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999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包括线缆A、线缆B、线缆C、线缆D,还包括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外护套层,线缆A、线缆B、线缆D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外的十三根绝缘线芯组成;线缆C由两根电力电缆、一根组合线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和组合线外的包带层A组成,组合线由三根信号控制线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外的包带层B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扁电缆功能单一、使用时需要综合多种功能电缆固定、不利于安装敷设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满足电源传输、能进行控制和信号控制且不相互干扰、护套具有高抗压抗冲击性能、整体利于敷设、施工便捷等优点。施工便捷等优点。施工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工业发展的需要,对电缆的使用功能要求越来越多;同时也为了便于安装敷设,从而降低工程总造价,越来越多的组合电缆应遇而生。如低压架空输电线路中应用的复合架空线,将信号和电力传输结合到一起传输;以及新兴的海洋工程用脐带缆,主要由电缆(电力缆或信号缆)、光缆、气体传输管等构成。因此一种既能满足电源传输,而且又能进行控制和信号控制又不相互干扰的新型组合电缆,也是不可或缺的。
[0003]现有的组合型扁电缆,很少有将控制线缆、信号线缆、电力线缆等几种电缆综合一起的,几乎都是分开使用,这样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不便于安装敷设,给施工造成困难。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本技术具有满足电源传输、能进行控制和信号控制且不相互干扰、护套具有高抗压抗冲击性能、整体利于敷设、施工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具有满足电源传输、能进行控制和信号控制且不相互干扰、护套具有高抗压抗冲击性能、整体利于敷设、施工便捷等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扁电缆功能单一、使用时需要综合多种功能电缆固定、不利于安装敷设等问题。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包括线缆A、线缆B、线缆C、线缆D,还包括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外护套层,线缆A、线缆B、线缆D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外的十三根绝缘线芯组成;线缆C由两根电力电缆、一根组合线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和组合线外的包带层A组成,组合线由三根信号控制线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外的包带层B组成。
[0007]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了导体结构稳定性和抗压性,信号控制线、绝缘线芯均由导体及挤包于导体外的绝缘层组成,导体采用多股软导体结构,绝缘层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
[0008]进一步的,为了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加强型电力主线中心设有钢丝内芯。
[0009]进一步的,为了使四根线缆位置固定,防止交缠,外护套层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外护套层与线缆A、线缆B、线缆C、线缆D外层紧密贴合。
[0010]进一步的,为了集中线缆,无需使用扎带捆扎,利于电缆的使用,线缆A、线缆B、线缆C、线缆D呈一字型间隔排设于外护套层内。
[0011]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2](1)本技术由四根线缆及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丁腈混合物弹性体护套组成,
丁腈混合物弹性体护套具有优良的耐油性、抗干扰、耐磨性和气密性,还具备优异的抗压性。
[0013](2)本技术的线缆A、线缆B、线缆D结构一致,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外的若干根绝缘线芯组成,加强型电力主线中心设有钢丝内芯,增强电缆的抗拉能力,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0014](3)本技术的线缆C由两根电力电缆及组合线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和组合线外的包带层A组成,其中组合线由三根信号控制线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外的包带层B构成,使本技术具备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用途功能。
[0015](4)本技术的信号控制线、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及挤包再导体外的绝缘层,绝缘层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提高了导体结构稳定性,外护套层与四根线缆紧贴固定,防止交缠,同时外护套层还具有集中线缆,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便于安装敷设的优点,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缓冲芯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外护套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线缆A;2、线缆B;3、线缆C;4、线缆D;5、外护套层;6、加强型电力主线;7、绝缘线芯;8、电力电缆;9、组合线填充芯;10、包带层A;11、信号控制线;12、包带层B;13、钢丝内芯;14、导体;15、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类似于“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如图1至3所示,包括线缆A1、线缆B2、线缆C3、线缆D4,还包括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外护套层5,线缆A1、线缆B2、线缆D4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6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6外的十三根绝缘线芯7组成;线缆C3由两根电力电缆8、一根组合线9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8和组合线9外的包带层A10组成,组合线9由三根信号控制线11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11外的包带层B12组成。
[0022]如图1至3所示,信号控制线11、绝缘线芯7均由导体14及挤包于导体14外的绝缘层15组成,导体14采用多股软导体结构,绝缘层15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提高了导体结构稳定性,丁腈混合物弹性体材料具有优良的耐油性、抗干扰、耐磨性和气密性,还具备优异的抗压性。
[0023]如图2所示,加强型电力主线6中心设有钢丝内芯13,增强电缆的抗拉能力,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
[0024]如图1所示,外护套层5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外护套层5与线缆A1、线缆B2、线缆C3、线缆D4外层紧密贴合,紧密贴合使四根线缆位置固定,防止交缠。
[0025]如图1所示,线缆A1、线缆B2、线缆C3、线缆D4呈一字型间隔排设于外护套层5内,集中线缆,无需使用扎带捆扎,利于电缆的使用。
[0026]本技术的原理如下:本技术由四根线缆及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丁腈混合物弹性体护套组成,丁腈混合物弹性体护套具有优良的耐油性、抗干扰、耐磨性和气密性,还具备优异的抗压性,线缆A1、线缆B2、线缆D4结构一致,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6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6外的十三根绝缘线芯7组成,加强型电力主线6中心设有钢丝内芯13,增强电缆的抗拉能力,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线缆C3由两根电力电缆8及组合线9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8和组合线9外的包带层A10组成,其中组合线9由三根信号控制线11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11外的包带层B12构成,使本技术具备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用途功能,信号控制线11、绝缘线芯7包括导体14及挤包再导体14外的绝缘层15,导体14采用多股软导体结构,绝缘层15由丁腈混合物弹性体制成,提高了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包括线缆A、线缆B、线缆C、线缆D,还包括挤包在四根线缆外的外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A、线缆B、线缆D均由加强型电力主线及绕设在加强型电力主线外的十三根绝缘线芯组成;所述线缆C由两根电力电缆、一根组合线以及绕包在电力电缆和组合线外的包带层A组成,所述组合线由三根信号控制线以及绕包在三根信号控制线外的包带层B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控制、信号系统多功能组合型特种扁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线、绝缘线芯均由导体及挤包于导体外的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群王毓宝吴万志汪群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鹿特种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