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与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与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水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已成为人类繁荣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好氧污水处理“以能耗换水质”的技术理念导致污水处理过程能耗高、碳排放量大,与当前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开发集“污染物去除
‑
能源再生
‑
资源回收”等特点为一体的新技术已成为污水处理革新的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受到污水处理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0003]污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能源,通过厌氧生物技术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是实现污水处理能量收支平衡的重要方法。然而,传统厌氧处理技术受制于厌氧微生物增殖速率慢、污泥流失量大的限制,能源回收效率低,严重制约厌氧技术的应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将厌氧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开发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技术。AnMBR通过膜截留使固体停留时间与水力停留时间分离,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池(1)、设置在所述反应池(1)内的膜组件(2)、位于所述反应池(1)底部的布气装置(3)、为所述反应池(1)供水的进水泵(12)和管件、用于所述膜组件(2)处理后水排出的出水泵(7)、用于将所述反应池(1)内的生物气导入所述布气装置(3)内的生物气循环泵(6);其中在所述反应池(1)的底部设置有排泥口(14);在所述反应池(1)内还设置有温度计(17);在所述出水泵(7)与所述膜组件(2)之间的管道设置有压力变送器(10);其中所述温度计(17)与所述压力变送器(10)分别连接有控制系统(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池(1)内且位于所述膜组件(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挡板,在所述膜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布气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组件(2)的底部与所述布气装置(3)的顶部之间预留有10
‑
30mm的水流通道,以便污泥混合液与生物质炭(11)随气流循环,避免生物质炭(11)沉积导致堵塞,实现更好的膜污染控制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装置(3)的上布气孔直径为1
‑
2mm的大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炭(11)为基于轻质原料所制备的小颗粒轻质生物质炭,其吸水后悬浮于所述反应池(1)中,随反应池中污泥循环流动;所述生物质炭(11)的投加量为2.0
‑
5.0g/L。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炭
‑
厌氧膜生物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1)内产生的生物气通过管道并由水封装置(8)进行干燥后收集在处理;并在其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振,陈荣,郑家乐,罗鸿,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