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015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包括厌氧塔本体和设置在厌氧塔本体内第二厌氧区的沉降盘本体,还包括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斜板设置在沉降盘本体内;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斜板设置在沉降盘本体内,且与第一斜板错位设置;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设置在厌氧塔本体内,此厌氧废水处理塔,区别于现有技术,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在气液分离区内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排出时,泥水混合液会驱使所述清理机构工作,以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同步转动调节,进而调节第二斜板的角度,便于污泥下落,同时调节了相邻两个第二斜板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便于污泥下落。进一步地便于污泥下落。进一步地便于污泥下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

技术介绍

[0002]废水厌氧生物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一直是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从传统的厌氧接触工艺发展到现今广泛流行的UASB工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而随着生产发展与资源、能耗、占地等因素间矛盾的进一步突出,现有的厌氧工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处理生产发展带来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使得研发技术经济更优化的厌氧工艺非常必要,内循环厌氧处理技术(以下简称IC厌氧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处理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加工、柠檬酸和造纸等废水处理中。
[0003]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按功能划分,IC厌氧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第一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第二厌氧区:经第一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二厌氧区,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一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二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沉淀区:第二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二厌氧区污泥床;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从IC厌氧反应器工作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污泥停留时间(SRT)大于水力停留时间(HRT),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0004]然而,我们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现有的IC厌氧反应器中,第二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污泥落在三相分离器中的沉降盘内,而后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变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相邻的斜壁返回厌氧区污泥床,但是,三相分离器中的斜壁结构是固定设置,相邻的两个斜壁结构的间距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絮凝后颗粒的大小,而在污泥处理量增加时,絮凝后的颗粒较大,则会堵住相邻的两个斜壁之间,因该位置沼气产气量相对较小,进而无法搅动堵在斜壁之间的大颗粒污泥,进而出现部分污泥难以返回厌氧区污泥床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见地了IC厌氧反应器的处理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
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包括厌氧塔本体和设置在厌氧塔本体内第二厌氧区的沉降盘本体,还包括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斜板设置在沉降盘本体内;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斜板设置在沉降盘本体内,且与第一斜板错位设置;清理机构,所述清理机构设置在厌氧塔本体内,区别于现有技术,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在气液分离区内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排出时,泥水混合液会驱使所述清理机构工作,以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同步转动调节,进而调节第二斜板的角度,便于污泥下落,同时调节了相邻两个第二斜板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便于污泥下落。
[0007]作为优选,所述清理机构包括设置在回流管上的变径管,所述变径管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利用所述驱动组件为第二斜板的调节提供能量;
[0008]所述沉降盘本体上设置有晃动组件,所述晃动组件与多个所述第二斜板相连接,利用所述晃动组件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同步转动调节;
[0009]所述沉降盘本体和变径管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分别与驱动组件和晃动组件相连接,进而使得驱动组件驱使所述晃动组件工作。
[0010]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变径管内的主轴,所述主轴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辅助泥水混合液驱动的叶片;
[0011]所述变径管底部设置有单向阀。
[0012]作为优选,所述主轴与厌氧塔本体内的回流管出水口之间错位设置。
[0013]作为优选,所述晃动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沉降盘本体上的异形斜板,所述异形斜板分别与相邻的第二斜板相配合使用,所述第二斜板顶部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相邻的异形斜板和沉降盘本体上,所述沉降盘本体内设置有晃动件,所述晃动件与多个所述第二斜板相连接,利用所述晃动件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同步转动调节;
[0014]所述沉降盘本体上设置有工作箱,所述工作箱内设置有往复移位件,利用所述往复移位件驱使晃动件工作。
[0015]作为优选,所述往复移位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工作箱内的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转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端部转动设置有偏转杆,所述工作箱内设置有滑动架,所述偏转杆端部转动设置有移位块,所述移位块滑动设置在滑动架内。
[0016]作为优选,多个所述连接轴一端均延伸至沉降盘本体的进气腔内侧,所述晃动件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连接轴延伸至沉降盘本体进气腔内侧一端上的小齿轮,所述沉降盘本体内设置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分别与分别所述小齿轮啮合,利用所述调节件驱使多个所述小齿轮转动;
[0017]所述移位块上设置有弯杆,所述弯杆活动贯穿工作箱和沉降盘本体的进气腔,所述弯杆顶部两侧均转动设置有移位顶杆,所述移位顶杆端部均与调节件相连接。
[0018]作为优选,所述调节件包括多个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沉降盘本体的进气腔两侧的齿条一,所述齿条一分别与相邻的小齿轮相配合使用,相邻的两个齿条一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横杆,所述移位顶杆与相邻的齿条一转动连接。
[0019]作为优选,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厌氧塔本体内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转动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和主轴上均设置有带轮一,所述带轮一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带一,所述传动轴和旋转轴上均设置有带轮二,所述带轮二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带二。
[0020]作为优选,所述调节件包括多个分别滑动设置在所述沉降盘本体的进气腔两侧的齿条二,所述齿条二分别与相邻的小齿轮相配合使用,相邻的两个所述齿条二错位设置在小齿轮的顶部和底部,相邻的两个齿条二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折杆,所述移位顶杆与相邻的齿条二转动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2]区别于现有技术,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废水处理时,在气液分离区内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排出时,泥水混合液会驱使所述清理机构工作,以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同步转动调节,进而调节第二斜板的角度,便于污泥下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包括厌氧塔本体(1)和设置在厌氧塔本体(1)内第二厌氧区的沉降盘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斜板(10),所述第一斜板(1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斜板(10)设置在沉降盘本体(2)内;第二斜板(11),所述第二斜板(11)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设置在沉降盘本体(2)内,且与第一斜板(10)错位设置;清理机构(3),所述清理机构(3)设置在厌氧塔本体(1)内,所述清理机构(3)与第二斜板(11)和厌氧塔本体(1)内的回流管相连接,在气液分离区内的泥水混合液沿着回流管排出时,泥水混合液会驱使所述清理机构(3)工作,以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同步转动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3)包括设置在回流管上的变径管(31),所述变径管(31)底部设置有驱动组件(4),利用所述驱动组件(4)为第二斜板(11)的调节提供能量;所述沉降盘本体(2)上设置有晃动组件(5),所述晃动组件(5)与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相连接,利用所述晃动组件(5)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同步转动调节;所述沉降盘本体(2)和变径管(31)之间设置有传动组件(9),所述传动组件(9)分别与驱动组件(4)和晃动组件(5)相连接,进而使得驱动组件(4)驱使所述晃动组件(5)工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设置在变径管(31)内的主轴(41),所述主轴(4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辅助泥水混合液驱动的叶片(42);所述变径管(31)底部设置有单向阀(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41)与厌氧塔本体(1)内的回流管出水口之间错位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厌氧废水处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晃动组件(5)包括多个分别设置在沉降盘本体(2)上的异形斜板(51),所述异形斜板(51)分别与相邻的第二斜板(11)相配合使用,所述第二斜板(11)顶部均设置有连接轴(52),所述连接轴(52)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相邻的异形斜板(51)和沉降盘本体(2)上,所述沉降盘本体(2)内设置有晃动件(6),所述晃动件(6)与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相连接,利用所述晃动件(6)驱使多个所述第二斜板(11)同步转动调节;所述沉降盘本体(2)上设置有工作箱(53),所述工作箱(53)内设置有往复移位件(8),利用所述往复移位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琳杨伟坡韩晶晶高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轻大百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