定后患者需避免朝该侧转动头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以方便对瘤腔积液及脑脊液进行引流。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包括贴在头部表面的圆形体,所述圆形体连接套管,所述圆形体局部具有圆形内腔,所述圆形内腔内具有能在所述圆形内腔内转动的圆盘,所述圆盘与所述圆形内腔相适配,所述圆形体具有贯穿所述圆形体的通孔,所述通孔连通所述套管具有的引流通道,所述通孔垂直连通所述圆形内腔,所述圆盘具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对应输液接头和留置针头,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能分别与所述通孔重合连通,所述圆盘中部伸出转杆穿出所述圆形体连接拔扭。
[0007]进一步,所述输液接头包括输液接头本体,所述输液接头本体具有进液通道,所述输液接头上设有一圈外径逐渐变大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第一穿孔过盈配合,所述通孔内径等于所述第一穿孔内径,所述进液通道对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通孔。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穿孔内设有环形件,所述环形件内壁设有弹性橡胶块,所述环形件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穿孔内径,所述输液接头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件的内径。
[0009]进一步,所述留置针头包括留置针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留置针本体外壁上的一圈弹
性外圈,所述弹性外圈与所述通孔内径相同,所述留置针本体外径等于所述引流通道内径,所述留置针本体具有连通所述通孔的连通通道。
[0010]进一步,所述圆形体外沿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套有连接绳。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所述留置针头沿所述通孔穿入所述引流通道然后随所述套管一起穿刺入患者头部,从而进行穿刺,然后取出所述留置针头,再旋转所述圆盘使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然后将所述输液接头插入所述通孔和所述第一穿孔进行输液治疗,通过设置所述圆形体贴在头部方便保护穿刺部位的同时再连接输液接头后输液有助于方便患者头部轻微的摆动。
[0012]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1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包括贴在头部表面的圆形体1,所述圆形体1的内侧表面具有一定的凹陷有助于方便贴在头皮上,所述圆形体1连接套管2,所述圆形体1局部具有圆形内腔3,所述圆形内腔3内具有能在所述圆形内腔3内转动的圆盘13,所述圆盘13与所述圆形内腔3相适配,所述圆盘13的中心轴偏离所述圆形体1的中心轴,所述圆形体1具有贯穿所述圆形体1的通孔16,所述通孔16连通所述套管2具有的引流通道9,所述通孔16垂直连通所述圆形内腔3,所述圆盘13具有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所述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分别对应输液接头4和留置针头5,所述输液接头4直接连接输液管减少了翘起的部分从而方便头部摆动,所述输液接头4的长度等于所述圆形体1的厚度,所述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能分别与所述通孔16重合连通,所述圆盘13中部伸出转杆12穿出所述圆形体1连接拔扭15;所述通孔16的中心线与所述引流通道9的中心线重合,通过旋转所述拔扭15能分别使所述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与所述通孔16重合连通;通过旋转所述拔扭15分别使所述留置针头5和所述输液接头4与引流通道9连通;所述圆形体1设有连通所述圆形内腔3的第三穿孔14,所述第三穿孔14的内径等于所述转杆12的外径。
[0017]为了方便所述输液接头4与所述第一穿孔6连接,所述输液接头4包括输液接头本体,所述输液接头本体具有进液通道18,所述输液接头4上设有一圈外径逐渐变大的第一台阶21和第二台阶22,所述第一台阶21与所述第一穿孔6过盈配合,所述通孔16内径等于所述第一穿孔6内径,所述进液通道18对应所述第一穿孔6和所述通孔16;将所述圆盘13旋转使所述第一穿孔6与所述通孔16重合对应,然后将所述输液接头本体送入所述通孔16使所述进液通道18与所述引流通道9连通,同时所述第一台阶21卡在所述通孔16内进行限位,所述第二台阶22形成的外圈贴在所述圆形体1外表面进行进一步封堵。
[0018]所述第一穿孔6内设有环形件19,所述环形件19内壁设有弹性橡胶块20,所述环形
件19具有第四通孔,所述弹性橡胶块20在液体经过时被张开,所述弹性橡胶块20为扇形,多个扇形的所述弹性橡胶块20在没有液体经过时封堵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环形件19外径等于所述第一穿孔6内径,所述输液接头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件19的内径;通过所述弹性橡胶块20使液体经过时推动其打开所述环形件19的第四通孔;由于所述输液接头本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件19的内径,所以所述弹性橡胶块20中中间被顶住从而使液体方便从所述输液接头4进入,而如果从脑部逆流时由于被所述输液接头本体顶住了,所以有助于适当的防止逆流;所述留置针头5包括留置针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留置针本体外壁上的一圈弹性外圈11,所述弹性外圈11与所述通孔16内径相同,所述留置针本体外径等于所述引流通道9内径,所述留置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在头部表面的圆形体(1),所述圆形体(1)连接套管(2),所述圆形体(1)局部具有圆形内腔(3),所述圆形内腔(3)内具有能在所述圆形内腔(3)内转动的圆盘(13),所述圆盘(13)与所述圆形内腔(3)相适配,所述圆形体(1)具有贯穿所述圆形体(1)的通孔(16),所述通孔(16)连通所述套管(2)具有的引流通道(9),所述通孔(16)垂直连通所述圆形内腔(3),所述圆盘(13)具有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所述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分别对应输液接头(4)和留置针头(5),所述第一穿孔(6)和第二穿孔(7)能分别与所述通孔(16)重合连通,所述圆盘(13)中部伸出转杆(12)穿出所述圆形体(1)连接拔扭(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脑部留置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接头(4)包括输液接头本体,所述输液接头本体具有进液通道(18),所述输液接头(4)上设有一圈外径逐渐变大的第一台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浩吕胜青杨林向琰裴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