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包括:乘坐架体,包括座椅架、椅背架、扶手架,椅背架与座椅架相连,扶手架的一端与座椅架相连,另一端与座椅架相连;前叉体,包括前叉套管、前叉,前叉套管包括至少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可拆卸连接,前叉安装于第二连接部内,且与前叉套管转动连接;碰撞吸收构件,包括固定件、碰撞杆体、弹性件,固定件设置于前叉套管的一侧,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碰撞杆体安装于第三连接部上,且与固定件转动连接,碰撞杆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弹性件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接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前叉易于拆装,且碰撞吸收构件对前叉具有保护性。且碰撞吸收构件对前叉具有保护性。且碰撞吸收构件对前叉具有保护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
[0001]本技术属于轮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常用的轮椅车架,前叉的安装座作为轮椅车架的一部分,即前叉的安装座与轮椅车架焊接为一体,在多种零件焊接过程中,当某一零件的焊接部位出现偏差时,对于车架的整体结构产生影响,即使车架变形,那么在装配前叉与车轮后就可能影响轮椅运行的顺畅度;此外,一体式的焊接车架在发生碰撞时其刚性结构会使用户产生不适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前叉套管与座椅架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且能提高轮椅车架整体的装配精度;碰撞吸收构件能够吸收碰撞能量,提升用户感受。
[0004]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包括:
[0005]乘坐架体,包括座椅架、椅背架、扶手架,所述椅背架与座椅架相连,所述扶手架的一端与座椅架相连,另一端与座椅架相连;
[0006]前叉体,包括前叉套管、前叉,所述前叉套管包括至少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叉安装于第二连接部内,且与前叉套管转动连接;
[0007]碰撞吸收构件,包括固定件、碰撞杆体、弹性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前叉套管的一侧,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所述碰撞杆体安装于第三连接部上,且与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碰撞杆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接部相连;
[0008]所述前叉套管与座椅架可拆卸连接,装卸方便快捷,且能提高轮椅车架整体的装配精度;所述碰撞吸收构件能够吸收碰撞能量,提升用户乘坐感受。
[0009]优选的,所述座椅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套设于座椅架的一端,且与碰撞杆体位于同一高度;当轮椅车架与其外侧物体碰撞时,通过所述限位件限制碰撞杆体的转动角度,避免碰撞杆体撞击到用户脚部。
[0010]优选的,所述限位件的一侧开设有弧形斜槽,所述弧形斜槽与碰撞杆体的外壁配合;通过所述弧形斜槽限制碰撞杆体的纵向摆动,提高碰撞吸收构件的稳定性。
[0011]优选的,所述轮椅车架还包括防护套管,所述防护套管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的连接位置;通过所述防护套管提高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的连接强度。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衬件,所述内衬件与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贴合;通过所述内衬件实现对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的保护。
[0013]优选的,所述前叉套管的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连接部,其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一连接部,三个第一连接部呈三角结构;通过呈三角结构的三个第一连接部提高前叉套管与
座椅架的连接强度。
[0014]优选的,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的前端相连,所述一个第一连接部与座椅架的后端相连;两个第一连接部能够增加前叉套管与座椅架前端的连接强度。
[0015]优选的,所述碰撞杆体的一端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的直径大于碰撞杆体的直径;通过所述球体降低碰撞杆体与障碍物之间的摩擦力,其球体的球面能够使碰撞杆体适应多角度的碰撞行为。
[0016]优选的,所述碰撞杆体设置呈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的弯折部位于轮椅踏板的前方;通过设置呈L形结构能够增加碰撞杆体的碰撞范围,使碰撞杆体具有更佳的保护效果。
[001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设计有与座椅架可拆卸连接的前叉套管,前叉安装于前叉套管内,车轮安装于前叉上,通过可拆卸的前叉套管能够提高轮椅车架整体的装配精度,同时便于拆装。
[0019]2、所述前叉套管上设置有碰撞吸收构件,所述碰撞吸收构件通过碰撞杆体替代座椅架与障碍物碰撞,通过与碰撞杆体相连的弹性件的形变来吸收碰撞能量,使用户在使用轮椅时能够获得更佳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座椅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碰撞吸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4中圈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碰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碰撞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乘坐架体1、座椅架11、限位件111、弧形斜槽112、坐垫部113、第一纵杆1141、第二纵杆1142、横杆1143、斜杆1144、椅背架12、扶手架13、前叉体2、前叉套管21、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前叉22、碰撞吸收构件3、固定件31、第三连接部311、第四连接部312、碰撞杆体32、第五连接部321、球体322、弹性件33。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
[0030]实施例一
[00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包括乘坐架体1、前叉体2以及碰撞吸收构件3。
[0032]所述乘坐架体1包括座椅架11、椅背架12、扶手架13,所述椅背架12与座椅架11相连,所述扶手架13的一端与座椅架11相连,另一端与座椅架11相连。
[0033]具体的,所述座椅架11、椅背架12、扶手架13直接可采用焊接,也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座椅架11包括坐垫部113与支撑部,所述椅背架12与扶手架13均
与坐垫部113相连;所述支撑部位于坐垫部113的下方,所述支撑部上安装有踏板、前叉套管21、刹车以及后轮,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纵杆1141、第二纵杆1142、横杆1143、斜杆1144,所述第一纵杆1141在前,第二纵杆1142在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前”与“后”是根据轮椅乘坐者的视角而定,所述第一纵杆1141与第二纵杆1142的一端与坐垫部113的底部相连,其另一端与横杆1143相连,所述斜杆1144的一端与第一纵杆1141和/或座椅架11的前端相连,其另一端安装有踏板,所述横杆1143的一端与前叉套管21相连,前叉套管21的另一端与斜杆1144的中部相连,所述刹车与后轮安装于第二纵杆1142上。
[0034]如图1所示,所述前叉体2包括前叉套管21、前叉22,所述前叉套管21包括至少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座椅架11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叉22安装于第二连接部212内,且与前叉套管21转动连接。
[0035]具体的,所述前叉套管21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11、一个第二连接部212,在前的第一连接部211与座椅架11的斜杆1144相连,在后的第一连接部211与座椅架11的横杆1143相连,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乘坐架体(1),包括座椅架(11)、椅背架(12)、扶手架(13),所述椅背架(12)与座椅架(11)相连,所述扶手架(13)的一端与座椅架(11)相连,另一端与座椅架(11)相连;前叉体(2),包括前叉套管(21)、前叉(22),所述前叉套管(21)包括至少第一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212),所述第一连接部(211)与座椅架(11)可拆卸连接,所述前叉(22)安装于第二连接部(212)内,且与前叉套管(21)转动连接;碰撞吸收构件(3),包括固定件(31)、碰撞杆体(32)、弹性件(33),所述固定件(31)设置于前叉套管(21)的一侧,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311)、第四连接部(312),所述碰撞杆体(32)安装于第三连接部(311)上,且与固定件(31)转动连接,所述碰撞杆体(32)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321),所述弹性件(33)的一端与第四连接部(312)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连接部(32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前叉轮椅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架(11)包括限位件(111),所述限位件(111)套设于座椅架(11)的一端,且与碰撞杆体(32)位于同一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有权,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腾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