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31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泵体油路结构包括:上法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储油槽和下油槽,上油槽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上油槽向上延伸至其上端与储油槽连通,储油槽沿水平方向在上法兰的内壁上延伸,下油槽的上端与储油槽连通,以能从储油槽中吸入油,下油槽向下延伸,上法兰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回油斜孔倾斜向下延伸,且回油斜孔的上端与下油槽的下端连通,回油斜孔的下端延伸至上法兰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上法兰的下方的油池中。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吐油率,提高润滑效果。提高润滑效果。提高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要由泵体组件、电机组件、分液器部件、壳体组件、上盖、下盖等构成。壳体组件与上下盖配合组成密闭型结构,壳体内部主要由泵体组件和电机组件两大部分组成,泵体组件包括上法兰、气缸、曲轴、滚子、下法兰等主要零部件,各零部件相互配合形成密闭的腔体,电机组件则包括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旋转式压缩机通过电机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对泵体曲轴产生驱动力,在曲轴旋转驱动作用下,泵体腔体容积不断变化而周期性吸气、压缩和排气。由泵体腔体内排出的油气混合气体进入电机下腔空间后,再经电机流通通道孔至电机上腔,然后排出压缩机进入空调系统。
[0003]压缩机泵体各摩擦副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泵体内的油路将润滑油泵送到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从而起到润滑、冷却、散热的效果。常规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主副轴承油路结构如下:曲轴设置有中心油孔,曲轴长短轴根部分别设计有与曲轴中心油孔贯通的侧油孔,曲轴中心油孔中装配有泵油装置,上法兰和下法兰的内圆面分别设置有螺旋油槽。壳体下部装有一定量的润滑油,当压缩机运行时,在曲轴中心油孔泵油装置作用下,底部油池内的润滑油泵入中心油孔,并通过曲轴长短轴根部的侧油孔分别泵至下法兰和上法兰内圆面的端部,然后分别通过上、下法兰上的螺旋油槽泵至上下法兰与曲轴长短轴的摩擦副(主副轴承)表面上,从而实现主副轴承的油路润滑。
[0004]当压缩机高频运转时,运动部件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能,若泵油量不足,导致散热不充分,泵体快速升温,气缸的工作腔被加热,容积效率下降;同时,排气温度急速升高,导致电机效率降低,最终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同时,在高频下,运动部件的接触面之间对润滑的要求更高,尤其在曲轴和上法兰之间,需要提供充足的润滑油进行润滑。
[0005]另外,压缩机运行时,腔内充满了油滴,这些油滴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泵体的润滑油路直接连通电机下腔,在离心力和气体力的作用下,导致润滑油路的油液进入电机上腔,进而排出至系统中,从而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吐油率居高不下,压缩机性能降低的同时,增大压缩机内部缺油的可靠性风险。
[0006]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由泵体润滑油路的上法兰上螺旋油槽泵出的大量润滑油泵入电机下腔,仅依靠重力回流,大部分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存在润滑油易受高速气流冲击携带进入至电机上腔排出压缩机壳体,导致压缩机的吐油率过高的缺陷,从而
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泵体、压缩机和空调器。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包括:
[0009]上法兰,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储油槽和下油槽,所述上油槽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向上延伸至其上端与所述储油槽连通,所述储油槽沿水平方向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延伸,所述下油槽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连通,以能从所述储油槽中吸入油,所述下油槽向下延伸,所述上法兰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所述回油斜孔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的下方的油池中。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油斜孔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的轴向夹设(0,90
°
)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0,90
°
)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法兰上还设置有环形柔性槽,所述环形柔性槽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下油槽的相接端位于所述环形柔性槽的上端的上方。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为在所述上法兰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从其上端至其下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油槽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下油槽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的第二位置连通,且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不同的位置。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油槽包括沿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而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端重合,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而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端重合。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和下法兰,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上法兰与所述下法兰之间;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二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回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缸的径向外部。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回油孔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
孔,所述第一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沿轴向贯穿所述气缸,使得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气缸的下端面;
[0019]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法兰的内部的第三回油孔和第四回油孔,所述第三回油孔沿所述下法兰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四回油孔沿所述下法兰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回油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孔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下法兰的径向外部。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孔,所述第一回油孔沿所述气缸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沿轴向贯穿所述气缸,使得所述第一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法兰(11),所述上法兰的轴孔内壁上设置有上油槽(1101)、储油槽(1102)和下油槽(1103),所述上油槽(1101)的下端能够用于吸入油,所述上油槽(1101)向上延伸至其上端与所述储油槽(1102)连通,所述储油槽(1102)沿水平方向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延伸,所述下油槽(1103)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1102)连通,以能从所述储油槽(1102)中吸入油,所述下油槽(1103)向下延伸,所述上法兰(11)的内部还设置有回油斜孔(1109),所述回油斜孔(1109)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上端与所述下油槽(1103)的下端连通,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端面,以能将油导出至所述上法兰(11)的下方的油池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斜孔(1109)为直孔,其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夹设(0,90
°
)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设(0,90
°
)之间的夹角,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所述上法兰(11)的轴向端面沿水平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11)上还设置有环形柔性槽(1106),所述环形柔性槽(1106)位于所述轴孔内壁的外周且与所述轴孔内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回油斜孔(1109)与所述下油槽(1103)的相接端位于所述环形柔性槽(1106)的上端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槽(1101)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上油槽(110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成螺旋向上地延伸,且所述上油槽(1101)从其下端至其上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所述上法兰套设于所述曲轴的外周;所述下油槽(1103)为在所述上法兰(11)的内壁上开设的螺旋油槽结构,所述下油槽(1103)从其上端至其下端成螺旋向下地延伸,且所述下油槽(1103)从其上端至其下端的旋转方向与曲轴的旋转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槽(1101)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1102)的第一位置连通,所述下油槽(1103)的上端与所述储油槽(1102)的第二位置连通,且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位于不同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1102)包括沿水平方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二端而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或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端重合,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端而靠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与所述第二端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气缸(12)和下法兰(15),所述气缸(12)设置于所述上法兰(11)与所述下法兰(15)之间;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09)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或者所述气缸(12)上设置有气缸连通通道以及所述下法兰(15)上设置有下法兰连通通道,所述回油斜孔(1109)依次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连通,能够通过所述气缸连通通
道和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将油排至所述油池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孔(1201)和第二回油孔(1202),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沿所述气缸(12)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二回油孔(1202)沿所述气缸(12)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回油孔(1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气缸(12)的径向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回油孔(1202)的流通截面积逐渐增大。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孔(1201),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沿所述气缸(12)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沿轴向贯穿所述气缸(12),使得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气缸(12)的下端面;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法兰的内部的第三回油孔(1501)和第四回油孔(1502),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沿所述下法兰(15)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四回油孔(1502)沿所述下法兰(15)的径向方向延伸,且所述第四回油孔(15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的下端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下法兰(15)的径向外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的内部的第一回油孔(1201),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沿所述气缸(12)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沿轴向贯穿所述气缸(12),使得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气缸(12)的下端面;所述下法兰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法兰的内部的第三回油孔(1501),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沿所述下法兰(15)的轴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回油孔(1201)的下端相对且连通,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沿轴向贯穿所述下法兰(15),使得所述第三回油孔(1501)的下端延伸至所述下法兰(15)的下端面,以将油导通至所述下法兰(15)的下方。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连通通道包括设置于所述气缸(12)的上端面的斜油槽(1203),所述斜油槽(1203)为从所述气缸(12)的上端面通过切割而延伸至所述气缸(12)的径向外圆周的斜槽,所述斜油槽(1203)的上端与所述回油斜孔(1109)的下端连通,所述斜油槽(1203)的下端倾斜延伸至所述气缸(12)的径向外周,以能将油导通至所述气缸(12)的径向外部。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斜孔(1109)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所述斜油槽(1203)的上端至下端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并有α≤β。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油路结构还包括上气缸(121)、隔板(16)、下气缸(12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余生魏会军胡远培张心爱杨欧翔邓丽颖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