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
,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表河湖水体是城镇发展的载体,是城镇结构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门,是城市资源与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城镇均滨水而建。然而,随着城镇的不断发展,城市水体开始面临严峻的水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淡水资源急剧短缺、水生态系统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缺失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城市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如何处理好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保护问题,提升流域内地表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增强水体景观,提升生物多样性,以及降低碳排放、提高地表河湖水体水资源利用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关注问题。
[0003]对于地表河湖水体,往往面临点、面及内源污染的汇入。虽然现阶段大部分区域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但受排水口超标水体排入、雨水管初期雨水径流、老城区合流污水汇入影响,点源污染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处理水体目标排放水量,基于场地内水量平衡所计算的补水量,以及适当的调整系数,确定生态系统总处理规模;确定待处理水体进水水质;确定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目标;第二步,将待处理水体引入多功能分流沉淀渠,对水体中泥沙及悬浮物质进行沉淀处理;第三步,通过多功能分流沉淀渠沉淀处理后的水体进入A
‑
O改良型湿地,经由A
‑
O改良型湿地对水体进行降氮除磷净化处理;第四步,经过A
‑
O改良型湿地净化的水体进入生态涵养型湿地,通过生态涵养型湿地内铺设的净水滤料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同时在生态涵养型湿地内营造多种地形,打造自然栖息地;第五步,经过生态涵养型湿地净化后水体进入多级A
‑
O型氧化塘,进一步对水体进行降氮除磷净化处理;第六步,经过多级A
‑
O型氧化塘进一步降氮除磷处理后的水体流入生态河湖自净区,生态河湖自净区内通过构建稳定的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和水生动物调控系统,实现对来水的原位净化,通过将流入生态河湖自净区中的水体进行净水回用,完成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净化目标以及水体循环再利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计算的生态系统总处理规模W
z
为处理水体目标排放水量Q
p
、基于场地内水量平衡所计算的补水量W之和,并乘以适当的调整系数k,即W
z
=k*(Q
p
+W);所述调整系数根据场地综合用地指标、当地降雨情况综合取值,为1.1~1.3;所述补水量具体计算公式为:W=Q
l
+Q
r
+q1‑
q2‑
q3,其中W为补水量;Q
l
为景观绿化浇灌量;Q
r
为净水单元湖底渗漏量;q1为蒸发水量;q2为水面降水量;q3为地表径流量;所述景观绿化浇灌量包括绿化及道路浇洒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单元湖底渗漏量具体计算公式为:Q
r
=KJA
s
T
s
,其中Q
r
为渗透量m3;K为渗透系数,m/s;J为水力坡降,J值取1;A
s
为有效渗透面积m2;T
s
为渗透时间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水体水质确定方法为:当待处理水体明确出水水质指标的,根据出水水质指标确定其出水水质;当待处理水体水质为不稳定水体时,通过采样检测后确定待处理水体水质指标,待处理水体水质采样检测方法根据《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494
‑
2009)、《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
2002)的要求进行采样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的多功能分流沉淀渠为长条型,主体结构采取毛石挡墙砌筑,底部进行防渗处理后铺设种植土500mm,塘底自进水端至出水端按4
‰
放坡,并依次散铺卵石、种植菊花草和金鱼藻、堆砌火山岩石笼过滤槽,实现对地表河湖水体中泥沙及悬浮物质的沉淀处理,降低后端A
‑
O改良型湿地进水中泥沙及悬浮物含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
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两侧为毛石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的坡比为10:1,所述挡墙结构内侧设置有防水砂浆;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底部铺设HDPE土工膜进行防渗处理,所述HDPE土工膜底部设置细砂找平层,所述细砂找平层底部为素土夯实,所述HDPE土工膜上部设置细砂找平层,所述细砂找平层上部设置种植土层;所述挡墙结构上端设置有混凝土压顶,所述挡墙结构底端设置有混凝土基础,所述混凝土基础下端设置素砼垫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底部铺设的HDPE土工膜厚度为0.5mm,所述细砂找平层厚度为100mm,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500mm,所述种植土层和所述素土的压实度均大于0.93;所述防水砂浆厚度为30mm,所述混凝土压顶厚度为100mm,所述混凝土基础厚度为200mm,所述素砼垫层厚度为100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一侧的挡墙结构上设置有水源接入总进水管,总进水管根据生态系统总处理规模以及分流沉淀渠分流布置,以保证渠内水流速度为0.15~0.30m/s,停留时间45~60s;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进水端底部铺设卵石,对多功能分流沉淀渠的进水进行缓冲;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出水端设有出水管,与所述A
‑
O改良型湿地进水渠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的A
‑
O改良型湿地包括厌氧潜流湿地处理区和富氧沉水植物表流湿地处理区;所述厌氧潜流湿地采取水平流形式,通过湿地内填料床、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所述厌氧潜流湿地内水体在土壤底部流动,容易缺氧,因此在所述厌氧潜流湿地后端设置沉水植物表流湿地处理区;所述沉水植物表流湿地处理区种植刺苦草和轮叶黑藻,刺苦草和轮叶黑藻根扎于泥中,全株沉没于水面之下,沉水植物的根系和整个叶面直接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所需碳源直接从水体中吸收,光合作用产生的O2直接溶解于水中,实现水体富氧目标。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磷低碳景观型生态系统营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潜流湿地处理区和富氧沉水植物表流湿地处理区根据水流方向放坡,纵坡i=1
‰
~5
‰
;所述厌氧潜流湿地处理区包括配水渠、进水区、净化区、出水区和集水渠;所述净化区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和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配水渠连通,所述配水渠通过配水管与所述多功能分流沉淀渠连接,所述配水管上设置有阀门井;所述阀门井内设置截止阀和止回阀;所述出水区与集水渠连接,所述集水渠设有出水管和潜水泵,所述出水管和潜水泵与所述富氧沉水植物表流湿地处理区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地表河湖水体降氮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晶晶,辛立勋,唐利,何晓颖,薛思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琸源水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